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构架、特征及启示①
2016-03-06葛琳琳钟俊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葛琳琳,钟俊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构架、特征及启示①
葛琳琳,钟俊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沿革分为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存在主义三个阶段。建立起帮扶学习、社团、学生活动、学生寝室等管理的基本构架。形成了明确的法制理念、信息化、去行政化、组织机构层级少、从业人员职业化、基础理论领先的特征。启示我们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确立法治观念、提升职业化水平、建立权责明确精炼的组织结构、完善以需要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构架;特征;启示
高校是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水平与能否实现高校的这一个功能息息相关。美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具有较为先进的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水平具有很好的参考。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沿革
通俗地讲,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目的即是其理念。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产生主要影响的是“理性主义(Rationalism)、实用主义(Pragmatism)和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同时,也标志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性主义阶段。在美国这个阶段开始于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直到十九世纪末为止。理性主义肇始于柏拉图,又称柏拉图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主义成熟于启蒙运动,康德将启蒙运动称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1]理性主义有一个思想前提,即有一个固定的本质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的发展是不断地趋近这个理念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被先天地规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整个社会受到政府的约束规范,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美国最早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可以称为“替代父母制”。学校像学生们的父母,对学生的方方面面严加管理,通过严格的管理,实现各项工作的完成。
第二阶段:功利主义阶段。在美国这个阶段开始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止。在物质匮乏时期,理性主义要求人的服从,为人类保全种族的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生产力在美国最迅速地发展出来,随着物质财富的大量涌现,人类也由种群生存过渡到关注个体的发展。在哲学理念上,表现为拒斥传统形而上学、拒斥理性主义、拒斥本质主义。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也由“替代父母制”转向了实用主义倾向,改变了以往专注于道德修养等认识目的,转而是利害关系方向;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从理论到实践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适宜于实践知识的安排。
第三阶段:存在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在美国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标志性口号。正如上面所诉的,传统的本质主义都预先设定一个人的理性形象,每个人都被要求向这个理想形象趋近。而存在主义则认为人的本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后天通过自己的行为生成的。与功利主义相比,存在主义更加成熟。正如事物发展的节奏一样,转变期都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功利主义就是在剧烈地排斥传统本质主义的同时,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含有的一些诸如修身的东西。在这个角度讲,存在主义是理性主义经过功利主义的否定阶段后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的基本构架
法制观念在美国深入人心,美国高校中的管理人员和师生都严格遵守各项法规,有着极强的法律意识。在完备的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当前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展现出多元性,在实施进程中较为充分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为广大学生提供满足个性的咨询服务、生活服务。
(一)帮扶学习制度
学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美国高校对学生的学习也建立起完备的帮扶学习制度。美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因此包括高校在内也必须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否则学生们会拒绝入学到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校之中。学生们在有了充分的选择权的同时也带来一个负面的效应,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高校过渡献媚于学生而导致教育教学功能的滑坡。为了矫枉过正,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高校的当务之急,要以学习为重”的口号。“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学生事务的专业人士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指导方面。”[2]随之而来,美国高校致力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完备的个性化帮扶知道。他们所建立的辅导制度内容全面,操作规范,真正明确了学生事务的根本。学习帮扶制度是指“大学里以个体或团体为单位,对学生所开展的以学术为导向的辅导咨询工作。”这种学习帮扶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显著。美国高校的学习帮扶制度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个性化的帮扶。学生帮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学生个性,探究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战略,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成果。
(二)社团管理制度
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维护自身利益,以及拓展人际交往都大有裨益。美国的社团组织体上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慈善社团和非营利社团。慈善社团指的是志愿服务于某些特殊群体或者从事一些公益性活动的社团。这类社团在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许多社会难题。非营利社团则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些具有共同爱好的人组成的社团。每个人生来会有一些特质,会形成不同的偏好体系,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地共同发展自己的爱好。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是“作为目的本身的能力发挥”。美国的社团组织发育比较充分。学生的社团组织经由学校的管理层正式批准,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指导一些普遍性的程序,另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活动经费。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一般由学校的专项活动经费和社会捐款以及社团开展的一些盈利性的服务所得构成。美国高校的学生参加或退出社团都非常自由,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
(三)学生活动管理制度
学生活动是美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下,美国高校组织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依靠开展学生活动,使得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特点。这些活动包括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学术讲座以及音乐鉴赏等。在美国高校里普遍建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由于美国高校的经费比较充足,这些活动中心大都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活动经费有充足保障;负责活动的人员较多,且具有高学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活动必须反对暴力、反对歧视,并与美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理念相一致。学生活动管理中包含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活动,即微型课堂(mini-courses)。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非正式课程所涵盖的新事物,比如一些旅游技巧、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等知识。这些微型课堂自由度颇高,只要不违反人类的基本文明,都是很容易通过。由于主讲人大都是自愿传授、展示自身,带有公益色彩,学生们每次缴纳极其少量的费用就可以自由选择参加。
(四)学生寝室管理制度
美国高校持续关注提升学生寝室的各方面设施,同时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寝室功能的认识。改变了以往单纯以住宿为目的,认识到寝室里的生活项目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体验,促进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清晰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建设了大批寝室内的小型图书馆,开辟各种活动场所。美国高校为学生寝室建设确立了多项原则。比如,学生寝室为确保学生的隐私而配备套间;允许学生自行设计寝室内的风格;配备完本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学生寝室的管理人员也明确了要求。比如,寝室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寝室管理人员的职业准入资格,关于寝室内的各项规则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过几百年的发育、成长并臻于成熟,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
(一)明确的法制理念
美国是一个法制化非常高的国家,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也深入到各个领域之中。法制观念也深深地植入了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核心理念之中。美国宪法的突出特征就是保护个体权利。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非常坚决地贯彻了这一法治精神。在这些规定中,将这些学生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方式来对待,也就是说,学生作为一个人必须被自由、平等、公正地对待。这些法律、法规也充分地尊重了每个人的特殊性,明确了什么权利是不可以侵犯的。有了这些法制做依靠,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明确了自己的权力界限,学生们也充分明了自己的哈法权益。
(二)信息化程度高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方方面面的知识处在一个共同的网络之中。而且网络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更快的信息传播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实现了一场生存方式、生存样态的革命。从上个世纪,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以来,美国一直处在世界信息化的最高端位置。美国高校对信息化十分重视,许多高校设立了专门的职务,比如设立一个副校长专门负责收集各种信息。正如斯坦福大学的科恩教授所言:“学校有责任提高完备的信息化条件,包括高校中的学生事务管理部分,只有这样支撑起现代的学术要求”。美国高校中的计算机、多媒体和通信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位置。
(三)去行政化程度高
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在理念上与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保持着高度一致,但是美国政府对高校在具体事务上的影响力则非常有限,基本上实现了去行政化。在美国的高校中,基本实现了学术至上,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美国高校强烈拒斥政府插手高校事务,帮助学生监督政府滥用职权和不作为,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四)组织机构层级少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行使职权都是在校级层面,较之我们国内的层级要少的多。比如我们的一所高校,管理学生的结构由下至上为班主任、辅导员、学班主任、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学生处和团委、主管学生处和团委的校领导六个层级。而美国的高校管理学生的组织层级则少的多。杜克大学在校级领导中有一名主管学生事务工作的副校长,副校长配有两名副校长助理,两名副校长助理直接领导学生的各个部分。这就意味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机构是三个层次,显然比我们的层级要少很多。
(五)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化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我们对任何事务的理解都是逐渐深入和发展的,对学生事务管理的认识也是如此。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普遍越来越意识到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事业化十分必要。“没有稳定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实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美国高校对于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事学生事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或者精神健康方面的研究生学历;二是设立专门的培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专业,全面地学习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三是完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些从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高校有效的重要因素。
(六)基础理论领先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十分重视对相关事务的基础理论研究,经历的几个阶段都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指导。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深刻地影响了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准则。在这种宏观理论的指导下,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微观理论也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在美国,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完美宏观理论,各个高校应当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权宜应变。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主要阐释的是一名学生成为成熟的了解自我、他人以及世界能力的个体成长进程。
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启示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经过长期发展,现已十分成熟,为美国乃至世界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提高了坚实的保障条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处在世界的最先进地位,对其研究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必须跟上时代步伐,确立起服务导向的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所谓“服务导向”的学生事务管理观,就是将学生事务管理视作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手段,通过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保障学生作为“消费者”的权益。”[4]从学生角度看,我们要帮助学生们认清我们的时代,每名学生要确立起自己的主体性,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负首要责任。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其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每名学生最终都是要推向市场,参与时代竞争。而这种理念与大学生之前的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对学生认识的理念是迥然而异的。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认清自己是对自己负责的主体。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从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角度看,也必须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地位,也需要明白当今的学生不是自己管理的对象,而是服务对象。
(二)确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观念
高校作为全社会高素质群体,率先实现法制化观念即有先天优势,又是责无旁贷的。首先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备的有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普及、宣传,使得法制观念深入到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头脑之中,使管理人员强烈地意识到务必更加慎重地行使权力,务必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严格遵照依法办事,自觉接受包括学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监督,切实实现依法管理。
(三)提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水平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各种状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5]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有着自身的规律,懂得这些规律,并能够将这些规律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都必须要求职业化。首先,我们要在某些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增设学生事务管理专业。通过职业化的培养,转变管理学生的理念、增强法制化、学习学生管理规律,提升业务水平和效率。其次,提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业人员资格,原则上只录用相关专业培养的职业化人员。再次,定岗定编,职责明确。深化研究一个较小范围的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是职业化的一个优势。但要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专长于一个较小业务,同业也要熟悉相关工作。最后,我们处在科层制时代,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岗位的人员也要实行评职制度,并落实相应待遇。
(四)建立权责明确精炼的组织结构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校一级领导中设立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设立独立的学生事务管理机构,根据不同的工作设立直接面对学生的办公室。实现了高校顶层导向与民主自治的和谐统一。鉴于此,我们要高度警惕我们的组织臃肿,严格控制工作人员,依照科学的方法设定人员比例。切实保证权责明确要求我们在岗位设定的时候,尽量具体不交叉,权责明确避免模糊,让管理人员和学生都清晰地了解每件事是谁负责。减少中间环节,我们当前很多高校管理学生工作的人员多达六级,这么多的中间环节必然导致工作效率及其低下,逶迤扯皮。
(五)完善以需要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高校也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善以需要为导向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还没有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远远没有适应从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的转变。反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确实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要,其所服务的内容十分完善、全面。这样的服务内容对于吸引学生,稳定乃至增加生源,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高校只是学生实现自身人格、职业塑造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的中心任务不再是塑造精英,而是完善促进保障学生的各项需要。所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要紧贴学生需要的实际,提供各种诸如法律、心理咨询,提供学生、生活、就业指导。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全方位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五、结语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过程,它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环节。从其是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看,我们要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时刻紧盯着时代的条件、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要求。同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必须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提供条件。从个人成长的环节来看,为了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大学生本人、父母,乃至亲戚朋友也要积极关注,共同完善这一事物。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这一艰巨任务,积极主动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先进之处,不断地学习、改进、完善我们的方方面面,一定能找到适合于我们自己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7.
[2]Margaret J. Barr,Mary K. Desler,and Associates. 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M]. Jossey- Bass Publishers,2000:623.
[3]刘子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与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09,(6):81.
[4]李家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三种典型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4,(3):106.
[5]曾保春.人格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与建设新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0,(6):84.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赵晓梅)
The Frame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Edification of th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GE Linlin,ZHONG Junsheng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 Liaoning 113001)
Abstract: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tudent affair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included three stages of rationalism, utilitarianism and existentialism. The administration 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helping study,community,student activities and student dormitory was buil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legal concept,informatization,de-administration,less organization level,professional staff and leading basic theory was formed. It is teaching us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improv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establish a clear and well-defined organization structure,and consummate the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need for.
Key words: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framework;characteristics;ed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01-0124-05
基金项目:①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研究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公民法治素质提升路径研究”(ZS2015013);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大数据时代人才选拔与管理创新模式研究”(2016lslktshx-01)。
作者简介:葛琳琳(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钟俊生(1965-),男,辽宁沈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