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子菇反季节袋式栽培技术

2016-03-07董志轩

河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装袋麦麸菌袋

董志轩

滑子菇反季节袋式栽培技术

董志轩

滑子菇在平泉县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统的栽培模式为为春季2—3月制盘接种,秋季9—11月上架出菇。反季节滑子菇栽培模式为10月中旬—11月制袋,利用温室大棚发菌,次年2—6月、8—12月出菇。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本技术已经成熟,并大面积推广,现介绍如下:

一、栽培场所选择

滑子菇反季节袋式栽培主要利用温室大棚做培养室和出菇棚,培养室的环境和出菇棚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温保湿,不易因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而使温度发生剧烈变化;2、冬暧夏凉,提高发菌成品率,延长出菇期;3、通风换气良好,没有直流风;4、无直射光,但必须有较强的散射光,能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5、地面无积水,无秽物;6、菇棚内外清洁,远离污染物,靠近水源。

二、灭菌设施准备

采用蒸气锅炉充气的灭菌方式,可用砖和水泥建造一个3.5×3.5米,高1.2—1.5米的方形锅,也可采用钢管焊接的简易灭菌锅。

三、栽培技术

1、培养基制作。原料主要是锯沫、麦麸、糠、玉米面、糖和石膏。

配方:(1)锯沫78%、麦麸10%、稻糠10%、石膏1—1.5%;

(2)100斤锯沫、15斤麦麸、3斤糠、2斤玉米面;

注:锯沫以陈旧软杂木为主,掺30%左右硬杂木即可,麦麸、糠和玉米面必须新鲜无杂质。

2、配料。菌袋采用18—20×50—5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以配方(1)为例介绍,每袋干锯沫2斤,麦麸0.25斤,稻糠0.25斤,石膏0.02—0.025斤。配料时要根据当天所制出的袋数合理计算所用的物料,不宜多投放物料。

3、拌料。按照选用的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先干拌后湿拌,即先将石膏、麦麸混合均匀,再与木屑干拌2—3遍。将拌匀后的料平摊在拌料场上,厚30厘米左右,根据木屑干湿度及配方要求,将水依次洒在干摊的料面上,搅拌3—4遍,使培养料充分拌匀。拌料要求:拌料速度要快,不可时间过长,尽量在3小时以内拌好,拌好的料要达到营养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含水量达到55%—60%。

4、装袋。采用装袋机装袋,装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2)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不松软;(3)装袋时不能蹾,不能摔,不能揉,要轻拿轻放,保护好菌袋;(4)装好的料袋要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贴。

5、灭菌。采用蒸汽锅炉充气式灭菌方法,温度达到100℃保持18—24小时,再闷2—3小时趁热出锅,做到灭菌彻底,每台锅炉适宜灭菌量为3000袋。灭菌时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将装好的菌袋及时入锅,合理的摆放。(2)灭菌时要做到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3)烧火时要做到强攻头、保中间、后彻底。

6、接种。将灭菌完的袋检查是否破孔后,运到接种室冷却到25℃以下进行无菌接种。接种时要做到(1)取菌块的手要干净无杂菌;(2)掰下菌块要掰成锥形体;(3)取下的菌块要堵实菌穴,并略偏大些为好;(4)每次要将打孔棒用75%酒精消毒;(5)特别注意接种时间不宜过长,超过4小时以上时最好中间补熏1次防止杂菌感染。

7、发菌。发菌期管理主要是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促使菌丝加快萌发,定植、蔓延生长,在50—70天之内长满全袋,并有一定程度的转色,为出菇打下基础。

(1)培养室条件控制。培养室温度的控制要以袋温来调节,袋温控制在10℃—15℃左右,滑子菇菌丝生长快、健壮。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充足的氧气;暗光发菌,菌丝洁白,长势旺。菌袋在培养室内呈“井”字形堆放。

(2)管理措施。滑子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每阶段占有的时间、菌落形态与生理特点均有差异,应根据每个时期的特点进行管理。①菌丝萌发定植期:调节室内温度5℃—14℃为宜,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并且结合通风管理。尽量做到恒温养菌,一般每隔7—10天检查翻垛一次,一经发现有杂菌的菌袋要及时防治。②菌丝生长蔓延期:菌丝萌发定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温度适宜最快每天生长3—5毫米。调节室内温度10℃—16℃,加强室内通风管理,发菌期间可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进行刺孔增氧,当菌丝生长缓慢,边缘纤细、颜色发黄时可进行刺孔补氧,在菌丝外边缘向里1.5厘米处刺6—8个孔,孔深1—1.5厘米。如果菌袋装的较松或含水量偏低的可不刺孔。③发菌成熟期管理:当菌袋发满由白逐渐变成浅黄色的菌膜,这表明已达到生理成熟,进入了转色后熟阶段,完成转色大约需10天左右。菌袋发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是否顺利出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

8、出菇管理

菌丝已长满整个培养袋并逐渐转为浅黄色,已达到生理成熟可进行出菇管理。用消毒过的小刀割开菌袋两端露出培养基,把菌袋摆成“井”字型,每层2—3袋,垛高不超过1.2米。休菌24小时后可进行喷水管理。喷水时要求喷水量不可过大,最好以雾状水为主,每天喷2—3遍,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达85%—90%,这样管理7天左右可出现菇蕾。出菇后要减少喷水次数,以做到少喷水为原则,调节相对空气湿度80%即可,另外要加强棚内通风,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要。

9、采收

当菇体成熟时(根据收购标准定)停水及时采收,采收应以不留菇柄在培养料上,不伤菇袋为宜,采完头茬菇后,停水2—3天,使菇棒上的菌丝恢复、积累养分,使菇袋含水量达到70%,空气相对湿度达85%,加强通风,拉大温差,促使二潮菇形成。

(作者单位:平泉县食用菌产业服务局)

猜你喜欢

装袋麦麸菌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麦麸喂猪,你做对了吗?
腰腿痛敷麦麸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