APP下载

论玉屏风散核心药组*

2016-03-10杨宜花

光明中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益气固腠理自汗

杨宜花 丁 舸



论玉屏风散核心药组*

杨宜花1丁舸2△

方剂由特定药物组成,方中核心配伍药物则显得尤为关键,决定着整个方剂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玉屏风散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功擅益气固表止汗。其中黄芪、防风构成此类方剂核心药组,其配伍应用决定着该类方剂的主要功用和主治病证。从配伍理论、文献资料、药效分析、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玉屏风散中黄芪、防风是为核心药组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黄芪;防风;玉屏风散;核心药组

玉屏风散出自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为治疗表虚自汗证之代表方,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笔者认为黄芪、防风作为核心药组在玉屏风散及临床加减类方中是不可拆分的,论证如下。

1 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论证

玉屏风散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其临床表现为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综观其症,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灵枢·本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也。”《医方类聚》言:“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止汗。方中黄芪摄卫固表、防风散邪解表又御风,辅以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三药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其中黄芪、防风二药配伍为核心药组,黄芪甘而微温,长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防风辛甘微温,功擅祛风解表,两药同用,一补一散,防风得黄芪,引黄芪之气达于肌表而御风邪,黄芪得防风,实肌表而无留邪之弊。二药补中寓散,补内兼疏,使风邪去则外无所扰,腠理固而邪不内侵,正气复则内有所据,相须为用,促进疗效,补中寓散,切中腠理不密,表虚失固之病机,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二药常常配伍,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2 从中医文献资料论证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甘,性微温,入肺、脾、肝、肾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不愈合。补气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肌宜生用。《神农本草经》言:“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医学衷中参西录》亦言:“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即宗气……)下陷。”《本草汇言》谓:“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本草便读》谓:“(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说明黄芪功擅益卫固表,是治疗体弱表虚、肌表不固的自汗、盗汗之良药。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辛、甘,性微温,入肝、脾、膀胱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神农本草经》谓:“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医学启源·药类法象》云:“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本草纲目》记载:“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可见防风气味俱薄,能升可降,升则可达到头面,祛风散邪,降则可调和肝脾,胜湿健脾。此药能抵御外风的侵袭,故古人按其功效命名为防风。说明从以上文献记载的药性和药物归经来分析,本方妙在黄芪、防风相伍,互制为用,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云:“黄芪畏防风,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气皆柔,皆主乎表,故虽畏而仍可相使。不过黄芪性钝,防风性利,钝者受利者之制耳;惟其受制,乃能随防风以周卫于身而固护表气,故曰玉屏风。”正所谓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故黄芪与防风配伍构成益气实表御风之剂的核心组成。

3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论证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主要为[1]双向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衰老、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体温。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对应于免疫系统影响,初步奠定益气固表功效之药效学基础,玉屏风散能显著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体生成及ADCC等各项指标,证明玉屏风散对小白鼠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作用[2,3]。黄芪的药理作用为提高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辐射、抗癌、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保护脑细胞、提高记忆力、舒张血管平滑肌、抗菌及抑制病毒、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4],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网状内皮系统等方面黄芪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5]。黄芪可提高人体S0D的活力,SOD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和防御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体弱易感患者服用黄芪能明显提高周围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以及鼻分泌物中IgA和IgG含量,而感冒疗效与IgA含量呈正态关系[6],故能明确提高疗效。防风多糖类成分、正丁醇萃取物、色原酮类成分分别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影响血液流变、解热、镇痛、抗炎消肿,均与防风的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功效相符[7~9]。防风水煎剂对IgG和IgM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免疫功能都有显著增强作用[10]。研究还证实[11]防风黄芪相辅相成,使全方实现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免疫过盛时,趋向正常;而免疫偏低时,相应提升。据此,玉屏风散的药效作用趋势取决于黄芪、防风配伍产生的药理作用,药理学研究也初步揭示了本方“益气固表”的药效学基础。

4 从中医临床运用论证

以黄芪、防风两药配伍为主的加减类方在临床广泛应用,所治疗疾病大多数与免疫力低下、变态反应或者中医辨证“表虚自汗、易感外邪”相关。用于预防或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治疗哮喘、过敏性咳嗽、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还可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等,此外还有鼻炎、汗证、肾病、慢性荨麻疹、面神经炎、病毒性心肌炎、疱疹性角膜炎等[12]。临床报道,杨氏[13]、李氏等[14]均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90.5%。陈氏[15]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老年糖尿病多汗症40例,治疗组改善出汗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刘氏等[16]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40例,总有效率为95%。田氏[17]以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总有效率90.6%。乔氏[18]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38例,治愈率为94.7%。赵氏[19]使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多形红斑43例,总有效率100%。可见,临床上用于治疗体虚外感、免疫力低下的许多方剂充分体现了黄芪、防风药组益气固表、疏风止汗的功效。

综上所述,玉屏风散从配伍理论、文献资料、药效分析、临床应用等方面共同验证黄芪、防风构成玉屏风散类方核心药组,是不可拆分的,决定着所有类方主要功用和主治取向。

[1]梁月晴,解建平,都宏.玉屏风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5):23-24.

[2]张红军,张晓莉,宋宝辉,等.玉屏风散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4):398.

[3]周然,徐仁莲,武玉鹏.屏风散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6(2):52-54.

[4]郑虎占,董泽宏,余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3900,1477.

[5]高锐卿,苗相本.玉屏风散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7):318-319.

[6]岑李民.免疫疗法合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64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26-27.

[7]张责君,张艳波,李影,等.我国生药防风近l0年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1997,8(1):73-75.

[8]马红.防风近年研究概述[J].中草药,1994,25(8):438-440.

[9]王建华.防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通报,1987,22(6):335-338.

[10]左祖英,唐恩洁,夏建平.防风苍耳子水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7,12(3):9-10.

[11]岳登明,王宝亮.黄芪的现代药理作用及其在玉屏风散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4):44.

[12]陈向涛,李俊.玉屏风散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3,7(4):241-243.

[13]杨菊芳.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J].光明中医,2012,27(12):2458-2459.

[14]李金红.玉屏风颗粒联合锌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15.

[15]陈秀龙,蔡克银.加味玉屏风散治疗老年糖尿病多汗症40例[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11(5):53-54.

[16]刘芳.玉屏风散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40例[J].光明中医,2013,28(9):1848-1849.

[17]田霜.玉屏风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变应性鼻炎32例[J].陕西中医,2013,34(10):1367-1368.

[18]乔宇,杨军.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38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0):1882-1883.

[19]赵宇.使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多形红斑4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83-284.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No.2014ZR009)

1.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昌 330004)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7.060

1003-8914(2016)-17-2584-02

(本文校对:彭胜男2016-05-04)

猜你喜欢

益气固腠理自汗
益气固表方对于肺脾气虚型免疫低下RRTIs小鼠IgA、IgG、IgM和SIgA的干预作用
腠理部位当属半表及腠理病的治疗探析
从“讳疾忌医”说“腠理”
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固表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微信在线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紫菀汤辨治自汗经验
腠理概念辨析及运用初探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