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6-03-09陆红

淮海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瞳孔外伤颅脑

陆红



·临床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陆红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本组开颅手术46例,保守30倒,治愈58例,占76.3%,好转12例,占15.7%,植物生存1例,占1.3%,死亡5例,占6.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和细致、全面的护理,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重型颅脑外伤; 护理

颅脑外伤是脑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事故、工伤、运动损伤等意外事件的增加,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而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由于暴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头部所引起的颅脑组织损伤[1]。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来确定:伤后昏迷六小时以上或者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2]。该病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笔者总结本科4年间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本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2.3±11.8)岁。其中车祸56例,高空坠落伤10例,其它10例,均经CT检查确诊。合并骨折11例,胸腹损伤7例。开颅手术46例,保守30例,治愈58例,占76.3%,好转12例,占15.7%,植物生存1例,占1.3%,死亡5例,占6.5%。30名手术指征不明显的患者入住神经外科ICU密切监护处理,46名具有手术指征者立即完成术前准备后手术救治,术后入神经外科ICU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护及救治。

1.2 病情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特点是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护理中必须重视病情的观察,熟练掌握颅脑外伤的主要观察内容,及时动态地把握住病情的变化,准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详细的记录,协作医师及时治疗,并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病情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意识状态 意识是颅脑外伤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一般是用格拉斯(GCS)评分法对患者意识障碍的轻重进行客观的描述,评定伤重情况,意识障碍越深则表明颅脑损伤程度越重。须注意监测患者意识的变化趋势:如发现深昏迷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则提示病情好转;如发现患者由清醒逐渐变为嗜睡或清醒患者突然尿失禁,则提示病情加重。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能够及早发现患者的意识改变,可以及时判断可能的病情进展,为采取下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为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1.2.2 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外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熟练掌握观察瞳孔改变的护理技能,能够帮助早期发现脑疝,判断颅内血肿,把握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护理要点为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两侧是否对称,光反射是否灵敏等。临床护理时常见患者的瞳孔改变所反映的病情变化有:(1)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散大、一侧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加重及对侧肢体偏瘫等,则提示颅内血肿加大,脑疝发生。(2)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且无对光反应,是脑干受伤的表现。(3)双侧瞳孔逐渐缩小,对光反应消失,伴双侧锥体束征阳性,提示脑干广泛损伤。(4)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的一侧常为瞳孔散大的前奏,须密切观察。本组8例入院时GCS评分10分以上,12 h内患者恶心、呕吐加重,出现一侧瞳孔散大,一侧肢体偏瘫,通过护士认真仔细观察,及时提醒医生,急诊CT检查后立即送手术室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

1.2.3 生命体征 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该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常常变化较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持续高热可能提示丘脑损伤;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的“两慢一高”现象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3];体温一直过低,则有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护理时应常规配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并重点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根据病情而确定时间及次数,同时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心率不齐,呼吸不规则等情况,提示病情加重,须立即通知医师,为患者的治疗赢取宝贵抢救时间。

1.2.4 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病情,如:(1)观察患者有无瘫痪以及瘫痪的程度,出现瘫痪或瘫痪逐渐加重,往往提示颅内血肿。(2)观察有无特征性体征,出现耳鼻出血多提示颅底骨折,出现熊猫眼征多提示颅前窝骨折,而出现脑脊液耳漏则多提示颅中窝骨折[4]。

1.3 护理方法

1.3.1 呼吸道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数格拉斯(GCS)评分较低,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等临床表现较为明显,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或者呕吐物误吸,易引发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日常护理时须注意:(1)体位:昏迷患者常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洁,防止误吸,并定时翻身拍背。(2)呼吸不畅时及时清理阻塞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液粘绸给予雾化吸入,呼吸困难、呼吸道梗阻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须加强气管切开护理。(3)随时关注患者呼吸节奏、心跳频率,观察患者肤色变化,检测血样饱和度是否处于正常值。本组患者由于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无1例因窒息或误吸而死亡。

1.3.2 术后引流管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多须手术治疗,术后一般均须放置头部引流管,此时针对头部引流管的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须注意的事项有:(1)头部引流管连接的引流袋所放置的高度应低于头颅术区位置,利于引流,并可防止返流。(2)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口处的清洁干燥,防止污染。(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结、扭转以及牵拉引流管,并需注意引流管固定。(4)再次出血往往在术后24 h内出现,而颅内压增高的危险期一般是术后1周,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非常重要。(5)在更换引流袋或者改变患者体位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避免引流液返流。

1.3.3 药物使用时的护理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都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早期应用脱水剂十分重要,而应用脱水剂是否能达到效果,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使用脱水剂时须注意:(1)脱水剂必须快速静脉滴入,一般20%甘露250 ml须在30 min内输完,否则起不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使用前须仔细检查,最好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3)应用脱水剂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内环境的改变,监测每日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肾功能损害。

1.3.4 皮肤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一般须卧床休息,肢体活动往往受到限制,特别是昏迷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且肢体运动障碍导致皮肤受压血循环障碍,加之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压疮。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并保持床单平整,定时翻身或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避免皮肤连续受压时间过长。本组经细致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压疮症状。

1.3.5 饮食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清醒患者,应鼓励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而对于昏迷患者,则可采用鼻饲、滴注营养液等方式补充营养,鼻饲的食物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高糖的混合物为佳,鼻饲液要及时配比及时使用,食量由少到多。

1.3.6 尿管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排尿功能障碍,从而须长期留置导尿,良好的尿管护理是预防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重要环节。主要须注意几点:(1)进行导尿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无菌观念。(2)留置导尿后,须每日进行尿道外口及会阴部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及尿管,不推荐常规膀胱冲洗。(3)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拔除尿管。

1.3.7 心理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往往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变差等,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自卑和孤独等心理。注意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和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向其说明情绪稳定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同时指导家属让患者随时感受到被关怀、支持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让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以达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46例,保守30倒,经积极完整、精心的护理,治愈58例,占76.3%,好转12例,占15.7%,植物生存1例,占1.3%,死亡5例,占6.5%。

3 体会

重型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该疾病发病急并且十分危重,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重型颅脑外伤的护理是细致而繁重的,护理关键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且准确详细的记录提供治疗依据,协作医师及时治疗,适时作好术前准备。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幅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张林琼.优质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1(12):133-134.

[2] 张建春.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J].河北医学,2013,26(11):1753-1755.

[3] 周秀华.危急重症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

[4] 汤娟.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25(30):100-101.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脑外科,233000

陆红(1982-),女,护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6.061

R 651.15

A

1008-7044(2016)06-0745-02

2016-06-24)

猜你喜欢

瞳孔外伤颅脑
“天眼”的“瞳孔保健师”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瞳孔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