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BL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6-03-08柴高尚陈俊良庞庆丰
柴高尚,陈俊良,李 想,庞庆丰
(江南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122)
病理生理学PBL教学实践与思考*
柴高尚,陈俊良,李 想,庞庆丰
(江南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12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通过自学、分析、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目前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仍沿袭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由于病理生理学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进行PBL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高病理生理教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基于问题学习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患病机体内所发生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它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需要将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上,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时患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并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由于该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知识体系十分复杂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PBL教学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的,它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宗旨是把学习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笔者在充分理解PBL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将教学模式优化为以“病案”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部分章节中引入PBL教学法,探索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PBL的学生分组及学生工作
根据国外的PBL教学经验,教室最好选择小教室,学生围绕圆桌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小组讨论的氛围。目前江南大学医学院教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一班30人,将学生分为6组。学生是PBL教学中的主体,PBL教师负责辅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盲目变为有目的地探寻问题答案和本质的主动探索过程。在PBL教学中,小组是一个学习的整体,小组中每个成员各自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成员在知识建构上是紧密相连、相互协作。问题案例中会涉及各学科的知识,包括基础病理生理学知识和临床知识,因此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文献检索和查阅图书资料的能力,有效地联系各学科间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 PBL案例的设计
如何设计出经典的案例是PBL实施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目前进行PBL教学时常遇到的一个主要的困难。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病理生理学的PBL教学案例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以病理生理学内容为主导,多学科交叉;把“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方法与疾病发生发展相结合;案例具有一定的共性;密切结合临床,以临床病例作为案例引导。
每编写一个新的PBL案例,都需要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老师和临床专业的老师进行充分讨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来评估选择合适的病例内容。目前本教研室前期进行PBL教学时已经收集和制作了一些案例,学院定期组织基础和临床的老师一起合作,共同编写案例。每个授课案例还包括了工作计划进度、教学要点和学习要点提示等内容,方便教师组织实施PBL教学。
3 课堂讨论与总结
课堂讨论是PBL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在PBL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讨论中学习理论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教师提前一周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收集和分析资料。老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分别听取各组讨论结果,并给予适时引导。讨论组由学生自己轮流主持,学生可自由提问,自由回答,如问题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启发。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学习点,在下一次课之前进行研究,写一份简短的书面讨论并发至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在第二次课学习期间,共享收集到的和个人学习的信息(小组报告),最终由一名学生归纳总结整个案例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适时领悟和运用病案中的基本数据,能提出合理的诊断假设,常常主动验证同组学生的假设并给予正确的判断,思路较为清晰,合理。多数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大胆质疑,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小组成员之间能经常交流,并努力澄清模糊的信息。因此,总结内容不仅包括对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的概括,更需要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甚至是对个别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4 PBL教学的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单可以检测教学效果,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合理的PBL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得到教学改革效果的正确的反馈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化PBL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为此,PBL教学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不同于传统教育着重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价。因此,教师除了对学生有以试卷为形式的期末考试外,还把学生在讨论前的准备情况、讨论时学生发言的踊跃程度和正确程度、课后总结情况反映到学生的总成绩中去,这样的成绩结果既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PBL教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
5 PBL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PBL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5.1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目前模块化教学下的教师仍然是各个学科的教师,在理论课授课时,仍然是各学科教师“认讲”各自的课程,但是到了PBL教学环节,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侧重点便各有不同,难以适应这种跨学科的教学。对于这个问题,下一步将组织规范化的师资培训,邀请基础和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指导,逐步形成涵盖形式和内容的标准化流程供授课教师学习参考。
5.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PBL教学效果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但当问到是否希望以后继续进行PBL教学时,有32%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习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动地接受知识,听课、记笔记、背书、考试已经成了他们习惯的学习模式。PBL教学法要求他们自主学习,查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开始时很多学生会不适应甚至抵触,觉得PBL教学增加了他们学业负担,而且某些学生对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怀疑,觉得依靠自主学习不能达到传统教学的学习效果。因此这需要教师对该部分学生妥善引导,宜精不宜多,让学生逐步适应;若开展太过频繁,会导致学生精力不足,尤其对部分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反而起不到正性促进作用。
5.3 增加教师培训 根据开放式问答,大部分学生对PBL教学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感到满意,但对教学组织环节、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认为还有待提高。比如,教师对课外自主学习环节指导不够、学生查阅资料困难;有些问题设置覆盖面广、要求过高;在分组讨论时有的同学不配合、缺乏团队精神等。此外,教师缺乏规范,系统的培训。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首先应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活动、网络教学平台等措施为教学保驾护航,提高教师的辅导技巧和胜任能力。同时,教师应充分分析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注意因材施教,引导问题的设定可按难易、先后、主次等加以分解并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支持和引导[3]。要从根本上转变老师和学生习惯已久的传统教育模式, 还仍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PBL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作,从师资、资金、场地和时间等各方面进行保障,建立起与PBL教学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总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广泛参与,PBL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4]。
6 结语
在教育蓬勃发展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通过“联系案例-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总结提升”的教学策略,在解决问题的体验中实现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不仅在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中找到一种解决方案,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PBL案例式教学的使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场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乐趣。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方法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团队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适时领悟和运用病案中的基本数据,能提出合理的诊断假设,常常主动验证同组学生的假设并给予正确的判断,思路较为清晰,合理。多数学生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大胆质疑,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
[1] Farmer EA. Faculty development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J]. Eur J Dent Educ,2004,8(2):59-66.
[2] 朱旭冬, 蒋雨辰. 病理生理学P B L 教学模式探讨[J]. 科技资讯, 2014, 12(31): 172-173.
[3] 吕昌龙,单凤平,曹雅明,等.医学免疫学课程的PBL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12-113.
[4] 袁修学, 袁静萍. PBL与我国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3: 114-121.
[责任编校:李宜培]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PBL in Pathophysiology
CHAI Gao-shang, PANG Qing-feng, LI Xiang,PANG Qing-feng
(DepartmentofPathophysiology,WuxiMedicalSchool,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a teaching method on the base of problem-based, student-centered, student advocacy through self-study, analysis, discussion and collaborative problem. Pathophysiology is a clinical and basic medical communication “bridge” discipline. Because the content of pathophysiology is complex and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not make students easily to understand. Therefore, to explore mor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we make the PBL cas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share thoughts on the principles and details of PBL practice,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PBL practice for pathophysiology educatio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problem-based learning
2016-07-12
柴高尚(1985-),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博士,讲师,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工作。
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6YY009;JG2016YY015)。
G 424.2
B
1008-9276(2016)06-05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