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的责任与研究生的自主性
——与研究生同学的交流

2016-03-06王启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研究

王启梁

导师的责任与研究生的自主性
——与研究生同学的交流

王启梁

研究生在读期间对导师可以有合理的期待,但不能完全依赖导师。研究生应突出学习、教育的自主性,其核心任务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成才。认为研究生读研期间的关键问题是:和导师及时沟通、有效阅读、培养问题意识、把握好写作与理论学习的关系;研究生的成人之道则是要进行自我教育、接受同伴教育、安排好个人生活、培养阳光的个性。

研究生;导师;职责;自主教育

我比较早开始担任法学理论、民族法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2011年开始担任民族法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担任导师时间越长,越是多了些诚惶诚恐,因为我始终在思考和实践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导师,并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和指导学生。我认为导师有导师的职责、研究生也有研究生的责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研究生在读期间不能过于依赖导师,因为导师是“靠不住”的。至今我仍不认为自己是一名成熟的导师,这篇文字只是一个小小的总结,算是与研究生的一个交流。

一、为什么导师是“靠不住”的

我的导师张晓辉教授和贺雪峰教授均是非常好的老师,无论是人品还是才学。而我自己,从踏上教师岗位之日起就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但是,我仍然要告诫我亲爱的同学们——导师是“靠不住”的!这不是在推卸责任,如果我说大家在读期间可以完全依赖导师,那么我就是个骗子。我之所以说导师是“靠不住”的,并不是要贬低任何人的人品、师德和能力,而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高校扩招之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上研究生时所在年级、专业只有6个同学,每个导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三个年级加起来也只有3~6人。现在不同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比过去多得多。在这样的状况下,老师的精力非常有限,常常不能细心关照到每一个学生。

第二,导师的学术水平、研究领域有限。没有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涵盖所有问题的,每个人的所知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某些问题上导师是不能给予研究生有效的指导的。比如我自己,我也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对许多问题还在探索和思考,甚至有些问题我还完全不懂。当然,我随时愿意学习新的知识,也特别愿意和学生一起探索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三,导师的其他能力也是有限的。研究生在校读书不仅仅是要完成学业,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尤其是人格和修养方面,这就特别需要学生自己注意自身修为了。有些超出导师职责的问题,比如找工作之类的都完全寄希望于导师,我想如果有这样的要求和期待的研究生,恐怕最终是要失望的。

第四,导师也有生存压力。校园早已不是象牙塔,在一些高校还存在不够合理的分配体制下,许多教师要为养家糊口努力,带研究生对不少人来讲只是个荣誉。所以,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导师疏于教学和研究,更遑论指导研究生了。当然,对这样的情况,我是深恶痛绝的。

所以,我希望研究生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在读期间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的一生大部分时候是没有导师的,要随时做好独立的准备。

二、导师的职责

导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分子,除了要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外,导师还有导师的职责。我不会推卸作为导师的责任,即使现有环境和制度存在种种问题。不为别的,只为良心。我认为导师至少应该做到:

第一,帮助研究生成长成才。

第二,指导好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提升论文水平。

第三,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

第四,在能力范围内帮助研究生获得研究资助和研究条件。

第五,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我不会把自己的研究兴趣强加给学生。当然,如果学生的兴趣和我的一致会比较好些,方便指导。如果不同,我也愿意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研究。老师应该相信学生具备学有所成的能力[1],导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发展这种能力。

第六,尊重研究生的独立人格。我不需要研究生为我制造成果,而是期望研究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在读期间是,将来也是。所以,除非我真的是和研究生一起完成某个课题并付出了大量的智力与劳动,否则我决不合署名字发表文章。从最近几年毕业的和在读的研究生的情况来看,一种比较好的互动方式是我和研究生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就某个主题展开研究。比如我和几个研究生一起研究法院执行问题就收获颇多,既完成了研究工作,也培养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规范和方法。

第七,不断学习,永远进步。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现代的知识和学术生产机制非常可怕,“稍不留神”就要掉队。做导师的其实应该时时抱着当学生的态度对待教学和研究。

针对目前学生较多的情况,我正在考虑一种新的培养方式。我认为只有把大家作为一个团队来培养,才能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和互动环境,导师的精力也才能充分地发挥。

三、研究生的责任

研究生在校学习,应该认识到自己是有责任的。在研究生阶段至少应该做到:

第一,完成好学位论文,按时毕业。我不认为那些只为了拿个文凭来读研的学生有什么错,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尽管有些选择是无奈的,但是,既然来读研就要有读研的样子,作为研究生至少要拿出一篇像样的学位论文。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训练和学位论文的研究、写作过程,核心是培养大家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高写作能力。事物都有相同性,如果一个人具备这些能力,不仅仅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如对问题的洞察力、想象力、敏锐性等,而且对于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也同样有帮助。从更高的层面讲,我的立场是应该树立为祖国而读书的理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说的,我们“生逢其时”[2]。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有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时代。

第二,极大地扩展阅读范围,提升思考、研究的水平。为此要熟练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运用技术。在扩大阅读面的同时,要多写些东西,这一点在著名法学家王泽鉴先生的访谈文章——写很要紧:王泽鉴治学谈话摘录中有很多具体、深入的剖析。

第三,及时与导师沟通,紧密合作。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非常重要,师生关系的破裂和疏离对研究生学习的进程、学位论文的完成等有重大影响[3]。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导师的问题,比如导师不够尽职或者能力不足。作为导师,要尽可能控制和减少不良因素。而从学生方面看,尤为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阶段要与导师之间形成主动、有效、及时的交流。但要注意的是:沟通之前要先主动学习,遇到难题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再求教导师。我的一个基本态度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没有任何准备的学生,我不愿意“诲人不倦”。

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的学生只会问:老师,我要写个什么论文?或者要求导师指定论文题目。如果这是一年级的研究生,我觉得还正常,因为这时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二年级下学期甚至三年级,那么我会非常厌倦。这表明你没有读书、没有思考,你在混日子,是机会主义者,连自己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对什么问题感兴趣都不知道。有的学生也会告诉我一个论文题目,说是做毕业论文,但是对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现在研究情况如何等一问三不知,足以说明这个学生根本没有认真读书、准备和思考。正常情况下,到二年级下学期时,自己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最起码应该对这一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好的情况是:对这一问题研究进展的了解应该不比导师少,甚至应该比导师所知更多。因为导师的研究领域有限,不会对所有的问题都了解,导师之所以是导师,是因为导师掌握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全能全知。

第五,毕业时具备独立完成小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大家考上研究生,基础相差不大,但是三年的时间足以拉开很大的距离。那些主动性强、勤奋、不断努力的研究生会在这三年中取得很大的进步,无论是能力还是心理。我期待看到的是大家迅速成长的过程和逐渐独立的能力。

四、读研期间的关键问题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阶段有关,也有相似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和环节还是需要研究生特别注意的,这里我仅择其要而述之。

1.读书

阅读才能使人走出自己生活的狭小空间。阅读不仅对读研重要,对一生都重要。当然,我们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读研期间的阅读问题。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兴趣点也不同,给学生开书单,可能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我们所要学会的是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去找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新问题和有价值的问题,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当你有一个问题不懂或者要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你可以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如何进入以及什么样的书最重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生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于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

当然,我作为导师,还是愿意提供一个我认为最为基础、难度适中的书籍目录,是入门用的,真正的修为还要依靠诸位自己。在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阅读范围应该由自己把握。我的建议是:如果研究生是法学本科毕业的,则应该尽快进入经典阅读;而非法学专业背景的研究生一方面要“补课”,另一方面也要阅读经典。所谓经典,就是学术思想、理论的重要源头。我个人觉得有两类书最重要:一是经典,二是前沿。教材都大同小异,精读一两本即可。不必太在意“中间层”的东西,这类书只是做研究时的参考书或工具。另外,要学会快速阅读。并不是所有书都需要完全读完,但是在需要的时候能从“仓库”中调取,因此,博览群书至关重要。至于读书笔记,因人而异,各人记忆力、学习方法不同。不过对于重要的、新的发现,应该有必要的记录,以便日后深入研究。

多泡泡书店(现在则是网店了)和图书馆,随时都可能有惊喜的发现;多看看学术期刊(不要太依赖一般的网络信息),眼界就能打开。

2.问题意识与实践

研究生阶段要培养的当然是做研究的能力,好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的问题意识。比如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好的问题意识来源于对实践、生活的敏感,而不仅仅是书本。所以,我个人认为广泛地阅读杂志、报纸尤其重要,能帮助我们扩大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或者发现一些线索;对生活的体验也至关重要,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生活事项是真问题的来源。所以,即使没有明确的写作和研究计划,我每年也要花一些时间到处走走看看,做做调研。

理想的学习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没有实践、没有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会,不可能真正把握理论的精髓。我曾看到有的学生长篇累牍地引用理论,或者制造很复杂的理论,认真追究起来却不堪一击。这是因为没有研究真实的问题,对理论的运用就像是一团糨糊,创造的理论则是空中楼阁。例如有的人研究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或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却不知道什么是宗教,连最基本的观察和体验都没有,何来研究。

实践并不是意味着要完全投身进入某项工作中,也可以是去观察和理解某些现象,比如法学研究生到某个执法部门进行一番调研或实习,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理论去分析、研究所见所闻,这样才能把理论用活并发展理论。对于理论法学方向的研究生,尤其要关注现实问题和部门法的问题,否则理论将是空洞、苍白的陈词滥调,或者只是华丽的假话,是一支没有标靶的箭。请记住:“理论是黯淡的,生活之树常青。”

3.“练气”和“练剑”

在《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内部的分歧是:“气宗”和“剑宗”各自认为自己的武学是正宗的。读书、学问也是如此。对于我们来说,写作的技巧是“剑术”,对理论把握和现实的洞察是“内功”。我觉得论文高产未必是好事,这是忙于“练剑”而疏于“练气”。要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当然需要多写,但是不能仅仅为了发表而写。我看到有的人有非常严重的“发表癖”,结果制造了一大堆印刷垃圾。写得多不代表写得好、水平高。这就像失去内功的令狐冲,剑法不错,但是打不长久、一触即倒。还有一种人,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少或者不写。这就像《天龙八部》中的虚竹,内功深厚却打不来架,这也不行。写作技巧和理论深度应该是同步增进的,二者不可偏废。“练气”和“练剑”需二者兼得,质与量需保持基本的平衡。

五、研究生的成人之道

研究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来自于老师,还来自于自我和同伴;也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还包括如何成人——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1.自我教育

所有成功的人最终都有赖于自我教育的能力。家长、教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代替自身的教育和努力。我最感谢我的导师张晓辉先生的有两点:一是把我带进了学术的海洋。我在这个海洋里尽力地去游,但怎么游、游到哪里主要还是自己把握,即学习知识主要是自己的事情。学生应该自由地发展学术兴趣和专长,否则就很难超越导师。当然,“放任”并不意味着导师不重要,好的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术兴趣,发现关键问题,为学生创造发展机会,也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二是张老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对我影响至深,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我也特别感谢贺雪峰教授。师从贺师之后,他从来没有规定我要做什么,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改变了自己研究的取向,是他强化了我对中国问题意识的敏感,使我重新认识到学术研究的价值和使命。我尊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也崇尚个人奋斗。因此,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各个方面有意识地塑造自己,无论是学术方面还是人格方面。

2.同伴教育

与自我教育对应的是“同伴教育”。我的大学时代很美好是因为有许多朋友,我们一起经历了学习、成长的过程。上学时,我得到很多师兄、师姐的关照,避免了不少弯路。在学习方面,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行田野调查时没有任何老师指导,而我是领队。当时我找了几本书,查找相关资料自己总结怎么进行调查,然后和法豆等朋友一起讨论调查方案,安排调查线路、联络调查对象,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完成了调查。所以,在我上研究生之前就基本学会如何调查了。此后几年还有几次也是我带着师弟师妹们一起做研究、搞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

许多思想的火花是在和朋友聊天、喝酒的过程中产生的,或是在最日常化的对话中出现的。我们必须珍惜读书时期的同学、师兄弟关系,只有相互交流和学习才能获得全面的成长。我很怀念那些曾经生活在一起的朋友,怀念那些在一起学习、调研、喝酒的每一个片段。因为那是一个学习、友情、爱情、生活融为一体的过程,是一个个思想、性格、品质和能力同时发生变化的瞬间。

3.个人生活

个人生活方面,我认为研究生在读期间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是:

第一,顺利毕业。然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

第二,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硕士第二年第一学期通过,否则在安排教学、学术训练环节等方面就会比较困难。

第三,找一个称心如意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纯属个人意愿,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爱人和接受/拒绝爱的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

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兼职的需要。我不反对兼职,但是反对盲目兼职。如果是为了生计,那么只要钱够花就行。我们用大半生挣钱,还在乎这三年?一个三十岁的人不要想着享受别人六十岁奋斗来的成果,对于物质欲望要有所控制,不要用物质把自己套牢了。我看到很多曾经的青年才俊就是因为对房子、车子的过分追求,对金钱的过分在意,把自己“废了”,非常可惜。挣钱也要有可持续性。获取物质是为了生存,最终目的应该是精神和人格的完满,只有精神世界和人格完满的人才会幸福,而不是最有钱的人。我听说有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兼职挣了不少钱,但是我敢肯定这种学生如果不是天才,就是蠢到家了,据我的观察,以后者居多。如果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那么最好和自己将来的职业计划联系起来并适可而止。总之,兼职以不耽误学业(最好是促进学业)以及对能力提升有帮助为原则。在这几年中,一定要想清楚你是谁?想干什么?想要什么?

4.个性发展

个性当然不能勉强,每个人都有所差异。但是,我仍然希望每个研究生都有一种可爱、可亲、可靠的个性。希望大家多点阳光,少点阴冷,具有开阔的胸怀,人世间没有多少非要计较的事情;多点阳刚,少点阴柔,尤其是男生,要有志向和理想,要有坚毅的品质。

此外,还要经受得住压力和批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有很多事情让我们感到困惑,压力很大。一个人的成熟意味着能够妥善地处理压力、化解矛盾,而不是逃避困难。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做不好事情的时候,这时候有可能就会被批评,甚至有时候会因误解而被批评。我们则需要正确对待批评。我就特别害怕那些受不了批评、不愿接受批评的人。

[1]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1.

[2]孙秀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3-07-18(001).

[3]萨拉·德拉蒙特,保罗·阿特金森,奥德特·帕里.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M].彭万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7.

(责任编辑赵清华)

王启梁,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昆明650504。

10.16750/j.adge.2016.09.003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研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