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6-03-06陈国斌王颖刘植华
陈国斌 王颖 刘植华
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陈国斌 王颖 刘植华
目的探讨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关系,为子宫颈癌的防治探索新思路。方法采用直接镜检法计数60例子宫颈癌前病变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组)、77例宫颈HPV感染者(宫颈HPV感染组)及7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阴道内乳酸杆菌菌数及其所占阴道总细菌比值。结果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菌数(194.59±73.24)个/HP,占阴道细菌比值均数0.88,明显多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组[(57.62±38.17)个/HP,0.81]和宫颈HPV感染组[(103.76±60.02)个/HP,0.76](P<0.05)。结论阴道乳酸杆菌与宫颈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密切相关。
乳酸杆菌;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子宫颈癌前病变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子宫颈癌病因及自然病程已相对明确,持续性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1]。HPV感染与阴道内微环境改变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及阴道微环境改变与疾病的关系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子宫颈直接暴露在阴道中,HPV感染、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是否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失调有关,国外已有学者研究认为以乳酸杆菌改变为主的阴道微环境改变与HPV感染、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2]。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研究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数量变化,探讨阴道乳酸杆菌与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子宫颈疾病诊治中心60例子宫颈癌前病变妇女(子宫颈癌前病变组)、77例宫颈HPV感染者(宫颈HPV感染组)及76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纳入标准:HPV感染由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 Ⅱ)检测阳性,并经阴道镜病理证实无子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前病变由经阴道镜下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或CINⅢ。正常妇女为HPV阴性,阴道镜检查正常且无各种阴道炎症。
1.2 检查方法
1.2.1 直接镜检计数乳酸杆菌数量 用无菌棉拭子在阴道上1/3或阴道后穹窿处取阴道分泌物0.2ml,直接涂片后行革兰氏染色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计数乳酸杆菌数量,每一张玻片计数4个高倍镜,取4次计数的平均值。
1.2.2 乳酸杆菌与阴道总细菌比值的计算 计数每张玻片的总细菌数,用乳酸杆菌菌数与阴道细菌总数相比计算所占阴道细菌的比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直接镜检乳酸杆菌计数 子宫颈癌前病变组直接镜下乳酸杆菌计数值为(57.62±38.17)个/HP,宫颈HPV感染组为(103.76±60.02)个/HP,对照组为(194.59±73.24)个/HP,采用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6,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组直接镜下乳酸杆菌计数值较宫颈HPV感染组及对照组低(P<0.05);而宫颈HPV感染组直接镜下乳酸杆菌计数值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 子宫颈癌前病变组直接镜检乳酸杆菌计数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均数为0.81,宫颈HPV感染组为0.76,对照组为0.88,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组与宫颈HPV感染组直接镜检乳酸杆菌计数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较对照组减少(P<0.05),但宫颈HPV感染组直接镜检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乳酸杆菌在阴道菌群中所占比例在各组中的分布 子宫颈癌前病变组中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占25.0%;宫颈HPV感染组中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占15.6%;对照组中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占63.2%;宫颈HPV感染组以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阴道中乳酸杆菌所占比例≥90%者较对照组少。通过χ2检验,三组乳酸杆菌在阴道菌群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6,P<0.05)。见表2。
表1 三组妇女直接镜检乳酸杆菌计数占阴道细菌比值(±s)
表1 三组妇女直接镜检乳酸杆菌计数占阴道细菌比值(±s)
注:三组镜检乳酸杆菌比较,P<0.05;三组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乳酸杆菌(个/HP) 其他细菌(个/HP) 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子宫颈癌前病变组 60 57.62±38.17 22.05±8.51 0.81±0.04宫颈HPV感染组 77 103.76±60.02 46.17±17.35 0.76±0.01对照组 76 194.59±73.24 29.25±13.51 0.88±0.06
表2 三组的乳酸杆菌所占比例的频数分布[n(%)]
3 讨论
女性阴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解剖结构、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组成[3]。正常女性阴道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中以乳酸杆菌为主,共同形成阴道微环境。乳酸杆菌一直被公认为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成员,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抵抗下生殖道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线[4]。随着对阴道微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阴道菌群失调与器官功能障碍及肿瘤的相关性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乳酸杆菌作为新型生物应答调节剂,不仅对许多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还能有效的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乳酸杆菌在降低阴道pH值、维持阴道清洁度、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减轻阴道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有利于维持阴道局部抗感染能力[5]。研究发现,阴道内稳态的平衡遭到破坏,会增加HPV感染的机会,促进HPV感染发展成癌的可能,致使疾病的发生[6]。而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致病因素,由于乳酸杆菌大量存在于阴道并维持阴道正常微环境,临床开始研究乳酸杆菌与HPV感染及子宫颈癌方面的关系。
Korshunov等[7]学者通过研究39例HPV感染伴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妇女阴道分泌物情况,发现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减少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乳酸杆菌减少,各种条件致病菌增多,为HPV发挥作用提供了环境。曹蕊等[8]通过向子宫颈癌移植瘤小鼠腹腔内连续注射乳酸杆菌数天后检测瘤重及抑瘤率,发现嗜酸乳杆菌及干酪乳杆菌均对实验小鼠移植瘤有极显著抑制作用。
本研究发现,对照组妇女阴道乳酸杆菌菌数明显多于HPV感染组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而HPV感染组高于子宫颈癌前病变组,与Korshunov等[7]研究报道一致。乳酸杆菌作为阴道微环境的主要菌群,其数量的改变势必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而阴道的屏障保护作用与阴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一旦平衡打破可导致外源病原体的入侵引起相应的疾病。总之进一步研究乳酸杆菌所占阴道总细菌比例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及宫颈HPV感染组乳酸杆菌占阴道细菌总数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占总细菌≥90%比例明显高于宫颈HPV感染组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组(P<0.05)。正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在阴道菌群中居于优势地位,如果某种原因导致乳酸杆菌数量及活性降低,其他菌群大量滋生,产生许多有害代谢产物如亚硝酸等致癌物质,导致阴道内环境紊乱,促进HPV感染;如机体不能自身清除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作用于宫颈上皮细胞,可导致CIN的发生,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本研究显示阴道乳酸杆菌数量变化与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的主要地位在减弱,其他细菌所占比例在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菌群失调。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和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阴道微环境改变对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及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影响及变化具有一定联系,提示在子宫颈癌的一级防治中可以考虑从改善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环境着手做一些相关工作。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5.
[2]McNicol P,Paraskevas M,Guijon F,et al .Variabilit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vaginal microbial flora.Med Virol,1994,43(2):194-200.
[3]廖秦平.女性阴道微生态及阴道微生态评价.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2):11.
[4]肖冰冰.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6): 479-482.
[5]卢芳潮,胡建中,伍参荣,等.阴道乳酸杆菌生物拮抗作用的调查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1,8(1):9.
[6]于妍妍,金哲,刘艳霞,等.宫颈高危HPV感染与阴道内环境相关因素分析.疑难病杂志,2011,10(9):673-675.
[7]Korshunov VM,Kafarskaia LI,Bagirova MSH,et al.The effect of Solco Trichovac on the vaginal microflora of patients with a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ssciated with a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1994,71(5):13-17.
[8]曹蕊,曹卉,李秀真.乳杆菌对小鼠宫颈鳞癌U14移植瘤抑瘤作用的研究.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4,27(2):10-11.
Correlation research of vaginal lactobacillus,cervical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CHEN Guo-bin,WANG Ying,LIU Zhi-hua.Shenzhen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Shenzhen 518028,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orrelation of vaginal lactobacillus,cervical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and to probe new idea for preventing cervical cancer.MethodsRatio of vaginal lactobacillus strains to vaginal total bacteria was counted by direct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in 60 women with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group),77 women with cervical HPV infection (cervical HPV infection group) and 76 normal women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had vaginal lactobacillus strains as (194.59±73.24) strains/HP,with ratio as 0.88 to vaginal bacteria,and that was obviously more than the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group [(57.62±38.17) strains/HP,0.81]and the cervical HPV infection group [(103.76±60.02) strains/HP,0.76](P<0.05).ConclusionVaginal lactobacillus,cervical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are closely correlated.
Lactobacillus; Human papilloma virus infection;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002
2016-04-12]
518028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