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当代作家研究”开栏语
2016-03-06乔焕江
乔焕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龙江当代作家研究”开栏语
乔焕江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版图中,黑龙江文学几度做出重要的贡献。一方面,现代时期以萧红为代表的龙江作家实际上构成入关东北作家群的主力阵容,而近年来学界日益升温的伪满文学研究则在萧红等人的光环之外发现同一时期龙江在地作家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学图景;另一方面,作为新中国的先声,作为解放区的龙江,较早就开始酝酿和书写共和国文学的蓝图,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再好不过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无疑承担着为人民大众提供想象新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之形象的重任,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龙江文学以《冰山上的来客》《雁飞塞北》《千万不能忘记》等一大批经典之作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当然,从更根本的层面来说,新中国开头几个“五年计划”中龙江的大工业建设经验、北大荒开发提供的社会主义大农业远景、大庆油田发现与建设的豪迈景象构成想象社会主义中国重要和必要的文学源泉。就此而言,龙江文学不仅是构成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局部,实际上还是生成新中国文学的原点和动力源。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转型,龙江经验的光辉色彩渐渐褪去,与此相应,龙江文学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特别是晚近以来,除了迟子建、阿成等少数著名作家的创作,龙江文学似乎乏善可陈。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在笔者看来,龙江文学在当下略显沉寂,原因有两个:一是前述社会转型导致对某些重要历史经验的断裂;二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知识生产更集中在对文学自身的追问而非文学与社会的关联。这无疑造成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对龙江的双重疏离。不过,当社会转型进入到真正的攻坚阶段,衡量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恰恰又回到像龙江这样的地区,而当下文学也再度意识到重建与社会关联的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龙江社会和龙江人遇到的问题,完全可能重新进入当代文学书写的主脉。这不是期待龙江文学再度辉煌的一厢情愿,而是当代文学如何再次实现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所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策划“龙江当代作家研究”这一专栏,将龙江当代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尤其是目前文学研究和评论界尚未深入研究的,放置在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以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当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一些别样的可能。
本期关注的作家孙且是龙江当下重要的实力派作家,他的小说集中在对哈尔滨一个特殊的城市空间——“偏脸子”的历史书写,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哈尔滨城市经验的历史复杂性。两篇论文分别对孙且小说构造的地方知识和形上思考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正好以互文的方式提供理解其创作意义的最佳路径。
2016-06-19
乔焕江,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
I206
A
2095-0292(2016)06-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