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撷采众家之长,助力开放大学建设
——内蒙古电大“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报告会撷粹

2016-03-09李春辉整理

关键词:学分广播电视大学

李春辉 整理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撷采众家之长,助力开放大学建设
——内蒙古电大“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报告会撷粹

李春辉 整理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陈志平:视野与路径——谈教育学与教育哲学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陈志平校长首先以“视野与路径——谈教育学与教育哲学”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陈志平校长的学术报告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渐次展开。

(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必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和教育哲学

陈志平校长认为: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效果的并不理想,一个重要的根源即在于从教者不太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哲学,缺乏教育反思和对教育规律的总结,导致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盲人骑瞎马”,难以得到真正提高。如,“教育叙事”理论就是强调通过教师自己切身的体会来观察教育者是否是合格的教育者,其言行是否规范,是否符合教育规律,从而帮助提升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工业化生产时代管理科学的鼻祖泰勒兹的规范化管理理论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开放大学的从教者都要具备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素养,对照、反思自己的教育规范,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这既是从教者行为上的自觉,文化上的自觉,也是教育变革的要求。

(二)教育学、教育哲学的内涵解读

陈志平校长强调教育哲学对于参透教育本真、反思教育过程、凝练教育真谛、涵养教育智慧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他指出,现有关于教育的定义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教育的系统性内涵,也不能完全涵盖教育的三大基本元素——学校、教师和学生,按照教育过程、教学过程和社会及校园环境影响这三大维度来丰富和拓展教育的定义更符合实际。教育学的分支很多,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活动的越来越深入、广泛,教育科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需要研究者更加深入的去探究和思考。教育哲学从某种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反思教育、解释教育、研究教育价值、凝练、提升教育智慧的一门学问。教育哲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评估教育理论和实践,帮助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的发展。教育哲学帮助、评估和指导的不限于教育的基本问题,而是包括所有的、全面的问题。教育哲学讨论的绝不仅仅是教育本质等问题,也包括教育过程等具体的问题。教育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批判的教育学,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其批判的价值。因此,教育学和教育哲学就是探求教育的本真,探究教育怎样更有效的培养何种人才,探究人如何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得到充分的解放。在教育当中怎样体现自我,也是教育中非常重大的问题。从教育哲学产生起,就可以界定为一种价值观,教育中工具价值理性如何体现,专业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二者关系如何处理,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

(三)教育学和教育哲学的视野与路径

陈志平校长认为,教育学和教育哲学发展的历史凝练成一个教育视野和教育路径的方法和方式不断提升、扩大、拓宽,日益多样化、多维化、系统化、完整化的历史过程。在科学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理论和实践也来越具体、厚实、丰富、系统、精细、科学、规范,虽然教师仍然存在个体化劳动的差异,但是,但也正在越来越向着这一方向发展。教育正在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大踏步迈进。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默会知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就体现了这一历史趋势。建构主义是对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育方式的背叛和颠覆,知识的建构、内化,最终转化和体现为素质教育。后现代教育是对现代化和现代化中出现问题的反思,面对当前的自然和生态困境,它倡导反科学、反现代,对日益进化的人工智能也深为忧虑。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现代盛行的一元化教育,倡导多元化的教育,使每个人的智能都得到应有的表现,在它看来,教育的作用并不在于使学生变得有多聪明,而在于使学生在原有的起点增长了多少聪明智慧。默会知识论强调“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根据个人默会知识的差异,提倡应材施教。

(四)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开放教育的践行者

陈志平校长认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此次的教育大变革,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比以往的变革程度更为激烈、内容更为丰富的一次教育变革,也是人类教育史上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极大的飞跃。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素养、能力和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浪潮的话,就有可能被时代大潮所淘汰。最后,陈志平校长激励教师勇于担当责任、自觉培育能力、主动投身实践,努力做好“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弄潮儿、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的开拓者。

严冰: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学术

国家开放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教授,结合多年开放大学建设中丰富的理论创建和实践经验,作了“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教学学术”的讲座。针对开放大学建设中当下最具热度的话题,进行了详实分析和深入解读。

(一 )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转型与开放大学建设

严冰教授认为 理解“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必须厘清四个基本认识:

第一,开放大学建设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上个世纪70年代末领导层创建电大的初衷就是要创办中国的开放大学。电大的创立,就是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本土已有的实践——50、60年代数个省份城市采用过广播、电视的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如,天津广播电视红专学校、上海电视大学、北京电视大学。电大创立之初,79、80、82三届学生当时电大的课程在理念上与MOOC是一脉相承的,办学体系的开放、办在社会中的基因是电大的本来就有的“开放”血脉。

第二, 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的主线,是在中国特有国情条件下探索开放大学,并且目标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开放大学。1995年,教育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文件就提出一个目标:建设开放大学,重提开放大学的两大基本命题:开放性和现代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两个突破口即注册视听生和专升本。

第三, 国际上早就承认认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开放大学,或者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开放大学在中国的存在形态,广播电视大学通过30年的实践体现了电大的生命力。开放大学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和阶段性特征。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也建议,开放大学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具备时代特征。而英国开放大学前校长丹尼尔退休后去美国照搬英国开放大学的模式而未获成功的事例反证了开放大学必须要符合本国国情。

第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办关于好开放大学的建议,都要求办好开放大学,开放大学实现战略转型面临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大学历史上的两次转型:一次是1986年遇到困境,从开放转向封闭;一次是1999年的开放教育试点,由试点转为常规办学,但并未实现其战略目标,原因在于系统失去方向感和原动力。

严冰教授认为:目前的第四次转型意义更加深远,关系到能否建成开放大学,甚至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深层次、全方位的战略转型不可避免,但此次转型带来的阵痛的烈度可能会超过我们的承受范围。首先,转型的动力来源于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学习的需求。我们要正视从学历补偿到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而社会需求是最深层的驱动,开放大学的转型即是对这两个需求的再适应过程。其次,转型是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要求。第三,信息技术发展应用要求广播电视大学转型。第四, 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几十年的发展内部形成的矛盾运动和产生能量的释放要求广播电视大学的战略转型。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广播电视大学的整体的转型和升级。

严冰教授指出,开放大学建成的两个核心关键指标就是:1.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的实体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开放大学实体的教学过程建设;2.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进展相匹配的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基本形成。内蒙古开放大学需要建立依托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未来将建立起多元一体的中国开放大学体系和一体多元的国家开放大学的体系。开放大学教学的基本单元是课程,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学习中心。内蒙古开放大学的作用就是覆盖自治区学习中心教学支撑的核心能力,它在三个层面提供支撑,第一个层面——教学支撑、管理支撑和服务支撑,第二个层面——资源支撑、技术支撑和师资支撑,第三个层面——学术支撑、品牌支撑、政策支撑和文化支撑。

开放大学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实体,其质量、功能、作用、特点得到比较程度的认同和认可。国家应该为开放大学建设提供比较可靠的制度保障。国际上,各国开放大学的发展都得益于较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证。如,日本有《放送大学校园法》,法国的高教法中加入了开放大学条目,英国开放大学在创建过程中立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比之下,我国电大的成立是基于领导人的理念和决断而创立,但直到今天,终身教育法也未列入我国人大近三年立法规划。

严冰教授认为,以教育部关于与办好开放大学的建议为标志,开放大学建设目前进入攻坚阶段。目前的困顿局面表现为共识断裂、机制障碍、利益藩篱、能力瓶颈。目前的成果回避了众多的关键问题,但我们必须守住大学实体和办学体系这两个底线。

(二)开放大学发展定位与教师工作转型

严教授指出直到现在开放大学在中国的内部外部发展环境仍然不成熟,但现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促进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早日走向成熟。我们必须去面对因此而导致的矛盾和问题,适应开放大学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懈怠、不犹疑和不抱怨。

开放大学的新型大学实体是其性质定位,新型是其特性,大学是其共性。但是,目前非大学化、去大学化的倾向在一些地方的出现值得我们注意。开放大学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承担的最重要的两大功能定位就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虽然开放大学的科研也要重视,但我们科研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开放大学实现这两大功能而提供强大而有效的学术支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虽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增长点,但其责任主体只能是政府,我们所做的就是探索其中的规律,为政府在这一领域提供支持和服务,使其购买我们的服务。人才培养贯穿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结合我们的优势,开放大学的特色定位就是:面对各类社会成员,提供终身教育,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开放大学的主战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达成和促进有效率和有质量的开放学习。

要特别重视教师和教师工作的转型,开放大学的转型中至关重要的是人的转型,这一过程会伴随着困惑、纠结甚至痛苦。教师和教师工作有两个问题绕不开,一是教师角色、能力、结构的发生变化及再适应的问题,二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投身到开放大学的建设中来、如何为开放大学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可靠的路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第十条也谈到教师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开放大学的教师履行教育家的使命成为可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和教学相长。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实现教育的多样化和个人化提供了可能性。互联网时代不仅是新的学习形式和形态,而且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也正在形成,开放大学的教师目前面对的学生是数字原住民的一代,我们要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新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平台,必须成为我们教学中加以运用的手段和有机的组成时,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而在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教师。

开放大学教师的转型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中坚力量和本能抵抗: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广泛而主动的参与,都注定不可能成功,但由于认识上的思维定势以及行为上的路径依赖,改革往往会遇到教师的本能抵抗;第二,职业角色和身份焦虑,非正规教育机构的身份焦虑是长期存在的现实,而这种焦虑又必将体现在教师身上;第三,能力瓶颈和专业发展。开放大学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开放大学功能定位和作用变化,关注开放大学创建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变化,更广泛地参与到开放大学的建设中来,不能脱离教学机制运行变化的探索与研究,从而研究自身的角色定位的变化。开放大学教师工作转型中可能会遇到理念冲突、知行冲突、环境冲突、话语冲突、利益冲突和文化冲突等,现行的教师评价体制使教师角色带着镣铐跳舞,制度重建和各色人等的再适应问题也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加以妥善解决。

(三)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及教学学术

我国较早在基础教育领域引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最近才引起关注。开放大学这样的新型大学,无论是基于学校功能定位和特色,还是基于教师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教师专业化或者教师专业发展都可能比普通大学更有必要予以充分重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8月25日,刚刚印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第十七条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学术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体现了未来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开放大学教师应该主动成为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体验学习者,才能更好的成为利用信息技术达成有效和有质量的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探索者和引领者。开放大学教师需要主要具备两种能力:教学能力和学习支持能力。教学支持分为教学支持服务和非教学支持服务。应该注意区分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概念。重视引导和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以达到发展目标。在教学、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三个方面发挥教师自主学习以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严冰教授认为,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会逐步地形成并显现出自身的特点,会通过具有特色的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而体现出来,它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希望内蒙古电大的教师的探索在某些方面走在系统前列。

单丛凯: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单丛凯先生生动讲解了“数字化学习与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一主题,详细介绍了学习的变迁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共享以及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令全体教师对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单丛凯教授认为,不同的文明形态具有不同的教育范式:农业社会属于点的文明形态,实行师徒制的教育和学习范式,工业文明属于线的文明形态,实行班级授课的教育和学习范式;信息社会属于网的文明,实行数字化学习的教育和学习范式。信息社会的教育形式表现为“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环境+支持服务”的数字结构;学习资源表现为数字化资源(超文本、多媒体)和教学支持服务人员,其特征表现为非线性、超文本、超媒体、动态性、交互性、海量性、易于重组与复制。教育会随着文明形态而发生着根本变化。信息化时代的学习者需要的资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知识组织的多样性、泛在性、可选择性、准确定位和个性导航。

单丛凯教授介绍了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采取“一三五模式+移动资源”的形式,即一个网络课程,三个即时生成课程,50个微课程。移动资源是适合于移动设备的资源,如手机、Pad。国家开放大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教师、问题、交互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探索和实践中,秉持开放、共享、协同和创新的总体理念,努力打造资源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

鄢小平: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常务副行长鄢小平副教授,就学分银行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分析。为什么学分银行成为热点、学分银行建设进展、学分银行服务于终身学习立交桥搭建、学分银行服务于学习型社区建设及相关案例、工作思路与安排,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认证体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与宝贵的实践范例。

鄢小平副教授认为学分银行之所以成为热点,是顺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国家意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成人院校之间学分转换、特别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学分转换需求,都需要这样一个学分转换的立交桥和制度载体,学分银行呼之欲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核心价值对个人、院校、行业乃至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个人而言,可以获得多元评价和多样选择的学习机会,合理避免重复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

鄢小平副教授介绍,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我国应采取资格框架体系的“框架+标准”为核心的学分银行制度设计。学分银行目前已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建立学分银行账号,积累学习成果,研制认证单元,推进标准应用,如正在实施的资源共享与学分认证项目、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项目、特殊人群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在学历非学历学分转换中,实行课程置换模式和双证融通模式,在不同层次学历教育的衔接上,实行课程衔接和专业衔接的办法。鄢小平副教授还介绍了学分银行服务于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两个成功案例——慈溪学分银行和广东学分银行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内蒙古学分银行的建设颇具启迪。

[责任编辑:张建荣]

In Mining Experts Point,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Inner Mongolia R TV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View on Pure Academic Report

Organize by LI Chun-hui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InnerMongoliaRadioandTVUniversity,Ho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1)

2016-09-23

李春辉,男,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副教授,《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

G

A

1008-0597(2016)03-0121-05

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3.023

编者按:为了有效推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以研促教、以研促管,积极营造主动学习、深度思考、教研互促、学用结合、益于成就教育家型教师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助推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于2016年9月20日和22日举办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术报告会。专家学者们的报告精彩纷呈,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升华了认识,为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能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了丰富、新颖的精神滋养与教育智慧以及可资借鉴的研究与实践方向、方法与路径。我刊特撷取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学分广播电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