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例病案浅谈对伤寒条文的运用与领悟
2016-03-07曾玲玉
梁 旺 曾玲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从1例病案浅谈对伤寒条文的运用与领悟
梁旺曾玲玉
(广州中医药大学 510405)
[摘要]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辨证准确才可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一则病案浅谈个人对伤寒条文的临床运用和领悟。
[关键词]病案;鼻鼽;过敏性鼻炎;伤寒论
[DOI编码]10.3969/j.issn.2095-9559.2016.03.099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又称鼽嚏。相当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鼻鼽多由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侵入而引起。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其曰:“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如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鼽者,鼻出清涕也。”对鼻鼽的病因,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虽然鼻鼽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反复发作,如若处理不好,甚者流黄脓鼻涕,鼻塞,鼻痒难忍,缠绵难愈。但若能及时恰当处理,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下面从1例病案浅谈自己的想法和领悟。
1 病例介绍
梁氏,女,29岁,主诉:鼻塞流清涕1小时。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诊一,2015.10.29 患者诉商场吹空调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余无异常。因未见到患者,暂嘱其温姜水泡脚。
诊二,2015.10.30 患者诉今日晨起觉发热不恶寒,口干咽干,鼻痒,流黄涕,乏力,头轻微重痛,体温36.2℃。考虑其鼻炎发作,辨为温病,拟白虎汤。处方:石膏45克(先煎)、知母20克、炙甘草10克、两抓米,一剂。嘱其忌鸡肉、辣椒、韭菜、酒、榴莲等温热及发散性食物。
诊三,2015.10.31 患者诉昨日中午体温37.2℃,服药后晚上六点体温升至37.7℃,今晨七点五十体温降至36.3℃,无恶寒发热,仍有鼻塞,流黄涕,头枕部稍痛,余无异常。考虑其邪热较盛,嘱其原方1剂巩固效果。
诊四,2015.11.1 患者诉尚有流黄涕,余无不适。拟温胆汤祛痰热,处方:半夏15克、竹茹10克、枳实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茯苓18克。两剂。后来随访,两剂药后,已无不适。
2 按语
本病案生动地反映了疾病的动态变化过程,10月29号开始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结合吹空调病因,不难辨为风寒,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是药食两用的佳品,此时当为首选,或煮姜粥喝,或泡温姜水。30号早上觉发热不恶寒,口干咽干,鼻痒,流黄涕,思及“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此病已不属伤寒,当为温病范畴,拟以白虎汤服之。30号中午后体温都在37℃以上波动,说明邪热仍较盛。31号晨七点五十体温降至36.3℃,外感已消,但仍有鼻塞,流黄涕,虑及热邪盛,31号继续服用原方巩固效果。11月1号,鼻炎症状如鼻塞、喷嚏等已明显改善,但尚有流黄涕,思及白虎汤清热有力,却无祛痰湿的作用,拟改白虎汤为温胆汤祛痰热,服用两剂后患者鼻炎症状全改善,说明此次中药干预及时且疗效佳。
过敏性鼻炎经常反复发作,为了防止其发作,患者应注意观察,寻找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生活起居有节,衣着适宜,避免受凉;避免过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宜食温补之品。
3 感悟
疾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热化从寒化皆有可能,本案例开始时为风寒,第二天即变为温病,不可谓不迅速,若不辨察,仍处以辛温发汗的药物,必然会引起药误,加重病情,所以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实为大纲目,示人以规范,明确划分了伤寒和温病。另外,此病例提示我们既要重视病人发病时的症状,亦不能忽视其病情变化,需辨证论治,灵活处理,才可药到病除。
[中图分类号]R222.2
[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60.1017
[文章编号]2095—9559(2016)03—2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