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

2016-03-08黄乙清邢益森

海南医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弱阳性表面抗原试剂

黄乙清,邢益森

(海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经验交流·

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

黄乙清,邢益森

(海南省血液中心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分析街头金标法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重复金标法结果之间差异,了解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产生漏检的原因。方法街头金标法筛查合格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病毒核酸检测(NAT)法进行初、复检。当ELISA法和NAT法测定的S/CO≥1时标本确定为阳性,再将确定为阳性的标本在实验室再次按街头初筛方法用金标快速试纸条重复实验。结果金标法快速检测的57 508份阴性血液标本经ELISA法和NAT法初、复检,最终确定阳性标本407份,金标法快速检测的总漏检率为0.71%(407/57 508);407份经复检确定阳性的标本,经实验室重复金标法检测共360份检测为阳性标本,漏检数47份,占总漏检数的11.5%(47/407)。结论人为因素和方法学的限制是产生漏检的主要原因,严格要求人员操作培训和试剂的选择可有效降低血液漏检。

无偿献血;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核酸检测法;漏检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检测HBV感染最常用的指标,为了方便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使献血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献血,笔者在各采血点开展了金标快速试纸条对乙肝表面抗原快速筛查,筛查合格献血者采血后留取标本到检验科进行两遍酶联免疫(ELISA)及病毒核酸(NAT)平行检测,合格的血液入库使用,不合格的血液做报废处理。但血液通过实验室检测后还存在一些HBsAg漏检.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街头金标法快速检测结果与实验室重复金标法结果之间差异,了解HBsAg产生漏捡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备与试剂 加样系统及酶免分析系统为Genesis RSP150(瑞士TECEN公司)和BEPIII(德国贝灵)。洗板机为美国BIOTEK公司及瑞士帝肯公司。金标法快速检测试剂为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HBsAg ELISA分别为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为B20141235及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4095123),NAT为美国诺华公司(批号为107734),试剂批号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2 标本来源 2015年1~7月份各采血点经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阴性血液标本57 508份。

1.3 方法 金标法快速检测的57 508份阴性血液标本,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NAT法进行初、复检。当ELISA法和NAT法测定的S/CO≥1时,标本确定为阳性,再将确定为阳性的标本在实验室再次按街头初筛方法用金标快速试纸条重复实验。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金标法快速检测的57 508份阴性血液标本经ELISA法和NAT法初、复检,最终确定阳性标本407份,金标法快速检测的总漏检率为0.71%(407/57 508),其中S/CO值在1.0~5.0的有15份,占总漏检标本的3.7%(15/407);S/CO值在5.1~10.0的有7份,占总漏检标本的1.7%(7/407);S/CO值在10.1~20.0的有18份,占总漏检标本的4.4%(18/407);S/CO值在20.0以上的有367份,占总漏检标本的90.2%(367/407)。

407份经复检确定阳性的标本,经实验室重复金标法检测S/CO值在1.0~5.0的未检出,S/CO值在5.1~10.0的2份,S/CO值在10.1~20.0的9份,S/CO值在20以上的349份,共360份检测为阳性标本,漏检数47份,占总漏检数的11.5%(47/407),改为ELISA法和NAT法检测47份标本仍为阳性。

3 讨论

由于街头金标法快速检测受工作环境、温度、时间、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与实验结果比较出现一些漏检。金标法与ELISA法的灵敏度有差别,金标法的灵敏度稍低于ELISA法[1]。金标法的灵敏度可达1 ng/mL,而ELISA试剂的灵敏度可达0.5 ng/mL可能是造成ELISA法检测弱阳性的标本金标检测阴性的主要原因。金标法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层析的速度,如果层析过快,HBsAg与试纸条上的HBsAb未能结合,就越过了检测线,或因层析过快,导致对照线很快显示,弱阳性样本还未显示,这也可能会导致漏检。

研究结果显示,407份经复检确定为阳性的标本,S/CO值在1.0~5.0之间金标法未检出,S/CO值在5.1~10.0的2份,漏检率90.9%(20/22),说明漏检集中在弱阳性标本上。若操作不规范、检测温度过低、标本的HBsAg滴度过低或过高均易出现漏检[2]。而S/CO值在20以上的有349份,漏检率为7.9%(18/367)。高值阳性漏检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因素多见。现将原因总结有以下几点:①试剂局限性;②人为因素,操作人员未能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报告结果,人为缩短了检测时间,末梢血留取操作不当导致血样过少,从而造成检测线不明显的弱阳性遗漏而误判;③试剂储存方面,试剂要现取现用,将未用完的试剂条及时密封保存,防止受潮而产生漏检;④检测的环境因素,高温或街头无偿献血时献血者人数比较集中,有些献血者时间紧急,不时催促工作人员时,操作人员未能按照试剂说明书要求的时间报告结果,人为缩短了检测时间,从而造成检测线不明显的弱阳性的误判;⑤少数标本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或亚而不易检出。

总之,加强采血前HBsAg初筛工作,特别是工作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人员责任心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可以进一步降低HBsAg复检阳性率,从而避免输血与减少HBsAg携带者传播疾病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可以在血液安全和筛选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尽量减少病毒感染引发的输血安全事故。

[1] 张翠,马晓云.金标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漏检原因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3):107-107.

[2] 杨侠宇.金标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漏检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0):1279-1280.

[3] 杨京民,陈军.金标法检测HBsAg漏检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1):2553-2553.

R446

B

1003—6350(2016)24—411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4.055

2016-03-22)

黄乙清。E-mail:527277239@qq.com

猜你喜欢

弱阳性表面抗原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弱阳性的检测分析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自制弱阳性质控品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室内质控的可行性探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分析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