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6-03-06黄伴金
黄伴金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黄伴金
目的分析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进行分组护理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文书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采纳。
消化内科;护理;分组护理制度
消化内科所涵盖的疾病种类较多,多数患者表现为病情复杂多变,若不及时对疾病进行控制将进一步恶化病情,对患者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转变与健康观念的增强,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需求,需及时研制出新型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干预。其中分组护理制度获得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并通过在临床上施行后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护理模式将同种病区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分组,并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职责权限,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1]。为了进一步探究该项护理模式,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6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方案与分组护理制度,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纳入本次实验。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17例(56.7%),女13例(43.3%),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5.4±8.9)岁;病程1.5~6.5 d,平均病程(3.5±1.0) d;实验组男18例(60.0%),女12例(40.0%),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6.3±9.2)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1.0)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严密监护各项生命体征等。
实验组为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病床实施分组分管制度:组间护理小组包括若干护理人员、1名责任护士与1名组长,每位护理人员各自对床位(4~5个)进行分管,负责对所属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其中护理组长还负责对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策略的落实情况、护理病历书写情况、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等进行管理。②对各层次的工作职责进行制定:依据分层级管理模式制定每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等。③对流动护士工作站进行创建:将护理工作车设定为流动护士站,负责放置相关的护理所需物品,包括听诊器、血压计、输液用品、治疗盘等。④转换服务模式:将被动服务转变为床边主动服务,由责任护士对病房进行巡视,以此减少红灯呼叫次数,并对护理文书进行书写,并于对患者病情进行随时观察。⑤责任到人: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进行治疗与护理,如口腔面部清洁、洗头擦浴、饮食护理等,另外,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告知患者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心情愉悦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合格情况、急救药品完好情况、护理文书合格情况等)。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文书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常规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需求,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需转换新的护理思路。本院护理服务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一切工作的重心,尽量满足患者所需。我国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尚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仍然存在较多的护患纠纷事件,特别是对于消化内科而言,需承担较大的护理风险,该科室的疾病种类较为繁多,包括食管、肝、胆、胃、胰腺、大肠、小肠[2-4]等疾病,临床操作较为复杂精细,因此,临床工作者对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十分关注,并期望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等。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分组护理制度,该项护理模式规定了每位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对自己所管辖的患者进行负责,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还注重组间与组内之间的团结合作,使得护理方案具有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在对每位护理人员分配好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减少由于轮换护理人员的事件造成权责不明的现象,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感与职业责任感[5];另外,通过对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监督与落实,可以提高护理人员为患者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时间,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减少护患纠纷事件,使得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等[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文书合格率、急救药品完好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荐采纳。
[1]王琰,刘雯.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62-663.
[2]袁利娜,温揽月,王亚楠,等.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43.
[3]王丹.试论消化内科护理中分组护理制度的应用.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540-4541.
[4]樊慧丽.消化内科胃溃疡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医学信息,2013,26(30):308.
[5]杜晓霞.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359-360.
[6]彭冬梅,卢小红,杨静华,等.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62-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220
2016-03-15]
527300 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