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天动地的孝敬传奇
——评牛海坤《生命的守望者》

2016-03-09李炳银

关键词:守望者报告文学传奇

李炳银

(中国作家协会,北京 100031)

感天动地的孝敬传奇
——评牛海坤《生命的守望者》

李炳银

(中国作家协会,北京 100031)

《生命的守望者》歌颂了内蒙古一对夫妻的大爱故事。养子朱清章40年的守望,妻子张凤英18年的孝道表现,传承了中华民族“大善孝为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篇礼赞生命之美的人间传奇故事。

生命;孝道;守望;传奇

牛海坤的中篇报告文学《生命的守望者》,最初发来给我时,我本来以为不过是一个常见的孝敬助残故事。可是,在我阅读过作品之后立即被其所描绘的真实生活和人物强烈地震撼和感动了。随即,决定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5年12月头篇发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古包头市远郊什桂图煤矿,一个生活十分艰难的家庭,先后有父母两位老人瘫痪在床,母亲还是一位植物人。因为日子艰难,儿子(后来才知自己是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大雪天从德州一家卫生所门前的箱子中抱养回来的)朱清章辍学,一边照顾父母,一边下井当了采煤工,挣钱养活全家。儿子朱清章相亲20次,都因为家庭贫穷和老人生病在床而失败了。处在青春期却不能够解决婚姻问题,朱清章非常的孤独和郁闷,他在绝望无聊的时候“或蹲在地上和小地鼠说话,或者盯着成群结队的蚂蚁搬家。”可在第21次相亲时,“上天却派来一位天使”,一个叫张凤英的姑娘来到了他的身边。从此夫妻共同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结婚后18年中,二人竟有10年分离两地,丈夫在包头的医院里照顾瘫痪的父亲、妻子在家照顾植物人的母亲。1994年父亲经受多种疾病折磨后去世了、1999年妻子又因劳累患癌症去世,只留下孤独的朱清章守护着仍处于昏迷中的母亲和抚养俩个年幼的孩子。可是,奇迹发生了,自1974年因不慎烧掉艰辛节俭积攒的,准备用来给儿子娶媳妇的1300元钱而突然昏迷成植物人的母亲,在儿子、媳妇精心呵护30年后,2004年时竟神奇地苏醒了,并渐渐地恢复意识和行动能力,如今90岁的张母身体健朗。2015年还自由明敏地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

这样用大爱和艰难的孝敬行为演绎出的世间奇迹,是真实的千古绝唱,是充分地体现和真实动人地表现着人性亲情之美及生命力量的传奇故事。儿子朱清章40多年的生命守望,妻子张凤英18年的艰难孝道表现,既是一种亲情关爱的动人表达,更是一种人间人性至美文化道德伦理精神情感的表达。朱清章和张凤英用持续温暖的爱护所唤醒的,也许不仅仅是长期昏迷中的母亲,还应当有更多对老人,对病人,对他人,对无助者冷漠的社会良知。所以,这个艰难曲折守护生命的真实动人故事,因牛海坤的书写报告不再只是一个神奇的孝老尊亲的故事,相信它会成为一种惊世的大爱、一种孝道范例而被人们广泛关注,成为一种精神和情感的正能量而对现实的社会产生建设性作用。

任何的传奇,都是包含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的。“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精简归纳。但孝善是需要理解和行动的,不可能是一句轻松的说辞。“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人们时常提及的一种社会现象。可朱清章、张凤英两人,一个这样坚持了30多年,另一个也这样坚持了近18年,他们对重病一直瘫痪在床的父母不放弃,不草率,致使父亲看见儿子极度艰难辛劳试图携妻子自杀以减轻其负担;儿子也在非常无助的时刻曾经有过跳崖脱身的念头,但是,相互间的真爱都将这样的行为和念头制止。妻子张凤英当年无私勇敢地选择承当和18年的病床前伺候,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丈夫和病重的公婆,自己却因劳累患恶疾不治过早地去世了。在获知自己重病之后,她扶着婆婆的病床说:“妈,我是你儿媳张凤英,医生说我得了胃癌,儿媳恐怕要走到你前头了,我进朱家这么多年,咱娘俩是天天见,我喊过多少次妈,您也没有答应过,到今天您都不认识我。”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这些动人的情景,都在真实有力地说明,只要有至善孝爱的感情,孝是可以长久延续的力量。在这里,孝行是付出和担当,是长期的劳累和忍耐,是总也走不到头的漫漫时光中的旅行——为了照顾病人,朱清章夫妇,先后学会按摩、针灸、导尿、灌肠、注射等护理技术;学会了不少的中草药采集运用知识等。至孝的担当,将一个或许粗壮的煤矿工人和平常的劳动妇女,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伦理精神和品行情感的高度,使人对他们产生敬意,感受到被震慑的力量。

《生命的守望者》,告诉我们的不仅是一个传奇般的大孝故事。作者在追踪这个情感故事的同时,也对朱清章的生存环境、工作状态、生活面貌等方面都有必要的辐射。从而很好地将一个普通煤矿工人的艰苦、凶险、沉重、侥幸的生存情境给予了真实的传递,使读者对这个群体有所了解,增加认识。曾经,什桂图煤矿的煤为包头市工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燃料,可那里的工人却像朱清章这般生活在艰辛和灾难危机之中;本来开始兴旺的矿区,如今因为煤采光了,已经呈现出一片衰败荒芜的景象,种种有关什桂图的故事,都在渐渐地变成记忆和传说。这些内容,也许是朱清章与父母亲故事的背景,但也会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历史记录。这些内容的存在,既很好地为朱清章孝敬父母的故事提供着真实的环境背景,也同时宽阔丰厚了作品的社会历史包容度。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关系。

难得的是,《生命的守望者》是牛海坤的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可她却有这样好的表现,十分令人高兴。或许是对报告文学真实性原则的敬畏,牛海坤在采访的阶段就很认真用力。她不光对当事人努力靠近,深入交谈,还专门到朱清章生活工作的煤矿等地去探访,向朱清章曾经的领导工友邻居探问,还同朱清章一起到他曾经想跳崖摆脱的地方、张凤英的坟地祭奠等。充分详实的内容使得这篇报告文学作品内容情感非常厚实,很有包容性。作家对题材吃得透,掌握的细节很真实动人素材饱满丰富,把控运用起来就会从容。作品在朱清张的人生经历和照看伺候父母两条线上交叉推进,又有适当的镜头先后调转和悬念设置,作品结构合理,再加上大量有内在张力和具有形象感的细节的运用,让作品具有了很强的记忆性和便于言传的故事性特点。作品或许还可以在叙述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故事人物表现情形,对现实社会中的大量不孝以至丑陋的冷漠、虐待老人现象给予必要的主观追问棘刺,也许会使自己的叙述社会地位更加的凸显吧!但我为这样接地气,歌孝善,并有纠世风力量的作品点赞!也为牛海坤这样年轻的作家加入报告文学创作队伍并提供优秀作品感到十分高兴。

[责任编辑:王雪炎]

A Touching Story with Filial Respect:A Review of Niu haikun's "The wachers of Lite"

LI Bing-yin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Beijing China 100013)

2016-08-16

李炳银,男,北京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

I

A

1008-0597(2016)03-0060-02

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3.011

猜你喜欢

守望者报告文学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大桥上的守望者
守望者
坚持,造就传奇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汉白路的守望者
逍遥传奇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