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大编辑”理念下医学编辑的综合素质

2016-03-07雷振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类稿件医学

丁 磊,雷振宇

(1.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学校办公室,湖北 咸宁 437100)



浅析新时代“大编辑”理念下医学编辑的综合素质

丁 磊1,雷振宇2*

(1.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学校办公室,湖北 咸宁 43710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也高速发展,对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医学期刊种类繁多,针对全新的时代环境,我们立足“大编辑”理念,对医学版编辑的综合素质和责任进行了分析,为新时代“大编辑”理念下医学编辑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时代;大编辑;医学编辑

改革开放至今,精神文明高速发展,对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2008年4月27日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的召开,更是对新时代的编辑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专业性极强的医学类编辑。我国学术期刊有九千余种,医学类期刊已达千余种(11%)。针对全新的时代环境,“大编辑”理念更是赋予医学版编辑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编辑学片面的将编辑工作等同为编辑学,使编辑学丧失其特有的定义,导致目前并没有成熟、完整的编辑学。传统的编辑学仅仅是对采稿、编辑、校对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而大编辑是指在文化发展、数字技术、社会分工各个作用的引领和指导下,所有的媒体编辑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变革,以往的信息获得、加工处理、传播渠道以及社会资源的占用与使用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为进一步创造更大的信息价值、强化媒体的竞争能力,提高媒体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编辑理念、手段、组织行为方式等已然和传统的编辑发生了革新换代。大编辑下的编辑学将编辑工作和编辑学区分开来,对于编辑学的独立有着重要作用。前者认为编辑的创造性只在作者和编辑之间,重心在编辑工作。后者认为作者、编辑和读者三方面都是紧密联系的,重心在编辑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体系的交汇处。

一、大编辑理念的内涵

第一,编辑功能的多维化。要求编辑过程具有社会适应和信息主导能力,更好地满足作者,更好地服务读者。一般而言,刊物最终还是社会产品,还是作用于社会,编辑将为创作者和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创作,编辑活动的视野和能动性也大大增加。

第二,编辑资源的网络化。编辑过程中,很多的信息来源于网络,编辑资源网络化可以为上述功能的定位提供便利。现在网络已经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形式多样,即时性强。信息的网络化还对新闻媒介信息的收集和加工的理念和模式有较大影响,迫使其发生变化。

第三,编辑手段的信息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编辑手段信息化的标志,首先,对信息数字化背景在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编辑方式上编辑工作无纸化、稿件审理网络化、编排校对一体化已成为现实。

第四,编辑能力的一体化。编辑能力的一体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技术层面看来,计算机环境下的编辑技术和信息加工是大编辑理念下编辑人员需要掌握的技巧;其次,从内容层面来看,就是编辑人员在视野、知识储备和信息嗅觉上到达一个足以捕捉有价值信息的高度;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就是要求编辑人员对事件的发生有着强大的响应、执行能力。

第五,编辑过程的柔性化。在编辑过程中,按照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编辑流程,适当压缩部分环节时间,及时把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作者和读者。这就要求编辑过程更加迅速、有效,为保证编辑内容的新鲜度,需要编辑全面、及时的收集最新信息,并随时与用户开展互动。

二、医学类编辑的责任

(一)树立“文化自觉”的意识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1]对于“大编辑”理念下的医学类编辑而言,则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要自觉维护医学文化的传承;“种子就是生命的基础,没有了这种能延续下去的种子,生命也就不存在了。[2]”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其基础,我们在进行传承的时候,就要自觉维护其“种子”的完整性。第二,要创造性地传承医学文化。医学发展至今,如果没有创新,一味的在历史成绩上睡大觉,如何能有现在多姿多彩的医学分类。费孝通先生说得好,“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3]

(二)顺应时代对医学发展的需要,把握医学发展契机

随着改开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医学的了解越来越深刻,我国的医学发展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中西医的研究成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西医不仅在国内得到继承与发展,还不断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各种荣誉,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运而生的健康科学也飞速发展,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45年前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时代的契机已然出现并愈发成熟,对持有大编辑理念的编辑人来说成为时代文化的构建者最佳机会已然来临。

(三)响应民族复兴呼唤,构建民族价值观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满坎坷,我们走到今天,历经千难万险,愈挫愈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们正一步步迈向民族复兴的最终目标,人民的健康则是民族复兴的终极保障。专业的医学文献和非专业的人民之间的桥梁,则是我们医学类编辑。

三、医学类编辑的素质

(一) 对“大编辑”理念的深刻理解

前文已经提到,大编辑是指在文化发展、数字技术、社会分工各个作用的引领和指导下,所有的媒体编辑面临着一次重大的变革,以往的信息获得、加工处理、传播渠道以及社会资源的占用与使用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为进一步创造更大的信息价值,强化媒体的竞争能力,提高媒体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编辑理念、手段、组织行为方式等已然和传统的编辑发生了革新换代。部分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大编辑”理念的重要性,并在他们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同行对“大编辑”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桂晓风提出“立足大出版、着眼大编辑,是整合和提升当代编辑工作的必然途径。”[4]

(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基础

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就无法把握学科知识的正确与否,无法由“把关人”转变成复合型人才。对于作者的投稿,无法判断其投稿是否有采用价值。很多文章貌似“质量”低下,实则内容颇有新意;而有些文章又仿佛篇篇“经典”,其实乏善可陈。因此,医学类编辑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科学知识以及与之联系紧密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去伪存真,挖掘平凡文章的价值,撕掉华丽文章的浮夸外衣,在编辑工作中应付自如,并通过检索来判断稿件学术的规范性。通过自身扎实的医学知识基础并结合检索,就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避免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

(三)具备“发掘”意识与策略

编辑在对来稿的筛选刊用时,如何去发现“质量”低下文章的新意,则需要编辑专业素养的完美体现,展示“再创造”意识与策略。一篇好的医学文章包括学术的首创性、数据的再现性、数字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文字的简明性、引文的广泛性、科学的方向性、社会的实践性、政策的体现性和写作的规范性。有些稿件作者初次投稿,在上述这些方面缺乏经验,这就需要编辑具有“发掘”意识,能在并不完善的字里行间里找到稿件的闪光点,对于稿件作者来说也是最大的肯定,并能够充分激发投稿者的积极性。采用好的策略,则是在“发掘”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医学修养,积极和作者沟通,指出稿件的问题,去伪存真,修改后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文章。

对于确实难以采用的稿件,要及时把审稿意见回复给作者,做到诚实守信。很多医学类学报规定,稿件在1~3个月内没有收到编辑部刊登通知的,可以自行处理。现阶段的医疗工作者往往牺牲大部分时间来撰写学术论文,他们将自己的成果投到编辑部,是出于对刊物的信任,希望能够发表,即使不能采用,也希望看到退稿通知,以便修改完善。对于那些不符合办刊宗旨、超出期刊出版范围、讨论的问题起点太低、达不到期刊发表水平的稿件,不能简单的一句“不宜发表”,就将作者的心血付之东流。既伤害了作者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报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文稿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作者,看其是否能够修改,来稿达到录用水平。这样既不会打击作者的积极性,又可以为刊物培养更多的投稿者。

(四)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水平

编辑是同文字打交道最多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类编辑,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座桥梁,编辑就是这座桥梁的缔造者,而这座桥梁则是用文字所构建的。因此,使用正确专业文字甚至是标点符号,都是“大编辑”理念下的编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努力掌握专业科学知识,努力学习语言文字。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把握不准的字、词,多查专业词典,请教经验丰富的同行,并多和作者交流,哪怕是标点符号都要斟酌再三,减少稿件中的错误,提高期刊的质量。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泊来词语通过互联网渗入汉语,使有的人只知道DNA、ABC,而忘了“脱氧核糖核酸”、“动脉瘤样骨囊肿”等汉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的读者不仅仅是资深医疗人员,也包括很多刚刚加入医疗大军的新人,过多的使用缩写,提高了初学者阅读文章的难度,某种程度上会打击读者的积极性。顾及所有的读者,让每个读者都能更快捷的学习、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也能提高读者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5]。

(五)具备对信息采集、选择、分类、整理的能力

现阶段下的医疗工作者,都面对着职称晋升的问题,其中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医疗工作者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如今的医疗工作者往往都超负荷的工作,他们要利用有限的休息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写学术论文。如果我们仅仅按照规定的固定标准去判断,又或者稿件的内容不符合相关的要求,层次不清,很多的好文章则会和我们失之交臂。因此,对文章信息的采集、选择、分类和整理则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好的文章失去刊登的机会。

首先,我们应仔细阅读稿件,提纲挈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重心是否具有可发表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整理,即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例验证——研究结论,删除无用材料,提炼出核心材料,丰富完善作者的观点,使文章的表达合理化,结构自然严谨、完整统一、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以便让读者能够很快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最后,对稿件进行分类,归纳在相对应的文章分类中。

“大编辑”时代的编辑,尤其是医学类编辑,不仅需要更多的信息,更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大编辑”理念的基础上具备以上的三种责任和五种综合素质。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内涵,也给予了我们新的挑战。我们应真正理解“大编辑”的理念,并充分发挥这一理念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的编辑步入新的高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 (第2版)[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2] 陈连开. 费孝通教授六十年学术研究给予的启示——在“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贡献研讨会暨庆贺费孝通教授学术研究六十年”大会上的发言[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6):13~14.

[3]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桂晓风.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J].中国编辑,2008,(3):1.

[5]钟边.编辑创新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编辑,2009,(4):1.

2016-08-22

2095-4654(2016)11-0147-03

G214.1

A

*通讯作者:E-mail:403746524@qq.com

猜你喜欢

医学类稿件医学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医学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