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世纪15年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2016-03-06王智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汉语理论研究

王智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娄底 417000)



21世纪15年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智芝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娄底 417000)

21世纪15年来,学者们从软新闻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技巧、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等方面对汉语软新闻翻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目前,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宏观理论研究;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结合出现“两张皮”现象;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涉及的媒介形式、语种转换及题材单一,缺乏翻译批评。今后,应加强汉语软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加强软新闻翻译研究的创新性,加强软新闻翻译批评,注重培养软新闻翻译研究所需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问题;展望

新闻按时效性可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硬、软新闻的概念均源于西方新闻学。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如灾难、战争、国际会议等。硬新闻也称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1]13-14。软新闻是指那些写法轻松自由、风格多样、人情味较浓,易于引起读者感官刺激及视听兴趣的宣传品、名人轶事等[2]。软新闻从主题上看并不如硬新闻重大,它不以理性赢得读者,而是从情感上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快乐、悲伤、喜爱、憎恨、嫉妒、遗憾等情感共鸣。软新闻这种“软”的特点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产生最大的新闻宣传效应。因此,在“文化走出去”的政策下,软新闻在外宣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软新闻又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若按传播媒介分,软新闻可分为报刊软新闻、广播软新闻、电视软新闻和网络软新闻;按题材则可分为旅游软新闻、体育软新闻、艺术软新闻、经济软新闻等。

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软实力”和“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软新闻在众多的外宣途径中脱颖而出,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因为如此,软新闻的翻译成为成功实现外宣的关键。优秀的软新闻译文不仅能向外界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能吸引外国友人来我国旅游、投资、工作和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软新闻的翻译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对外活动的开展,更有可能会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本文通过对软新闻翻译研究现状的调查和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软新闻翻译实践水平的提高找到可行之路。

一 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现状综述

在中国知网上以“软新闻”“翻译”“英译”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找到的相关文献多达数百篇。在这些文章中,人们不但从宏观的角度研究软新闻翻译的适用理论,也从中观层面探讨软新闻翻译的原则、策略。此外,更有相当比例的文章从微观上探讨软新闻翻译的具体技巧、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句子翻译和误译等。学者们主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软新闻翻译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对软新闻词句翻译技巧的讨论,发展到运用相关的翻译理论指导软新闻翻译实践活动,经历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一)汉语软新闻翻译理论研究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应用翻译在各个领域已充分展开[3]。软新闻翻译理论研究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从语言学角度看,软新闻翻译是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与其它的应用翻译相比,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种共性体现在它们的核心都在于沟通,在于能否使用属于源语和译语特定文化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进行沟通[4]。基于这种共性,软新闻翻译理论大都源自于现有主要的翻译和语言学理论。崔胜湘认为软新闻的汉译英应该以获得最大的宣传效应为轴心,辅以其它的动态翻译标准[5]。因此,他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出发,着重讨论了三原则对软新闻汉译英的指导意义。王虹光从翻译主体的意图性、译文的可接受性以及文化的特殊性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目的论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6]。陈铮、高桂珍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软新闻的翻译过程和方法给予了新的诠释,以验证关联理论对软新闻文体翻译的解释力,并为软新闻翻译找到一个全新而适用的理论模式[7]。钱叶萍、王银泉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增加、删减、改动等编译手段在软新闻翻译中的适用性[8]。于双从“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出发,分析并接受美学对软新闻汉英编译的理论指导意义[9]。滕梅、胡青认为在软新闻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处于中心地位[10]。因此,译者应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层面做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翻译选择,从而提高软新闻译文质量,增强软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

(二)软新闻文体特点及翻译方法研究

了解汉语软新闻的文体特点,有利于译者把握原作的风格,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有效地传递信息。作为现代文体学中常用的语言变体之一,软新闻除了具备新闻的基本文体特点,还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一,在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其二,在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其三,在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入情[8]。姚爽在详细讨论了电视软新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译等适用的翻译方法[11]。在对软新闻各主题的研究中,软新闻翻译方法的研究一直高居榜首,这充分体现了软新闻翻译活动的实践性。研究者在选定宏观理论后更多的是注重实践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希望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对外翻译实践,推动中国文化有效地走出去。例如,方幸福认为软新闻独特的文本特点、中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以及软新闻对宣传效应的刻意追求,使得传统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有时在软新闻翻译时失效,而编译则在此领域有用武之地[2]。吴自选、许建忠以个案分析的形式,从软新闻标题、导语、正文三方面论证了“重写”作为电视软新闻翻译基本方法的必要性[12]。余丽娟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从句法、词汇、文化3个层面讨论了软新闻翻译的最佳方法[13]。滕梅、胡青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出软新闻翻译的“三维转换法”[10]。蔡洁以“综合翻译法”为理论依据,分析软新闻中隐喻的翻译[14]。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既从传统角度讨论直译、意译、音译方法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也从文化学的角度讨论了归化、异化、改写、创译等翻译方法的适用性。此外,有学者指出了解释性翻译法在软新闻这种外宣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三)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

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汉语软新闻翻译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恰当地处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黄海军、马可云认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15]。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迎合西方的英语读者,而不是中国读者。这种看法,是作者对软新闻翻译的读者层进行了深刻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庄起敏提出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可运用同位语等语言手段,添加必要的解释,并以《中国日报》对“大锅饭制度”的翻译为例进行了论证[16]。此外,他还提出在不宜采用“直译+补充说明”的方法时,译者可以“抛开”原文,采取意译的方法。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先生曾说过:“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在进行对外报道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中国特色”。吴波、朱健平指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或专有名词可以使用音译的方法,比如“风水”(feng shui),或者用指代转换的方法,如“风水先生”译为“practitioners”[1]296。 蒋晓姣通过对《下一个疯狂是谁》的翻译,总结出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词汇、熟语及茶叶术语在翻译时应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17]。刑杰、甘露对翻译中国特色词汇中的网络新词、社会和经济以及文化词汇、制度政策词汇、汉语成语与俗语四类词汇相应采取的策略性倾向进行了分析[18]。众多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不管翻译策略的选择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异化是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最终发展趋势。

(四)与软新闻翻译相关的其它主题的研究

在其它主题的研究中,软新闻翻译技巧的讨论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近几年的硕士论文中,对此问题的论述则更加详细。由此可见,软新闻翻译研究更注重于实践性,而非理论性。因为软新闻翻译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指导翻译实践,提高译文质量,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翻译实践的进步离不开翻译批评的发展,然而新闻翻译批评在国内一直是个薄弱的环节,更不用说具体针对汉语软新闻翻译的批评。在目前可获得的诸多资料中,有少量的文章涉及该领域,但大多为具体的挑错式批评,缺乏多角度、理性的深入分析和评论。这样做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难以发现问题的实质。

二 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汉语软新闻的翻译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宏观理论研究

韩子满指出,对于应用翻译的各种技巧,翻译界讨论得比较多,但宏观的、基础的理论研究却比较缺乏[19]。软新闻作为应用翻译的一个分支领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传播活动的不断深入,软新闻在众多外宣途径中脱颖而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软新闻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与这种发展形式不相适应,软新闻翻译理论的多层次研究亟待加强。目前,软新闻翻译研究中运用较多的是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其它翻译理论(如基于语言学途径、文化途径、哲学途径产生的各种翻译理论)却很少用到。软新闻翻译研究在缺乏体系完备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的情况下显得难以深入推进。软新闻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深入,不仅阻碍了人们对软新闻翻译的认识,更影响了软新闻翻译实践的开展。

(二)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结合出现“两张皮”现象

方梦之认为应用翻译理论可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层[20]。宏观理论为核心理论,中观理论为翻译策略、方案、模式、模块、计划等,微观理论指翻译方法和技巧。中观理论是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过渡的理论。目前,软新闻的翻译研究不管是套用何种宏观翻译理论,大都遵循一个固定的论证模式,即先介绍宏观理论,再介绍软新闻相关信息,最后提出一些近乎万能的微观翻译技巧,并举实例进行分析。从表面上看,这些文章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者仔细看,不难发现宏观理论和所谓的微观技巧加实例分析完全是“两张皮”。如果宏观理论和微观技巧是万能的,那么任何一个主题的翻译研究似乎都可以这样去解释,学者们的翻译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要避免“两张皮”的现象,学者们应加强中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即软新闻翻译策略方面的研究。只有这样,宏观理论和实践才能有自然、完美的结合。

(三)软新闻翻译研究缺乏创新

首先,软新闻翻译研究的方法缺乏创新。林克难指出,目前国内翻译界存在跟风随大流的现象[21]。当前软新闻翻译研究主要以功能翻译理论或其分支理论如文本分类说、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去解释具体的翻译实践。这些理据已经具有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不需要研究者花大力气去构建。研究者带着预先选择好的理论框架,去找适合该理论的语料,难免有削足适履之感[22]。并且,研究者为了让其文章前后论述一致,通常会避而不谈这些理论的缺陷,只找适合已定理论论述的语料。没有实证研究,这些文章中的论述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主观成分。自然,这些研究成果也不具有可靠性,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如此一来,翻译研究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社会价值。

其次,研究涉及的媒介形式、题材和语种单一。目前,软新闻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刊软新闻的研究,极少涉及电视、网络软新闻。在对报刊软新闻的研究中,研究者为了让自己的论述符合预先设计好的理论框架,偏爱选择旅游、人文风景类的题材进行实例分析。软新闻涉及的题材广,研究者可尝试从经济、军事、政治等题材中选择例子进行分析。此外,在软新闻翻译语种的转换方面,研究多集中在汉译英方面,而汉语与其它语种的转换,尚未引起重视。

三 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针对目前汉语软新闻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努力。

(一)加强汉语软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

加强软新闻翻译理论的研究,不仅仅指宏观理论的研究,中观理论及微观理论的研究也要同步。宏观层面,一方面研究者可继续挖掘功能翻译理论对软新闻翻译的指导性,另一方面可以拓宽理论视角,多尝试从语言学、文化学、哲学、传播学等途径进行研究。当然,对于这些理论研究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跟随已有的论证模式,而应根据软新闻的特点,找到相应的契合点展开深入研究。中观层面,应加强软新闻翻译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没有中观层面的理论衔接,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当然,实用的翻译技巧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应该归纳出符合汉语软新闻翻译自身的方法作为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很多,如增译法、减译法、反译法、词类转换法等,而它们对软新闻翻译是否适用仍需译者斟酌。此外,软新闻翻译中有些独特的实用技巧尚未得到总结和传播,这些都值得研究者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二)加强软新闻翻译研究的创新性

关于创新,方梦之认为创新的研究包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增加新的研究视角以及发掘新的研究素材等[23]。韩子满认为,研究的创新包括研究对象的扩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化[19]。对于软新闻翻译研究的创新,研究者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开展:首先,实现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针对目前软新闻翻译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果片面且主观化的问题,研究者可大胆尝试对翻译者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的实证性分析方法或采用语料库的分析手段,以求软新闻翻译研究成果的全面性。其次,实现研究涉及的媒介形式多样化。21世纪,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网络成为人们的首选途径。因此,学者可以不再局限于只对报刊软新闻进行研究,积极拓展电视、网络等领域的研究是软新闻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要求。再次,实现研究题材的多样化。软新闻所涉及的题材不仅仅是旅游、人文风景,更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人物等各领域的新闻。学者的选材必须多领域,研究成果才不至于主观和片面,才能真正总结出实用的翻译技巧,用之指导翻译实践。最后,研究涉及的语种形式需要多样化。汉语软新闻外译的读者不仅仅来自英语国家,更来自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国家。因此,语种多样化是软新闻翻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加强软新闻翻译批评

近年来,翻译批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主要侧重于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应用翻译批评研究起色不大[24]。作为应用翻译领域的软新闻翻译批评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许钧曾指出,翻译批评的失语与缺席,对于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不利的[25]。然而,目前涉及软新闻翻译批评的文章相当少,偶有文章谈到,也只是挑错式、点评式的批评。当然,“挑错式”的批评并非不可取。相反,我们依然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系统地总结软新闻翻译中的错误类型和主要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要把这种实践批评上升到理论层面,探讨软新闻翻译问题存在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纽马克说,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条主要纽带[26]。翻译批评应该担负起这个职责,引导软新闻翻译实践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真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

(四)培养软新闻翻译研究所需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虽然软新闻翻译研究综合了新闻学和翻译学两门学科的特点,但仍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软新闻翻译的研究者应该既具备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也熟悉语言学和翻译理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多学科中调动相关知识,解释翻译现象,为翻译实践中的问题从理论上找到解决办法。但是,目前具有这种综合知识的教师及译者并不多见,所以要加快复合型新闻翻译人才的培养。

[1]吴波,朱健平.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方幸福.编译在软新闻英译中的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6):64-67.

[3]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J].上海翻译,2012(2):22-27.

[4]陈小慰.商务语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3):89.

[5]崔胜湘.根据目的进行翻译:目的论在软新闻汉译英中的应用[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4.

[6]王虹光.从目的论看软新闻的英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39-642.

[7]陈铮,高桂珍.试论关联理论对软新闻英译的阐释[J].英语研究,2005(4):40-44.

[8]钱叶萍,王银泉.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软新闻的汉译英[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11-14.

[9]于双.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软新闻汉英编译[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

[10]滕梅,胡青.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软新闻汉英翻译[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08-121.

[11]姚爽.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视软新闻的汉英翻译[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12]吴自选,许建忠.论电视软新闻英译的重写策略[J].上海翻译,2013(1):25-28.

[13]余丽娟.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浅析中英软新闻翻译[J].海外英语, 2012(24):175-176.

[14]蔡洁.基于综合翻译法的英语软新闻隐喻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3(11):130-132.

[15]黄海军,马可云.也谈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的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2007(3):52-56.

[16]庄起敏.试论新闻词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J].上海翻译,2005(3):32-34.

[17]蒋晓姣.软新闻词汇的英译策略:基于《下一个疯狂是谁》英译的实践报告[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

[18]刑杰,甘露.文化外译之中国特色词汇:策略比较及影响因素[J].上海翻译,2014(4):39-44.

[19]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48-51.

[20]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84.

[21]林克难.翻译研究期待百花齐放[J].上海翻译,2005(1):1-4.

[22]李占喜.国内外语用翻译研究:回顾、述评与前瞻[J].上海翻译,2008(1):20-26.

[23]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侧记[J].中国翻译,2003(6):47-49.

[24]刘金龙.我国的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上海翻译》(2003-2010)的语料分析[J].上海翻译,2011(2):25-29.

[25]许钧.翻译的危机与批评的缺席[J].中国图书评论,2005(9):12-15.

[26]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46.

(责任编校:彭芬辉)

A Study of the 15-Year Chinese Soft News Trans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Review and Prospect

WANG Zhi-zh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Loudi 417000,China)

In the past fifteen years,a multitude of studies on Chinese soft news translation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theories,methods,principles and culturally-loaded Chinese words.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ield include:a lack of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tudy,poor combination of strategic and technical studies,inadequate innovation in methodology,narrow focus on the form of media,topics and target languages,and a lack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Futures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at various levels with more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studies,innovation,translation criticism,and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capable of soft news translation.

Chinese soft news translation; problems; prospects

2015-11-1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软新闻英译研究”(13C447)。

王智芝(1984—),女,湖南双峰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H315.9

A

1673-0712(2016)01-0105-05

猜你喜欢

汉语理论研究
学汉语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