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世纪以来王国维词研究综述

2016-03-09

关键词:词话王国维人间

黄 海

二十世纪以来王国维词研究综述

黄 海

《人间词》是近代词史上重要的作品,对更好把握王国维词学思想及词体在承继中的创新等有重要意义。二十世纪以来王国维词集的整理成果颇丰,在此基础上,对王国维词研究也多有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间词》以“人间”命名的原因、《人间词》的艺术价值、《人间词》与西方哲学以及传统词学的关系、《人间词》与《人间词话》比较等。另外,从文化视角观照《人间词》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整体看来,王国维词的研究还有待纵深和拓展。

王国维;《人间词》;研究综述

作者黄海,女,汉族,贵州安顺人,文学博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贵州 贵阳 550025)。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王国维词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加,意识到王国维的词作与其《人间词话》之间联系紧密,研究王国维的词学思想及王国维在词史上的影响都不可能绕开其词作。

王国维词的整理笺校工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版了陈乃文辑录的《静安词》、沈启无编订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此外《疆村遗书》也收录《静安长短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王国维词作整理进入沉寂期。进入八十年代后,王国维词集整理进入第二个高潮时期:萧艾出版了《王国维诗词笺校》[1]一书,收录了192首诗、115首词。作品基本都有编年和简短的点评、分析,有些篇章后有作词本事及相关资料。刘逸生主编的《王国维词注》1985年在三联书店香港出版,199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重新排印,对王国维词的普及起到很大作用。二十一世纪,对王国维词作的整理又进入一个高潮。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2]以1940年商务印书馆版的《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是目前比较完备的笺注本。词前有解题和编年,词后有详细注释。这本校注的长处在于广泛采纳了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萧艾的笺注、叶嘉莹关于王国维的研究等,对推动王国维研究有积极作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永正主编的《王国维诗词笺注》[3],对之前的错漏做了修订。另外,叶嘉莹、安易合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4]对王国维词作进行了系年,附录有王国维词集版本情况、评论资料汇编及67家84篇(种)研究论文(专著)目录,为研究王国维词提供了资料。祖保泉的《王国维词解说》[5]对王国维词做了详细笺注,并撰有王国维简谱,附录有关于王国维身亡的资料辑录及他本人对王国维词的体会。论文方面,彭玉平《抄本〈人间词〉、〈履霜词〉考论》一文认为王国维词集从初名《人间词甲乙稿》到抄本更名《人间词》,再到后来《履霜词》和《观堂集林》并非偶然,“如果说《人间词》一名尚将忧世之心隐遁在其人生哲学之思背后的话,《履霜词》、《苕华词》之名则直接凸显出王国维深沉的家国政治关怀”[6]P78。

在对王国维词作进行整理笺注的基础上,相关研究成果也相应增多。如周策纵所撰《论王国维〈人间词〉》[7],全书以传统词话形式表达了对王国维词和文学思想的看法。宫内保的论文《王国维的〈人间词〉》[8]、张兵《论王国维〈人间词〉》[9]等也都对王国维词做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再就是一些学位论文,如2009年台湾私立东吴大学林晓药的硕士论文《王国维诗词研究》、2010年中南大学程引弟的硕士论文《王国维〈人间词〉研究》、2013年安徽大学王燕的硕士论文《论王国维〈人间词〉的悲剧意识》等,从不同角度切入王国维词的研究,在研究视角上有启发意义。在论述王国维及其诗文、学术思想的论著里及王国维传记中,如佛雏著《王国维诗学研究》[10]、陈鸿祥著《王国维与文学》[11]及《王国维全传》[12]以及窦忠如撰《王国维传》[13]等,也设置了专门的篇章论及王国维的词。

下面我们对二十世纪以来关于王国维词的研究成果按其讨论的主题大致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间词》之“人间”含义研究

王国维词集何以“人间”命名?赵万里在《王静安年谱》中最早认为是因为王国维词中屡用“人间”二字,故以此命名。罗振玉在跋文补充说王国维当时研究东西方哲学,对人生哀乐有所感慨,且多用“人间”,故以此命名。这二种看法,得到大部分后来学者的认可。佛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申发:“这里有清末危亡现实的折光,有传统的庄列厌世思想的回响;而更多的则是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之深深的浸染:由盲目的意志本体推而至于整个悲剧的人生。《人间词》的主旋律盖在于此。”[14]P39日本学者木夏一雄从《王国维手钞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东洋文库所藏特殊本》跋语中考证出“人间”乃是王国维的号,但有学者认为王国维以“人间”为号是1908年之后的事情,《人间词话》、《人间词》在此前已经以“人间”命名。[15]马大勇另辟蹊径,以为王国维以“人间”名词的缘由或许是因王国维对纳兰性德的欣赏,因为“纳兰性德是第一个高频次使用‘人间’意象的大词人”,而“纳兰笔下,‘人间’成了一个既难堪无味又难以摆脱之处境的代名词,一个最能代表其性格中悲观底色的符号。 这种对于‘人间’的解悟表达与王氏的悲观人生哲学有着相当的契合,与其‘人间’情怀之间的启嬗关系历历可辨。这既是纳兰接受研究的一大宗,也应该是研治静安词的一个重要出发点。”[16]P66

日本学者宫内保则是另一种思考:“这个词原是佛教用语,但在脱离了哲理的场合,则意味着漠然的‘浮世(忧世)’”“通读这些作品(《人间词》),人们首先应注意到的,是‘人间’一词的频繁使用;其次,亦应注意到这个词并不限于原来的‘人之世——社会’之意 。”[17]P407张兵同样认为王国维对佛教的熟悉而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同时特别指出“王国维在接受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佛教的哲学思想”。[18]P97彭玉平也认为“王国维在诗词中‘人间’一词大部分意为‘人世’,并有时直接用‘人间世’代替‘人间’一词。其用心在‘忧世’”。[19]P78

总之,透过王国维对词集的命名,已经可以看出王国维词作的特点在“哲人之思与词人之感”[20]P188的融合,是对传统词的超越,在近现代词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人间词》与西方哲学之关系

钱钟书先生认为:“老辈惟王静安。少作时时流露西学义谛,庶几水中之盐味,而非眼内金屑。……比兴以寄天人之玄感,申悲智之胜义,是治西洋哲学人本色语”[21]P24-25,缪钺先生指出“至如王静安,则是有意识地以词表达哲理,即是他接受叔本华的学说又经过自己体验而形成的一种人生哲学,因此,他作的这类词相当多。这是他与古人不同之处。王静安自谓其词‘意深于欧’,其故盖即在此。”[22]P343叶嘉莹先生与缪钺先生有共同的认识:“王氏所开拓的词境,或者可以称之为‘哲化’之词。这种超越于现实情事以外,经由深思默想而将人生哲理转为意象化的写作方式,对于旧传统而言,无疑是一种跃进和突破。”[23]P520

佛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指出王国维词是诗与康德、叔本华思想二者之间的产物:“《人间词》亦属‘中学西学’‘互相推助’(王氏语)的艺术产物。诗人以骚雅之笔,写‘忧生之暖’。”[24]P48后有不少论文多与此文观点近似,如李晓华认为:“(叔本华)其哲学思想部分地渗入《人间词》创作主题思想与内容,构成《人间词》之‘骨’”[25]P106。又指出王国维词中的“造境”有赖于创新的意象,这与康德的审美意象有相通之处。马大勇认为王国维的哲理词具有“独异的艺术个性与风神,亦具有开拓新境的意义与作用”[26]P68,但优秀之作并不多。马大勇还对刘梦芙《冷翠轩词话》中的观点进行了具体阐释,以为王国维的哲理词直接影响到饶宗颐等人的创作,在词史上则影响深远。

王国维词作中的哲思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联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和深入研究,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传统文学尤其是前人词作对王国维创作词的影响。

三、《人间词》与传统词学之关系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德锦为刘逸生主编的《王国维词注》所写的书评中就提出了与钱钟书、叶嘉莹等学者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王国维词固然有少数创新之作,但大部分是承袭词之传统。[27]P27-32张兵在同意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一词的认识的基础上,质疑王国维词是否含西方哲学之精神持否定之态度,并认为“无论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来看,还是从它的艺术形式来说,都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28]P272。叶嘉莹先生对这首词的前三句“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评价颇高,认为是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所造之境“我国古人之作中,颇难觅得例证。”[29]P460张兵则认为这三句与秦观《满庭芳》“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类似,都是因身世所感而营造的虚景。张兵此文所言甚有道理,王国维熟读前人词作,并在《人间词话》中再三表示对北宋词以及欧阳修、秦观等北宋词人的赞赏,他的创作的确从传统中获益甚多。欧阳明亮指出王国维对欧阳修词之意深,秦观词之境幽极为欣赏,以此指导创作,故能在沿用或化用唐五代北宋词之意象基础上翻出人生之感喟,乃至哲理之思考。[30]

陈邦炎肯定王国维词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但也提出了尖锐的意见:“从静安的整个思想体系,文学修养来看,还是‘中’的成分多;因此,如果对静安词,每首每句都以叔本华的哲学生搬硬套,刻意求深,则反失本旨。”“从多数词的题材看,往往不出五代、北宋小令中习见的题材。其取材之窄,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及所接触的现实是颇不相称的。更从其作品内容看,也许由于往复于其前的人生问题经常重复出现,因而其所创之意,所造之境也多有重复。”[31]P199吴蓓有二篇文章分别从作者、文本的角度审视了王国维词的成就和不足,与陈邦炎的观点殊途同归,也颇值得参考:《无可奈何花落去:以文本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32]一文指出王国维创作词企图实现上追五代北宋词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将西方哲学观念引入词作的实验也并未取得期望的效果,提醒我们不可有先入为主之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作者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33]P89强调从作者出发对《人间词》的研究一方面具有合理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种偏颇和片面性。指出不能一味地在《人间词》中寻求哲理来验证创作者的意图,同时认为王国维本着“力争第一义”的态度作词,则其词已经显然不同于唐北宋词的自然流露,与《人间词话》中对唐北宋词的推崇就有了龃龉。

四、对《人间词》艺术特征的研究

缪钺先生说王国维词的特点是“言近而旨远,观物微而托兴深”[34]P341,“他作词,很少用典,也不用粉饰之字,无雕琢之弊,只是摹拟古人的痕迹有时也还不免。”[35]P340祖保泉与缪钺先生观点近似,认为“王氏填词,特别重视煞尾。他自许的‘观物之微,托兴之深’,既表现在创造意境上,更表现在煞尾抒情上。他的词,煞尾处名句多,情味足,值得词的习作者注意。”[36]P194-201

日本学者宫内保通过仔细考察王国维《浣溪沙》(天末同云)、蝶恋花(昨夜梦中)、蝶恋花(百尺朱楼)三首词作的韵律节奏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指出王国维作词在格律上的讲究是有意为之,“《人间词》最大的特色,是套用以往文学作品的境,在其中加入静安自己的‘意’,从而造出新的‘境’,要之,是一种所谓的‘脱胎换骨’”[37]P413。这个观点得到了张兵的赞同,但他认为王国维词不是“套用”而是“借用”,其中不少词的意境还是王国维独创的。[38]P67-68笔者认为张兵的分析更为合理,符合王国维创作的实际。

《人间词话》以“意境”“境界”论词,故不少学者也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分析王国维词作的艺术特点。《王国维词“意深境浅”论》[39]P754-755一文认为王国维词在立意上的用心导致其所造之境被忽略,出现“意深境浅”的弊端,未能实现他的词学审美理想。此外,张晶分析了王国维词中女性意象的审美特征及多重审美功能,看到了王国维与传统词人的不同之处,并从王国维的经历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心理出发分析了其成因。[40]刘兴晖分析了王国维词中以“人间”为核心的一系列时空意象,指出词人自悯、悯人的情怀和体悟,与王国维强调修养、德性的“古雅”创作主张一致,对形成王国维词壮美风格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免有用意过深的弊端。[41]杨耘则赞赏王国维能在化用前人诗词、沿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意,自树“境界”,是词体走向衰亡时期的回光,是一个特例。[42]

有些学者则从具体的创作技巧着手去讨论王国维词的艺术特征。刘新万详细分析了《人间词》对前人诗词化用的具体类型,并分析了王国维词“自有境界”之特色:“《人间词》化用前人诗词,借用古人境界,再加入自己之‘意’(即经过体悟的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而创造出新的‘境界’,给词开拓了一条深美精微的‘哲理化’之新路。它的精神实质,就是人为我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由于正确地把握和处理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他的‘借境’理论和实践是成功的,《人间词》是近代叔本华哲学和传统文艺形式的完美统一,是结束数千年来旧体诗词之绝响。”[43]P81这个评价与王国维的实际创作情况相比,似有拔高之嫌。二年之后,刘新万再次结合《人间词话》中论及“隶事”“代字”等相关之条目,指出王国维在词的创作与理论之间并不一致。他还指出王国维反对“隶事”的理论一方面受到了传统诗学影响,另一方面在于“王氏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以‘直观’为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他所要求的‘不隔’,即是要达到语语如在目前的感性‘直观’。”[44]P50

《人间词话》作为现代词学的标志,在词学史上意义重大,王国维词与词话之间关系在王国维词学思想研究中不可忽略,是研究者着力较多的问题。

五、《人间词》与《人间词话》之关系

《人间词话》作为现代词学的标志,备受注目。不少学者就其中提出的“意境”说等理论思想与《人间词》进行对比研究,较早的有萧艾《试论〈人间词〉及〈人间词话〉》,该文认为王国维的词话与词作在理念上是一致的,王国维词“托辞深婉,意境独厚,是其长处。特别是在晚清作者拼命追求雕辞琢句的颓废词风下,他的词尤属难能可贵。”[45]P5但也指出王国维词有复古倾向,上追晚唐五代北宋词,不如《人间词话》独创“意境说”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叶嘉莹先生认为王国维所提“境界”有三层含义,并由此出发赏析王国维词,特别指出“王氏之词之所以胜于古人之处,我以为大约可以归纳为内容意境与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而此二方面又往往互相结合和影响。盖以静安词之特色主要盖原在其无论在写景、叙事、抒情之作品中,都往往流露有一种要眇幽微的深思与哲想,而这也就进入了王氏之境界说的三层义界。”[46]P67祖保泉则认为:“王国维算不得是个哲学家,他缺乏冷静地观察客观事物、分析事物的哲人心态;相反,他确有诗人的气质,填词便激情满纸。”[47]P23

此外,大部分学者都认可王国维通过词的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的词学观念,为《人间词话》奠定了基础。蒋亚男认为王国维《人间词》意境开阔、充满悲剧意识,在词史上独树一帜,《人间词话》是对其词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48]持类似观点的有张兵,他认为:“由于《人间词》与《人间词话》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因此《人间词》融情入景、‘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亦是阐释王国维《人间词话》核心理论‘境界说’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49]P68饶芃子、李砾认为:“人间词的创作诱发了王国维对古典词艺术美的追求,继而深化了他对美感及其判断问题的思考,启发了他写作《人间词话》的思绪,并最终在《人间词话》中形成他的审美鉴赏批评理论。”[50]P19

也有学者认为王国维创作与词学思想不一致。晚清朱庸斋早就提出:“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而其所为词却未见境界,盖其境界非出于自然故也。其论词,力主‘不隔’,而其所为词却刻画求工,虽力图摹拟唐五代、北宋,总觉费力,令人难以捉摸。”[51]P2122这一观点也被现代研究者所注意,并加以具体诠释。叶嘉莹先生说:“王国维还说,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这个‘不及余之处’指的又是什么呢?从《人间词》的创作来看,它与五代北宋词的不同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有意’与‘无意’的区别;第二是在词之境界上的发展。”[52]P4她认为王国维词的贡献在感性与理性的有意结合,“这种理智与感情产生如此强烈冲突的哲理境界,古人的作品中是不容易找到的。”[53]P6叶先生还指出“《人间词》虽然以情景真切和自然不隔见长,但由于律者心中其实有很明确的创作意识,因此也常常有理性思考偏强、人工作意痕迹较重的时候”。[54]P5徐晋如就王国维提出的“境界”与“真”进行具体辨析,认为这二者实质是矛盾的。其原因在于王国维“主题先行”,多为旁观的角度,缺乏身世之真切感受,并未达成《人间词话》的理想。[55]马荣江具体分析了《人间词》对《人间词话》“意境”理论的实践,指出王国维理论上重“写境”与“无我之境”,而创作上则多“造境”与“有我之境”。[56]

结语

关于王国维词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上述几个方面,此外彭玉平《王国维诗词中的庄子意象及其精神》[57]、刘士林《静安词中的学术与思想》[58]、曹章庆《王国维〈人间词〉执着精神探析》[59]、吴松《王国维〈人间词〉“哲化”的艺术特征》[60]等论文都从词作之外反观《人间词》与王国维的学术、哲学思想等的关系,从而能清楚看到王国维作词并非消遣之作,而是其内心各种情愫及思想得以展现的途径。

王国维的《人间词》在词史发展中不可忽视。叶嘉莹先生指出王国维富有哲理的词的创作对后来的顾随、沈祖棻等著名词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词作中以象征、暗喻等手法寄托对时局的感慨,用旧的文体写下了新的篇章。[61]李云《试论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一文在叶嘉莹先生的基础上,具体剖析了王国维对“人间”的关注、造境及反复同一意象等技巧对顾随的影响。[62]

总体来看,王国维词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但研究视角较为集中。无论是从同时代文学比较、词学嬗变的宏观视角看,还是从王国维词的具体创作技法、与同时词人比较等微观视角看,王国维词的研究都还有很大空间。深入研究王国维词作,当能更好地诠释词的创作随时代变化的历程,深入思考传统与新变的关系。同时,亦可从王国维词作着手,更具体地挖掘王国维在新旧文化交替中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1]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陈永正.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3]陈永正.王国维诗词笺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23][52][53][54][61]叶嘉莹,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C].北京:中国书店,2006.

[5][36][47]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6]彭玉平.抄本《人间词》、《履霜词》考论[J].文学遗产.2013(6).

[7]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M].台湾:时报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

[8][日]宫内保.王国维的《人间词》[A].王水照,保苅佳昭.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9][38][49]张兵.论王国维《人间词》[J].重庆大学学报,2006,(1).

[10]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陈鸿祥.王国维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12]陈鸿祥.王国维全传[B].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窦忠如.王国维传[B].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14][24]佛雏.评王国维的《人间词》[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4).

[15]李晓华.转型期文论经典《人间词话》的写作——《人间词》《人间词》甲乙稿序与《人间词话》[J].电影评介,2006,(13).

[16]马大勇.偶开天眼觑红尘”:论王国维词——兼谈20世纪哲理词的递嬗[J].文艺争鸣,2013,(1).

[17][37][日]宫内保:王国维的《人间词》[A].王水照,保苅佳昭.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8]张兵.论王国维《人间词》的多维文化背景[J].重庆大学学报,2006,(1).

[19]彭玉平.王国维的 “忧世” 说及其词之政治隐喻[J].文艺研究,2015,(4).

[20][31]陈邦炎.论静安词[A].中国古典文学论丛[C].第三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2][34][35]缪钺.王静安诗词述论[A].吴泽.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C].第1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5]李晓华.西方哲学与中国文学熔铸而成的“天才之作”:王国维《人间词》的审美意象剖析[J].中国比较文学,2009,(1).

[26]马大勇.偶开天眼觑红尘:论王国维词——兼谈20世纪哲理词的递嬗[J].文艺争鸣,2013,(1).

[27]陈德锦.偶开天眼觑红尘:读《王国维词注》兼论静安词[J].中国文学研究,1986,(6).

[28] 张兵.王国维的一首《浣溪沙》词刍议——兼与叶嘉莹教授商榷[A].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学研究[C].第12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9]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30] 欧阳明亮.王国维“欧、秦并举”的词学理路及其与自身创作之关联:对《人间词话》“意深于欧,境次于秦”的解析[J].中国韵文学刊,2014,(2).

[32]吴蓓.无可奈何花落去:以文本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J].浙江学刊,1999,(3).

[33]吴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作者为基点论王国维《人间词》[J].浙江学刊,1994,(6).

[39]仲冬梅.王国维词“意深境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40]张晶.王国维《人间词》的女性意象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

[41]刘兴晖.《人间词》的时空意象及古雅书写[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42]杨耘.论王国维的词创作:《人间词》[J].益阳师专学报,1996,(2).

[43]刘新万.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论《人间词》对前人诗词的化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2).

[44]刘新万. 持论易高,下笔难巧:《人间词话》之词学用典观与《人间词》之用典[J].中国韵文学刊,2009,(3).

[45]萧艾.试论《人间词》及《人间词话》[J].云梦学刊,1981,(4).

[46]叶嘉莹.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的评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48]蒋亚男.论王国维《人间词》与《人间词话》[J].天中学刊,2014,(5).

[50]饶芃子,李砾.《人间词》和《人间词话》审美鉴赏理论的形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5,(4).

[51]孙克强,杨传庆,裴喆.清人词话[Z].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55]徐晋如.从《人间词话》和《人间词》看王国维的理论矛盾[J].学术评论,2006,(1).

[56]马荣江.从《人间词》看意境理论的实践与缺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7]彭玉平.王国维诗词中的庄子意象及其精神[J].文史知识,2013,(3).

[58]刘士林.静安词中的学术与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9]曹章庆.王国维《人间词》执着精神探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5).

[60]吴松.王国维 《人间词 》“哲化”的艺术特征[J].嘉兴学院学报,2011,(1).

[62]李云.试论顾随对王国维词的继承和发展[J].泰山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杨 兰

逻辑与认知

栏目主持人按:

本期发表有关逻辑与认知的三篇文章。

张耀南和钱爽的“也谈《墨经》之‘侔’”一文,对《墨经》之“侔”之三款进行研究,提出独到见解,并对以往学界所持之墨“侔”属西洋形式逻辑的诸多观点进行了探讨和商榷。潘文全的“中国古代推类思想的模型论刻画”一文,认为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整体之间的推类思维,并运用现代数理逻辑中的模型论思想,实现了对推类的逻辑刻画。徐凯的“精神性:宗教与心理的终极追寻方式”从精神性来谈宗教与心理的终极追求方式,是一篇跨领域(宗教和心理)、跨层级(心理与文化)的研究文章。

本栏目倡导以语言为基础,思维和逻辑为特征的人类认知研究,竭诚欢迎相关学科学者积极投稿。

本栏目主持人:蔡曙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基地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历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下属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协会协理(2007~2011),国际符号学研究会理事(2004~2007),国际符号交际学会会士;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顾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和项目评审专家;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贵州民族大学逻辑、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ReviewofResearchonWangGuowei’sVersessincethe20thCentury

HUANG Hai

“Verses of the Human World”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modern times, cruci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Wang Guowei’s verse ideology and style in terms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Since the 20thcentury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been rich,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human world, artistic value, relation between “Verses of the Human World” and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verse science, and comparison between “Verses of the Human World” and “Verses and Tales of the Human World”. Also, cultural perspectives have drawn the public’s attention. It is argued that in an overall sense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research on Wang Guowei’s verses.

Wang Guowei; Verses of the Human World; review of research

*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王国维《人间词》研究”[项目编号:11ZC057]。

I2

A

1003-6644(2016)03-0083-09

*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史论”[项目编号: 15ZXA005]

猜你喜欢

词话王国维人间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春暖人间
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
人间第一情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新词话
词话三则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集》辑注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