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2016-03-06马淑肖张军旗郑亚青
马淑肖,张军旗,郑亚青
(保定市中医院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河北保定071000)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马淑肖,张军旗,郑亚青
(保定市中医院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河北保定071000)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68例,按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采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B组实施单纯胰岛素泵治疗,疗程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为(6.32±1.36)mmol/L,与B组的(6.27±1.1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血糖(2 hPBG)为(7.61±1.95)mmol/L,明显低于B组的(8.84±1.7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体质量变化量分别为(9.06±2.14)d、(14.87±4.34)U、(0.76±0.14)kg/m2,均明显少于B组的(12.16±2.53)d、(20.23±4.67)U、(2.13±0.69)kg/m2,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糖、消化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西格列汀;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疗效
糖尿病是与促胰岛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T2DM在发病前常伴肥胖,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对新诊断T2DM进行早期治疗需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以往通常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但易带来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的困扰。西格列汀作为一种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血糖调节作用,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广泛认同[2-3]。鉴于此,本研究对新诊断T2DM患者实施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旨在探究其对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糖波动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诊断T2DM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有关T2DM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近期内服用降糖类药物治疗者;③合并与糖尿病相关的急性并发症者;④严重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将入选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4例。其中A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3~58岁,平均(43.5±6.7)岁。B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25~56岁,平均(42.8±6.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并接受食用科室统一制定的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治疗。两组患者均实施胰岛素泵治疗(韩国丹纳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初始剂量0.5 U/(kg·d),并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对胰岛素输注剂量进行调整。每次调整2~4 U,直到血糖控制达标,即空腹血糖4.5~6.9 mmol/L,餐后血糖7.0~9.0 mmol/L。血糖监测统一采用课内配置的罗氏牌血糖仪。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西格列汀治疗(由默沙东公司生产,100 mg/片),1片/d,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周测定所有患者早晨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PBG);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最终使用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③体质量变化量=治疗3周后体质量-治疗前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FBG、2 hPBG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A组2 hPBG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bP<0.05。
组别2hPBG治疗前治疗后FBG 2hPBG FBG 7.61±1.95b8.84±1.72b2.682 0.034 A组(n=34) B组(n=34)检验值P值13.24±2.24 12.97±1.26 0.352 0.558 14.81±2.76 15.03±2.85 0.282 0.605 6.32±1.36a6.27±1.16a0.482 0.542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A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比较(±s)
组别A组(n=34) B组(n=34) t值P值血糖达标时间(d) 9.06±2.14 12.16±2.53 5.455 0.000胰岛素用量(U) 14.87±4.34 20.23±4.67 4.902 0.000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体质量变化比较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5.88%,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8.82%,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4.71%,消化道不适发生率为8.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体质量变化量为(0.76±0.14)kg/m2,显著低于B组的(2.13±0.69)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T2DM亦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5]。由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或胰岛素抵抗受阻致使的胰岛素分泌不够充分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T2DM治疗主要是通过服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输注[6-7]。胰岛素泵是仿照人体生理特征采取不间断皮下输注,是目前降低血糖水平最为理想的选择[8]。但由于胰岛素的早相分泌及对胰高血糖素抑制缺陷,易引起α和β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导致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又能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治疗方案对T2DM的治疗至关重要。西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它不仅满足以上条件且还能通过延缓胃排空,克服因服用降糖药导致体质量增加引起的不良反应[9]。
本文通过对比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以及单纯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对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FBG、2 hPBG相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提示胰岛素泵输注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符合何继东等[10]报道结果。且治疗后A组2 hPBG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对于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的效果要优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泵。这是因为西格列汀具有显著改善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作用。西格列汀不仅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亦能促使胰岛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另外,西格列汀对α细胞和β细胞功能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这也就解释了本文研究结果中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与晏涛等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西格列汀能借助葡萄糖依赖形式刺激β细胞次方胰岛素,同时阻止α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发挥其降血糖作用[11-12]。另外A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要少于B组,这是因为单纯使用胰岛素泵并未发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因此达标时间相对要长,胰岛素所需剂量也随之增加。据Beata等[13]研究发现,肠促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中枢或通过外周神经传入下丘脑,可减少食欲,增加饱感,进而抑制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从而能有效控制体质量。符合本文结果,A组体质量变化量明显小于B组。此外,A组低血糖发生率稍低于B组。究其原因,这是因为西格列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控制高血糖,同时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综上所述,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而且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徐明喜.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6):307-308.
[2]程怡,薛诚,陈恩福,等.西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照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5,53(20):83-85.
[3]黄少妙.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25(23):3515-3517.
[4]王琪,李楠,刘敏燕,等.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药,2015,10(6):831-833.
[5]Scott M,Blackman Dan,Raghinaru Saleh,et al.Ιnsulin pump use in young children in the T1D Exchange clinic registry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hemoglobin A1c levels than injection therapy[J].Pediatric Diabetes,2014,15(8):564-572.
[6]陈锋,刘慧君,宋道飞.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高血糖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3):233-236.
[7]Peter J,Nicole S,Lynne W,et al.Geography does not limit optimal diabetes care:use of a tertiary centre model of care in an outreach service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4,50(6):471-475.
[8]史春虹,季阳阳,白然,等.实时动态胰岛素泵与“双C”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华医学杂志,2015, 95(24):1930-1933.
[9]David M,Emily C,Robert W,et al.The effects of lowering nighttime and breakfast glucose levels with sensor-augmented pump therapy on hemoglobinA1c levels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es Technology&Therapeutics,2014,16(5):284-291.
[10]何继东,姚荷玲,张兰,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时间选择[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 202-205.
[11]晏涛.早期胰岛素泵联合西格列汀强化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3):12-15.
[12]Jessica W,Koen R,Philip L,et al.Personality and self-esteem in emerging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4,76(2):139-145.
[13]Beata A,Joanna Z,Agnieszka S,et al.High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well-controlled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J].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2014,30(4):333-338.
R587.1
B
1003—6350(2016)13—2183—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3.040
2016-01-08)
马淑肖。E-mail:msx2015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