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观察
2016-03-10曾锻杨兵孙廷基
曾锻,杨兵,孙廷基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深圳 518116)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其病变部位多被正常部位覆盖,一般采用常规胃镜无法明确诊断病灶的性质[1],且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胃镜与超声技术的结合弥补了普通胃镜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还能对病灶部位进行扫描,更有利于医师进行鉴别和判断。对此,本院采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2015年8月,选取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共110例,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25~60岁,平均(35.8±5.5)岁;病变部位:十二指肠13例、胃26例、食管33例、贲门3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进食哽噎及腹胀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先采用常规胃镜进行检查,对病变部位、大小进行定性,然后采用超声胃镜进行检查。患者空腹8 h,检查前30 min服用胃镜胶10 ml。采用奥林巴斯GIF-Q260J电子胃镜,奥林巴斯超声内镜EU-ME1主机,UM-2R型和UM3R型超声微探头,频率为12 MHz和20 MHz。插入胃镜对病变位置进行确定,注水300~500 ml对探头位置进行调节,以镜头水为媒介,以最佳超声图像显示病变部位。食管上段病变直接采用接触法进行检查,一边注水一边进行病变探查。必要时调整患者体位,根据病灶大小、回声强弱及浸润深度等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本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其中,超声胃镜在诊断平滑肌瘤、息肉、间质瘤、脂肪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胃镜。结果显示:常规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1.8%,明显低于超声胃镜符合率的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1,P=0.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常规胃镜发生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12.7%;超声胃镜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2.7%;超声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胃镜,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14,P=0.005),见表2。
表1 常规胃镜和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结果 例
表2 常规胃镜和超声胃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3 讨论
临床上通过胃镜可以直观了解上消化道病变,经活检能够对病变性质进行确定,多数消化道病变均可通过胃镜检查获得明确诊断[2]。但胃镜对黏膜下病变、壁外脏器病变的诊断依然存在较大局限性,且利用消化道造影只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轮廓进行观察,但无法明确显示黏膜下病变及消化道管壁的病变层次,因而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而超声胃镜结合胃镜与超声技术,在胃镜直视下,借助超声探头对病灶进行扫描,可以获取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图像,使医师能够明确了解管壁层次的组织学特征。超声胃镜显示下,上消化道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5个层次结构[3]:第一层,黏膜层及表层产生的界面波(高回声带);第二层,黏膜肌层(低回声带);第三层,黏膜下层(高回声带);第四层,固有肌层(低回声带);第五层,黏膜层及浆膜外组织产生的界面波(高回声带)。
借助超声胃镜可以清晰显示食管壁的5层结构,并能够对病变位于第几层进行明确鉴别,同时在超声胃镜引导下做针吸活检,获得病理结果能够促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高[4]。因此,与普通胃镜相比,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更具有特殊优势。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胃镜在诊断间质瘤、平滑肌瘤等病变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传统的普通胃镜;特别是对静脉瘤和癌等病变的诊断,超声胃镜诊断的准确率能够达到100%。当然,对于息肉等病变的诊断,超声胃镜与普通胃镜的符合率基本相当[5]。本组结果显示,超声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为90.0%,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的7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超声胃镜在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以往采用普通胃镜进行诊断和检查时,人们容易依赖胃镜检查和消化道造影结果,但传统方法在显示黏膜下病变方面存在较大局限,借助普通胃镜并不能明确掌握上消化道各壁层次及壁外受肿瘤侵犯的具体情况,因此,漏诊或误诊现象比较常见。但超声胃镜可以弥补胃镜和消化道造影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盲目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此外,本研究还对两种方法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超声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明显少于普通胃镜的1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胃镜检查,可避免检查操作对患者造成损伤,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说明超声胃镜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方面,超声胃镜的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普通胃镜,借助超声胃镜能够明显确定患者病变的原因及病灶性质,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1]李小安, 赵奎, 李晓辉, 等.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 西部医学, 2012, 24(7): 1255-1257.
[2]江向武. 内镜超声检查术引导下介入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及消化壁外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16(3):682-684.
[3]沈洲立, 贾丽萍, 袁晓英, 等. 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 重庆医学, 2014, 22(29): 3873-3874, 3878.
[4]马医安, 李继昌, 刘海霞, 等. 小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2, 18(19): 3281-3284.
[5]唐光华, 蒋丹斌, 单际平, 等. 微探头超声指导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J]. 胃肠病学, 2013,18(12): 7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