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中药饮片识别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6-03-09柳江帆覃骊兰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孙 健,曹 云,柳江帆,覃骊兰(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PBL教学模式在中药饮片识别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
孙健,曹云,柳江帆,覃骊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PBL教学模式;中药饮片识别课程;运用
中药饮片识别课是一门为中医学以及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应用性课程,是《中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饮片辨识的方式方法,并运用该技能观察、分析中药的性状特征,从而提高对中药的临床运用能力的实用课程[2]。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中药饮片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关系若局限在“主动灌输”与“被动接受”的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质量并不高,甚至还会出现根本无法识别的情况。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课程内外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1]。PBL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3]。因此,我们根据课程的要求和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药饮片的识别课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 中药饮片识别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药饮片识别课程课堂教学按“炮制-饮片识别-性能-功效认知”顺序来展开。首先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授课,介绍炮制基本方法、饮片基本识别的方式方法以及整个实验流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如对饮片识别的术语、特殊的饮片形态加以说明,如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黄芪的菊花心、大血藤的嵌入型花纹等。其次,学生每10人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行设计10味中药的炮制方案。再次,学生以本组炮制的中药饮片为标本进行观察,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者观察日记。要求结合《中药学》相关知识,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识别饮片的方式方法如看、触、闻、尝以及水试、火试等来系统认识饮片。如经过醋制的饮片会有酸味残留,经过酒制的饮片口尝有辛辣感,炒炭的饮片则多了涩性,进而深入思考中药的药性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特征等。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评价教学效果。
2 PBL教学在中药饮片识别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2.1分组实验本课程中,教师为每个小组学生提供未经加工炮制的中药材约10味,并将“如何加工炮制每一味药材”的问题留给学生,学生自行寻求答案,并针对每一味药材设计炮制方案。就炮制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文献线索,如现代的《中华本草》《药典》,古代的《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等均对相关药材的炮制方法有所阐述,《中华本草》就载有生香附、制香附、四制香附、醋香附、香附炭等的加工流程。学生需要在众多的文献记录中筛选出可行方案,并设计出合理的炮制方案。教师为学生提供炮制辅料、试验场地,由小组独立完成中药材的整个炮制过程,并对整个炮制流程做好记录,包括选择该炮制方法的目的、所选辅料的原因等。将炮制所得的标本留存。
2.2饮片识别 “饮片识别”是课程的重要环节,首先以学生自行炮制的药物为教学标本,由小组组长汇报小组设计的炮制方案、实施中具体环节出现的问题以及本小组就加工后的标本观察所得的信息。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后报告,同样的香附药材,不同方法炮制后所得生香附、制香附、四制香附、醋香附、香附炭的各自的外观、质感、气味、味道等均有不同并各有特点:生香附外表皮棕褐色或者黑褐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白色或者棕黄色,质硬,内皮层环纹明显,气香,味微苦;醋香附表面黑褐色,微有醋香,味微苦等。
对于一些形态特征比较相似的药物,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如何区别,如何准确把握其关键的特点。如:颜色相似的药物大血藤与鸡血藤的不同之处在哪?同是种子入药的栀子与金樱子,其饮片在颜色、形态均十分相似,其重要的辨识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小组成员相互补充信息,小组间交流信息,教师引导将信息汇总可得出:大血藤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鸡血藤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
部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大血藤的花纹是“放射状”,鸡血藤的花纹是“同心椭圆形”。而栀子果皮表面呈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翅状纵棱;金樱子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两者的差别在于栀子外皮可见“纵棱”,金樱子外皮可见“突起的小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分析,最后解决问题,给教师提供了满意的答案。
2.3知识引申学习中药饮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该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对于中药饮片的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是比较好的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基于饮片识别环节的药物炮制实验进行逆向思考:所选用的炮制方法是否最大发挥了该药的临床功效、炮制方法与“性能”是否有着直接的关系等。学生观察了中药饮片特征之后,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期采集的同一种中药材,不同时期采集同一药用植物不同的用药部位,对中药的药性有怎样的影响,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又存在怎样的意义?学生可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如计算机、通讯设备等直接查阅收集材料,并小组间共享信息,最后得出答案。如桂枝与肉桂,作为不同时期采集同一药用植物不同的用药部位的中药材,桂枝是春、夏采收的干燥嫩枝,得春夏生发之气,有发散之性,可发汗解肌,通阳化气;肉桂为秋季剥取的干燥树皮,得秋燥之性,补火助阳气,散寒止痛。又如中药茵陈,春季采收的茵陈习称“绵茵陈”,饮片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秋季采割的茵陈称“茵陈蒿”,此时饮片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脱落,可见卵形头状花序。自古有“三月茵陈四月蒿”的说法,三月的茵陈其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相对较好。
3 教学效果与思考
以笔试的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评价教学效果。在各小组的10味中药饮片中选择加工炮制良好的2~5味,构成20味饮片作为考试鉴别标本,要求学生正确书写饮片的名称、性味以及功效。考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识别出所有饮片并能正确写出饮片名称,近半数的学生可以正确写出16味中药的性味、14味中药的功效。中药饮片识别课程在应用PBL实施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中药饮片炮制、饮片识别、中药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等均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该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不仅要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还要掌握中药鉴定学等相关知识,具备识别中药饮片的能力,能有机地将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甚至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应用到饮片识别的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评价,因此,除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由于我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学情不一致,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差异,加之能熟练运用PBL教学模式的师资有限,欲在所有班级中开展PBL教学并不能全部实现。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等.基于PBL的中药学饮片实训课教学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2):76-77.
[2]潘颖宜.中医临床专业饮片识别课教学效果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0,29(4):25-27.
[3]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4.
(编辑汤敏华)
G642.0;R28
B
2095-4441(2016)02-00127-02
2016-06-08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5JCB266)
孙健,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药学教学与科研
覃骊兰,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学教学与科研;E-mail:8792117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