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脂肪乳在自然杀伤细胞升高致复发性流产孕妇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3-06岑振考杨华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脂肪乳复发性外周血

岑振考 杨华丽

脂肪乳在自然杀伤细胞升高致复发性流产孕妇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岑振考 杨华丽

目的探讨脂肪乳在自然杀伤细胞(NK)升高致复发性流产(RSA)孕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R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胎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脂肪乳。评估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K细胞比例为(15.94±3.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8±1.22)(P<0.05);实验组患者的流产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乳静脉给药有利于降低复发性流产孕妇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维持妊娠进程,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复发性流产;自然杀伤细胞;脂肪乳;妊娠结局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自然流产次数不少于两次的情况,RAS病因较为复杂,包括血栓前状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内分泌紊乱、男方因素、环境以及免疫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因素。临床研究发现,外周血NK细胞水平异常升高是导致RA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流产次数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1]。基于此,本文观察研究脂肪乳在自然杀伤细胞升高致复发性流产孕妇中的临床效果,希望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妇产科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RSA患者。纳入标准:①经B超检查以及妊娠试验确认属宫内早孕;②流产史2~5次;③妊娠第4周末外周血NK细胞比例超过18%。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31岁,平均年龄(25.5±2.2)岁;流产次数2~4次,平均流产(2.3±0.4)次。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32岁,平均年龄(26.1±1.8)岁;流产次数2~5次,平均流产(2.4±0.5)次。两组患者的年龄、流产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组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以及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确诊属宫内妊娠。对照组接受黄体酮肌内注射+叶酸、维生素E口服等常规保胎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脂肪乳治疗方案:给予20%脂肪乳250ml静脉滴注,最初10 min静脉滴注速度为20滴/min,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逐渐加速,30 min后静滴速度维持在40~60滴/min,1次/周,孕第10周后,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改为每2周给药1次,至16周停药,整个怀孕周期共需注射20%脂肪乳7~9次。

1.3 观察指标[2]抽取2~3ml肘静脉血样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淋巴细胞分离,以双标记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并计算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计算两组流产率与活产率,并统计恶心呕吐、头痛等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比例变化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NK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结局与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流产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比例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K细胞比例变化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22.69±4.77 20.18±1.22实验组 50 22.43±4.85 15.94±3.87a

表2 两组临床结局与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妇产科临床上,复发性流产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发病率在1%~4%左右,其作为妇产科疑难杂症给患者以及临床工作者带来较大困扰[3]。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自然杀伤细胞升高或细胞毒性异常是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一个主要因素。NK细胞属于一种非T、非B类淋巴细胞,在无抗原刺激或者抗体参与的情况下即可杀伤特定靶细胞,在淋巴细胞总数中所占比重约为5%[4]。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的RSA患者外周血NK细胞水平明显上升,细胞毒活性随之增强,具有免疫杀伤胚胎的效果[5]。NK细胞能够向外释放毒性细胞因子,干扰胚胎种植并引起胎盘细胞受损和蜕膜坏死,进而导致孕囊受损或发生不规则变形,引起羊水量过少以及绒毛膜下出血灯问题,导致胚胎发育不良甚至停止发育,由此导致流产结局。

以往临床多选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方案治疗自然杀伤细胞升高相关性复发性流产,但药物价格昂贵,且用药过程中容易产生发热、感染输血性疾病以及皮肤过敏等血制品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局限。脂肪乳是一种以大豆油为基础所组成的水包油型注射液,具有活化免疫系统的功能。体外实验也证实脂肪乳对于自然杀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削弱其细胞毒性。而动物模型试验与人体试验均证实脂肪乳静脉注射有利于提高异常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维持妊娠进程,或提高功能患者胚胎种植成功率[6]。临床研究表明[7],在治疗反复生育失败的病例过程中,采用20%脂肪乳剂经静脉注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抑制外周血异常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本次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NK细胞比例为(15.94±3.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8±1.22)(P<0.05),与侯西永等[8]报道相符,表明脂肪乳能降低复发性流产孕妇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此外,实验组流产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P<0.05),提示脂肪乳能维持妊娠进程。不仅如此,脂肪乳剂价格相对便宜,且避免了应用血制品而引起不良反应的难题,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但应注意的是,脂肪乳其并非完全与乳糜微粒结构相同,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分布以及排泄有较大几率受生理以及病理因素影响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脂肪乳静滴治疗后有1例伴有恶心不适感,1例头痛,均属于轻度症状,未采取特别处理,用药结束后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脂肪乳静脉给药有利于降低复发性流产孕妇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维持妊娠进程,较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杨正波,赵素贞,杨武臣,等.靶控输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分析.山东医药,2012,52(35): 69-71.

[2]方向东,谢雷.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与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静脉注射痛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0): 1024-1025.

[3]王开晖,王韵.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635-3636.

[4]邹学军,简道林.异丙酚-依托咪酯脂肪乳混合液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954-4956.

[5]黄琳,胡素云,黄丽娟,等.脂肪乳替代免疫球蛋白在自然杀伤细胞升高导致复发性流产孕妇中的疗效观察.生殖与避孕,2014,34(5):406-409.

[6]文伟名,黄信琨.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与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2,33(9): 1854-1855.

[7]郑文忠,颜学滔,程晓莉,等.布托啡诺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观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3):49-52.

[8]侯西永,王南海.依托咪酯脂肪乳剂与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临床疗效比较.淮海医药,2013,31(4):348-3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175

2016-05-20]

523451 东莞市东坑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脂肪乳复发性外周血
脂肪乳在药物中毒解救中的应用研究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思路
结构脂肪乳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自拟加味理中汤辨治复发性口疮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新生儿静脉输注脂肪乳外渗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