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复发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6-03-10罗南玲
罗南玲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高新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外阴阴道念珠菌在女性人群中十分常见,约5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仍会复发,其中10%左右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次数≥4次的称之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根治的几率十分小,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阴道微生态的研究不断加强,发现阴道菌群在生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2]。目前,临床上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女性患者,共110例。纳入标准:①有外阴瘙痒、尿痛、灼痛感、白带黏稠的症状;②白带涂片发现存在酵母菌或假菌丝;③发病次数1年内≥4次;④有接受抗真菌治疗,诊断检查仍然是阳性;⑤治疗前15天没有接受抗真菌治疗。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②联合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者;③无定期诊治者。对照组:110例正常健康体检女性。两组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对照组平均年龄(35.1±5.2) 岁,平均产次(2.3±0.7)次,孕次(2.9±0.6)次,体重(57.9±10.6)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3.7±2.8)kg/m2;观察组平均年龄(34.7±5.6) 岁,平均产次(2.4±0.8) 次,孕次(3.0±0.7)次,体重(57.1±10.3)kg,BMI(23.6±2.6) kg/m2;两组在年龄、产次、孕次、体重及BMI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检测两组女性的阴道pH值,把精密pH试纸置于阴道分泌物中,根据试纸说明读取pH值。在阴道侧壁上方1/3区域,使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女性的阴道分泌物,并将阴道分泌物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制成涂片并染色,充分干燥后应用10×100 倍油镜进行检查,进而区分乳酸杆菌、阴道加特纳菌、动弯杆菌、拟杆菌及革兰菌等。从油镜中观察到的细菌数量进行打分,0分表示无细菌,1分:细菌数量<1×1 000,2分:细菌数量介于(1~ 4) ×1 000,3分:细菌数量介于(5~30) ×1 000,4分:细菌数量>30×1 000。使用Nugent革兰染色评分系统计算Nugent革兰染色评分。比较两组的菌群多样性和阴道菌群优势菌,主要应用10×100倍油镜,其中依据可辨认的细菌种类来划分菌群的多样性,观察细菌的种类,判断优势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pH值和Nugent革兰染色评分
观察组的阴道pH值和Nugent革兰染色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阴道pH值和Nugent革兰染色评分比较 (±s)
表1 阴道pH值和Nugent革兰染色评分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阴道pH值 Nugent革兰染色评分/分观察组 110 4.52±0.33† 4.20±0.80†对照组 110 4.08±0.30 1.35±1.18
2.2 菌群多样性
观察组菌群多样性主要集中在Ⅰ-Ⅱ级,Ⅲ和Ⅳ级比较少见,对照组菌群多样性主要集中在Ⅰ级,Ⅱ级比较少见,观察组的菌群多样性Ⅰ级低于对照组、Ⅱ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菌群多样性比较 例(%)
2.3 阴道菌群优势菌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阴道菌群优势菌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阴道菌群优势菌比较 例(%)
3 讨论
阴道中占优势的乳酸杆菌具有生物屏障的保护功效,主要通过免疫调节、生物拮抗以及化学反应等机制发挥作用[3]。乳酸杆菌通过糖酵解功能会引起乳酸的大量积聚,使得阴道处于酸性的微环境中,从而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4]。另外,乳酸分子自身也是一种抗微生物成分,具有保护宿主的作用[5]。另外,最近研究显示乳酸菌能够促进外周IL-23的合成,激活Thl7淋巴细胞激活通路,进而有效抑制细菌的入侵[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人群的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明显丧失,观察组的阴道pH值为(4.52±0.33),高于对照组的(4.08±0.30),说明拮抗作用和生物屏障受到抑制,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临床上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巩固性抗真菌的方法,然而全身或局部用药的治疗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7],患者的复发率仍然十分高,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临床上达成的共识是乳酸杆菌不可直接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显著降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率。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乳酸杆菌制剂的种类较多,然而阴道专用的乳酸杆菌种类并不多,阴道专用的乳酸杆菌可在阴道中定居、繁殖,保证阴道菌群的平衡[8]。临床上对于乳杆菌制剂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有较大的争议,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证明。
综上可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较正常人群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阴道pH值升高、菌群多样性集中在Ⅰ-Ⅱ级、阴道菌群优势菌改变,造成阴道生物屏障严重被削 弱。
[1]黎小东, 宋卫忠, 李平, 等. 广州地区妇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分类及其体外药敏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17): 2281-2284.
[2]范娟, 沈健, 蒋建华, 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微生态特征分析[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5, 10(4): 210-215.
[3]汤雅琴, 崔桂华, 张霞, 等.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 12(1):118- 119.
[4]陈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4): 65-66.
[5]高飞, 曹萍, 吴颖, 等. 3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致病菌株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 42(13): 1466-1467,1470.
[6]徐海萍, 王桂芝, 王君, 等.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群分析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3, 46(2): 128-129.
[7]周玲, 刘正飞, 朱波.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63例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4): 174-175.
[8]周晓维, 张振国, 刘晓虹.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致病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3, 25(3):34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