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2016-03-07可艳军李文卷时喜娟

河北农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枣强县耕地土壤

可艳军 马 莉 李文卷 时喜娟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可艳军 马 莉 李文卷 时喜娟

枣强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土壤耕作制度的改良。近年来,通过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沃土工程”、“旱作农业”等项目的实施,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及科学施用化肥等技术措施,我县土壤肥力状况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截至2015年底,枣强县耕地面积 6135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7.95%,常用耕地面积60295公顷,其中主要为旱田,占总耕地面积的98.28%;临时性耕地面积105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72%。尤其是2009年列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得到了质的飞跃。都极好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由于过多依赖于农用化学品,忽视有机肥积造等原因,耕地土壤板结,污染酸化严重,整体质量呈下降趋势。

一、耕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1、耕地数量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工矿建设用地、居民点用地以及其他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致使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人口却在持续增加,致使我县尽管从绝对量看耕地资源较多,但耕地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却逐渐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2、耕地质量逐渐恶化

建国以来,枣强县耕地质量总体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业“三废”、农用产品大量投入,造成农田土壤污染严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乡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三废”排放、农用品(农膜、农药等)残留和生活垃圾的任意堆放对农田造成了间接或直接的污染,使土壤理化性质变差,肥力水平下降,农产品产量减少,品质降低。此外,在枣强镇还有一些汞元素污染区,与这些地区采用含汞水灌溉有关。

(2)化肥施用量过大,有机肥用量相对较少,使得土壤性能趋于恶化。据调查,我县每公顷耕地年平均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利用率35%左右,使大量有害成分残留在土壤中。目前,我县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结果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化肥用量不断增加,有机肥用量很少,且磷、钾肥又供应不足,施肥功效大大降低,极易出现土壤养分失调现象,结果导致土壤耕层变浅,耕性恶化。

(3)多熟、单一种植结构和方式使土壤养分失衡。枣强县大多数地区耕地普遍推行一年两熟制,每年收获物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在长期种植单一粮食作物的前提下,作物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尽管N、P、K等大量元素能从施肥中得到补充,但有机质中微量元素却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致使粮食作物所需要的其它非营养元素含量下降,造成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动态平衡失衡,影响土壤供肥能力,最终导致土壤地力逐年下降。

(4)农田水利毁损。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或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使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大为减弱,加之工业用水、水电站的大量开发建设,养殖业用水量的逐年加大,工农业用水矛盾。造成人为干旱。从而使良田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排灌不畅,沙化严重,致使土地失去种植价值。

3、耕地资源利用程度低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迅速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日趋合理,由单一型向综合型发展。然而仍有部分地区种植业结构不甚合理,致使耕地资源不能得到完善合理利用,利用效率较低下。种植业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耕地生产水平不高,耕地生产率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二、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枣强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开展,全面摸清了全县耕地地力状况和质量水平,初步查清了枣强县在耕地管理和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将耕地调查和评价成果及时应用到指导农业生产中,发挥科技推动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节从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发展、耕地地力与改良利用、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要把保护耕地工作提到重要议程上来,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和制止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不利因素对耕地侵蚀和危害,同时还要加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首先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要抓好土地资源管理,对一切损害、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坚持依法治理;第二要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及有关法律,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认识,自觉遵守执行;第三开发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为前提,因地制宜,适度开发。

2、在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各区不同等级耕地地力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类型组合、影响生产的障碍因素和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的提出土壤改良方法和培肥途径。

3、合理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和农业结构布局。一方面,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剖面类型等都直接影响其生产能力,而且不同作物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应充分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充分挖掘土壤生产潜力,以同等的耕地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由于各区域光、温、水资源状况的不同,作物生长差异很大。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充分利用各地气候与水资源优势,提高复种指数,并考虑作物的区域生长优势,合理安排作物种类和面积。另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运用经济手段,对各业进行合理调整,建立以种养业为基础,大规模的企业为支柱,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结构。

4、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耕地生产能力。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耕地保护,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二是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四是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推广绿色、闭路循环、无毒产品和工艺;五是搞好耕地地力调查,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枣强县农林局)

猜你喜欢

枣强县耕地土壤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枣强县耕地质量等别年更新评价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山西 标准引领提质增效 临猗冬枣强县富民
土壤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耕地时节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