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识字剪贴本”,让识字与表达共生
2016-03-09顾敏毓
顾敏毓
一、 “识字剪贴本”让识字自然发生
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给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识字途径,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都能成为他们识字的资源。我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动手剪贴,结果收获多多。
1. 丰富多彩的剪贴本。剪剪贴贴、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学生最自然的游戏方式。“识字剪贴本”便成为了同学们自由创作的家园,学生准备一本稍大的硬面本子,在生活中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汉字,剪一剪、贴一贴、画一画、写一写,剪贴本就诞生了。
这是笔者任教班级学生的剪贴——《爸爸去哪儿》,爸爸带着她去了南京博物院,她把自己的所见拍摄的照片按照游览的顺序粘贴下来,路线图清晰明了,图文并茂,设计巧妙。
这是剪贴——《糖》:
学生将自己平时吃过的糖纸搜集起来,贴在本子上,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回味着糖果的甜蜜,识记效果很好。
2. “识字剪贴本”为识字提效。“识字活动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每次“识字活动课”前,教师都要从学生生活出发,选好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自主搜集资料。话题可以是四季的变化,如“春”“夏”“秋”“冬”;也可以是自然风光,如“我们一起赏花去”“桥”“赏春景,识花名”……还可以是乡土人情:“春节习俗”“美丽的家乡”……再者,与时俱进,社会上流行的媒体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最爱记歌词”……总之,一切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每节“识字活动课”,都抓住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的那些字,作为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方法,运用游戏方式,诸如“编字谜”“汉字开花”等等,有效识记,增加积累。
二、 “识字剪贴本”为表达插上翅膀
1. 交流剪贴,让学生乐于表达。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爱讲话,而“识字剪贴本”却可以让他们打开“话匣子”。
课堂中,同学们可以围绕“识字剪贴本”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教给组里的同学,这为学生展示交流提供了平台。再让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的剪贴本,又是同学们乐于表达的好契机。学生先在小组内讲一讲、练一练,慢慢地走上讲台,给全班的小朋友讲一讲,带着大家读一读。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有了表达的自信心。
2. 规范要求,让学生表达清晰。识字课上的表达,并不是随意而为。在全班交流中,有的学生虽然上了讲台,但是并不大方,说话声音不够响亮,表达不够清晰……达不到与人交流的良好效果。针对同学们出现的这种情况,我提出了以下要求:凡是上讲台介绍的学生,必须做到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说完整的话。还要做到表达有条理。
有位同学主题为《南京的地铁》剪贴本做得很精美,她自己动笔画了一条地铁三号线示意图,按照顺序贴上了地铁站名和景点名。然而,她的表达却跟想法貌合神离。她这一段的表达应该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或者是按照地铁驶出的方向有顺序地介绍,而不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经过指导,这位小朋友再一次走上讲台介绍时,表达清晰准确。
3. 激活思维,让学生表达有创意。识字是儿童的个体行为,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识字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识记汉字。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对“字”的理解,杜绝“人云亦云”。
如,在一个学生的“识字剪贴本”上有一个“乘”字,同学们是这么记的——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
生:北边种禾苗。
师:哦,你编了一个小口诀,真不错。还有吗?
生:我还会编个小口诀,小乖乖伸出两只手。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个字。
生:我知道“剩”这个字,把它旁边的立刀旁去掉,就是“乘”了。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呢?
生:减一减的方法。
生:我把“乘”字的撇和捺想象成滑滑梯,“北”字的两个部分就像要乘滑滑梯一样!
……
4. 融入生活,让学生真实表达。“识字剪贴本”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识字。记得笔者以《南京的地铁》为主题的识字课时,课前布置学生跟着家长去乘坐地铁并认识汉字,同学们都围绕这一主题做了“识字剪贴本”,课堂上问及乘坐地铁的感受如何,同学们的表达让人耳目一新:
生:我上了地铁,就像进了龙的肚子一样。
生:我喜欢苜蓿园地铁站的音乐楼梯,脚踩上去,音乐就会响起来,我的动作快,音乐的节奏就会加快;我的动作慢,音乐的节奏也变慢。
生:很幸运,我坐上了3D车,走了进去,我顿时被眼前的美景给迷住了,仿佛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公园,好像踩在小草上,看着旁边的小花,好想伸出手去摸一摸,可是怎么也摸不着……
学生进入了现实生活情境,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语言自然就真实、丰富起来,进一步提升了表达能力,在体验中规范表达,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表达自己。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