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6-03-0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证实谣言网民

陈 箐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陈 箐

(湖北科技学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就网络谣言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进行阐述,同时也会根据成因来寻找网络谣言的对策和措施。

网络谣言;成因;对策

1987年钱白天教授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主题是“越过长城,通向世界”八个字。互联网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扑面而来。互联网包含的信息内容十分丰富,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新平台,人们开始用手机看视频、用手机看新闻,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 也为舆论和谣言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同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设想的“纸是热媒介,它把横向的空间连成一片,在政治帝国和娱乐帝国里都是如此。”[1]互联网它不仅仅是把横向的空间连成了一片,还把纵向的时间组合在了一起,由此可见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量之巨。

网络舆论是指公众针对某件事的意见。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或作为“载体”,或作为“讨论”平台,或作为“公众的精神纽带”发挥着合理的作用。[2]谣言的定义有诸多说法,卡普费雷则引入 “官方的判断 ”,强调谣言还应包括已被官方辟谣的信息 ,即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1]。

卡普费雷指出了谣言是一种信息,是一种未经证实就被传播的信息,它具有主观性不一定具有真实性。但是未被证实不代表着不具有真实性,未经证实也就是可能是消息发出者编造的,也有可能是受到环境或社会机构的影响不能被证实。互联网就是作为在这个过程中的新型传播媒介,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为网民通过网络的交流加速了舆论和谣言的形成和扩散。

一、网络谣言的成因

互联网的分布式网络特性,使得它具有交互性,这样一个媒介让人们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以及情感,由于他的这个特性使得他满足了网络受众的需求,也使得自己快速地发展了起来。所以利用由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博客、微博等一些平台来进行舆论的向导的不计其数。

网络谣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信息的传播不完整造成的以讹传讹;另一种是信息完整但是未经证实就开始被传播。然而,无论是不完整的信息还是完整的信息使得它最终成为谣言的原因都是由于缺乏官方的证实。一旦官方及时证实,谣言被传播的几率将降低很多。

(一)客观原因

1.权威信息的缺失、滞后或模糊

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大多数的细节都会被丢失甚至是某些特定的细节被选择性地传播,信息被同化使得传播的信息不具有完整性。譬如,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一些网民认为吃碘盐、碘药能有效保护人体不被核辐射危害。中国内陆疯传“吃盐可以补碘”,谣言在民间广泛传播,一天内各大超市的食用盐被抢购一空。造成该谣言疯传的原因是民间人士关于盐可以防辐射及海盐可能被污染的说法,事实上食用盐中的碘含量是很少的,更主要的是大家平时食用的是陆地盐,而不是海盐。

2.网络监管的“把关人”不严

部分网络的“掌门人”只注重自身的利益,对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消息不去求证它的真实性、有效性,任其发展。比如,“魏则西事件”,百度推广的盈利模式是竞价排名,它通过设置违禁词“癌症,恶性肿瘤,权威诊疗方法,治愈率99%,100%”等来加以限制,但是类似于武警二院这样打擦边球的推广信息仍然频繁出现在百度页面上。虽然盈利是百度的主要目的,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应当承受重大的社会责任。

3.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降低

相较于以前的报纸、媒体、印刷品这些传统媒体也会使得谣言是在人们的生活圈散播,但是其散播速度相对于网络而言较慢、影响较小,并且由于传统媒体是具有相关的审查制度,所以谣言相对于较少。但是随着各种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手机和网络都会有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还会使谣言传播的受众面积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使其危害性也更大。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网络谣言的助推器。

(二)主观原因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谣言产生,但其传播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即重要性和模糊性、个人的差异也就是谣言受众对谣言的判断能力等等。同时谣言事件的反常性和环境因素,还有谣言受众的从众心理、娱乐心理都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一个界定说谣言传播的强度的公式,即等于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乘以相关事件的模糊性,也就是: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1.个体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一旦有事情关乎到了自身的重要性,民众就会失去对事件的判断力。就像“抢盐事件”一样,因为盐受了海水的污染使得它变得稀有,但是盐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人们开始争先抢购。由于参与事件的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威胁到自身,那么当事件的信息还不具有完整性的时候,人们就会因为害怕某种结果而迅速的传播起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影响。

2.社会负面情绪的宣泄

网络谣言散播是为了满足公众对信息的不知情产生的对信息的渴望,也就是说谣言所传播的内容会缓解公众对于信息缺乏的紧张不安心理。一旦公众需要通过谣言信息来消解不安 、恐惧等心理 ,就给予了谣言传播的空间和条件,再经过断言 、重复和传染等手段后被广泛的传播。比如,2013年3月份以来,网络上一直流传着“有杀人犯已经来到xx啦!现有6名罪犯越狱,一个月时间杀害78名女性,强奸16名女性,抢夺财物700多万元……”这则谣言源于微信,该谣言信息发布人发布信息虽却只是为了“好玩”。

3.利己主义或利益追求

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网络信息的传播成本低,网民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话语权,于是就企图通过生产信息取得主动地位来引起社会的关注,由此再从中获得利益。要想通过生产信息获得话语权,这种信息必须能够快速抓住人们的眼球, 并且通过官方渠道无法获得这样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会让人们觉得自己窥探到别人的私人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窥视欲。比如,秦火火所发布的谣言,无论是诋毁雷锋事件还是造谣张海迪是日本国籍事件都具有以上条件。由于发布这样的信息使得秦火火的个人粉丝量剧增,满足了他的成名欲等。

二、对策或措施

从政府方面来看,由于网络谣言具有变异性,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自身的认知水平来判断谣言的信息再进行一些“加工”之后传播,也就是“以讹传讹”。这就使得最初的信息不完整或者加入个人主义色彩的信息,在一个接一个的传播中使得信息内容不断变化而引起变化。所以应当在谣言刚刚发出的时候政府就及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来公开真实信息。加上网络谣言往往并非恶性群体事件的深层主因,而只是它的导火索和助燃剂。最活跃的谣言往往都出在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方面,比如针对物价、拆迁等一些涉及人们生活的事件,人们就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所以政府应该对于重要性事件及时的给予正面真实可靠的证实。

从监管部门方面来看,在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责任心。一方面要正确识别网民,大多数网民都是友好的,只有少数网民会为了一己私利来散播谣言,监管部门应当对于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消息进行不定期的证实和筛选,拥有双火眼金睛找到这些网民并将其一网打尽。另一方面互联网监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引导网民如何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时刻意识到自己表达的后果及其责任。当然不仅仅要这样,也要对普通网民进行不受谣言迷惑的素质训练,让他们不要轻信谣言,同时不要轻易传播谣言,如此,才能建设成一个没有谣言的网络环境。无论是网民的猎奇心理还是部分网站的不当行为,互联网监管部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是堵住谣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从网民方面来看,任何谣言都有一个“不懂事”的发出者,所以要治理谣言要从根源着手。网络的匿名性是谣言的主要推手,网络空间的互动、实时、还有虚拟给人们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人们言论的自由。但与此同时,虚拟的网络世界让人们摆脱了现实的羁绊,有些网民就会借此进行情绪的宣泄,甚至觉得不用付出代价,进而传播谣言。网络实名制是制止这种行为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要提高网民的自律意识。常言道,“流言止于智者”。网络谣言的传播是网民的一种非理性精神。要加强网民的理性精神,要在获得谣言事件相关信息时,提高自己的理性认识,要具有勇于证实的精神,相信任何谣言都是经不起理性的推敲和证实的。

从媒体从业者方面来看,要注意媒体行业的职业道德。首先,不能做为抓住眼球而生的“标题党”,虽然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越来越趋向于“浅阅读”,媒体方面也不能断章取义或者移花接木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特点,这就伤害公众的知情权。其次,辟谣不应该只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媒体工作者也应当在觉察到谣言的时候发声,传统媒体的审核和把关机制是网络媒体所缺乏的。这需要媒体工作者的自觉性。最后,媒体的公信力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一个媒体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不能有“差不多了”的心理,要有把问题追究到底的精神,不能以偏概全,由于某种个人原因只探究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来进行错误的舆论引导。

三、结语

相关部门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应当是及时且有效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根本上来治理网络谣言,在尽快完善网络实名制同时也要提高网民的素质及传播相应伦理与法规的知识。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99.

[2] 吴玉辉,谢新洲.互联网等新媒体对舆论的影响 [J]. 当代传播,2013,(3).

2016-08-26

2095-4654(2016)11-0139-03

G20

A

猜你喜欢

证实谣言网民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谣言π=4!
谣言
去哪儿、携程互咬一路厮打至商务部沈丹阳证实收到举报材料
薄轨枕的效力得到证实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