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深刻”难求,不妨有“情趣”
——说理文论据运用与分析要准确

2016-03-05郜如洁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深刻铁丝网校门口

郜如洁

◎陈兴才

黄子悦

主持人语

如果“深刻”难求,不妨有“情趣”
——说理文论据运用与分析要准确

郜如洁

“作文识真”栏目开出以来,连续四期,分别由陈兴才、余党绪、崔志钢、施辉四位名教师就“不好的作文”做了分析,指出其中的器质性伤病,本期则由陈兴才老师带来两篇优点与个性突出的“好文”。据陈老师说,此两文的写作者还是高一学生,是一次以“你的生活很重要”为主题的作文课堂教学之后的“作业”。

◎陈兴才

我们常常苦恼于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套话,将此定性为没有真见解,无深刻思考,这当然是对的,但有时又觉得对中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愿望虽好,可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求“深刻”固然可以努力,但别忘了学生作文还有个好的品质可以培养——情趣,即使不深刻,但无论是对一个理论的阐发还是对一种生活的思索,都能够有情有趣地呈现出来,同样会是优秀的作文。试看下列两文及其分析。

例文一:

简单事件

这是一个极简单的,简单到可以忽略的事件。

那是一个晚自习,我们都在教室里重复着每天最简单的生活——写作业,不少人已经无精打采了。突然教室外有种光闪烁。

与教室只隔一条路的校门外空地停了一辆救护车,红蓝灯交错地闪着。A惊呼一声:“哇,救护车!”然后“蹭”地站起来,以一种自由驰骋的野马风范扑向走廊,一个大翻身坐到搁在走廊上的刚抬出来还没搬走的旧讲桌上。

E从此时开始笑。

C刚刚将头转向“哇”声留存过的方向,眼角就已经扫到窗外旧讲桌上的人影,大喝一声:“怎么跑那么快?”此时耳边一阵、两阵、三阵……风乱过,定睛一看,大家已趴在窗户上。C挣扎着挤进窗户边,正值A转头,C问:“怎么了?”A答:“救护车。”B过来问:“救谁啊?”A答:“不知道。你猜会是谁啊?”脸上竟然有些无辜和懵懂状。B对这么简单的问题得不到答案有点不甘心,但好像也没有人知道。

B拍拍C的肩膀,换了话题:“他是怎么认出那是救护车的?我都认不出来。”

C:“对啊!他怎么认出来的!”

D:“简单,那灯还认不出来嘛,一红一蓝,红,蓝……”

B:都一样啊!

E还在笑,D看到E笑也就忍不住笑:“你在笑什么?”

E:“不知道啊!”

D:“不知道笑什么还笑?傻笑?”

E:“我不知道呀!”她似乎接受了自己就这么简单地笑着而被人当傻子。

D感觉E有点毛病,沉默了十秒钟,也笑起来,有点诡秘,说:“我来给你讲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剑客,他的剑很冷,他的眼神很冷,他的心很冷,最后他冷死啦!”

此时的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笑声。D站起来走一圈,一边笑一边问:“你们在笑什么?”

Z:“我不知道啊!”

D走回座位又问E,“你在笑什么?”

E:“我不知道呀!我说过几遍了。我觉得A跑得快,还有大家都趴在窗户上。”

E还在笑,于是D也一直笑。

然后女化学老师“哒哒”有节奏的高跟鞋进来了,大家如潮水一般溜回座位。

“唉——你们怎么那么不听话呢——叭啦叭啦叭啦啦。”又加一句:就这么个简单的事情,救护车没见过啊?趣味不要太低级。

大家接着笑。E笑了一节晚自习,下课后表示还想笑。

当天晚上的随笔中,D有这样一段话:E真是个爱笑的人,那么简单的事傻笑一个晚上……作业,作业,作业,要是有辆救护车停在教室门口多有意思啊。

隔天,老师在随笔本上有这样一段批语:咦!救救这些空虚寂寞的孩子吧,只要一辆救护车,倒很简单。

【点拨剖析】

此文所写,只是校园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浪花,但情趣盎然。

从选材上看,真实而简单。严格来说,“选材”是个后知后觉的不科学概念,很少有谁在写文章时,是先考虑“该选什么”的。真正的写作,就命题作文而言,只是因命题而挑动一个神经,触发一个灵感,然后那个好的“选材”就受了化学反应一样跑到脑子里来。也就是说,实际上,写作是感受被触发和提炼并表达的过程,而不是材料选择的过程。据该学生自己说,看到“简单”这个作文题,一下子就想到一个真实发生的简单事件:某次晚自习时一辆救护车在校门口停了一下,引起了同学们莫名其妙的骚动,就一会工夫,一切又归于平静,但这个简单事件里包含着同学们不简单的心理动机,简单里有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于是就以此为文。从写作结果来看,题目是“简单”,而“简单”的意义往往基于“复杂”,此文正好把两者互为镜像地表现出来,非常妥帖。那么这件简单事情的情趣在哪呢?在于学生们的群体性无厘头表现:一天的学习和作业让学生们困乏,一辆救护车在校门口停留,基本不是个事。虽然不是个事,却有值得写的地方,那就是学生们的剧烈反应,看的、问的、谈的、笑的,各具情态,生动活泼,把一种天性和特定时间背景下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结尾,教师的话和批语则是为了“点题”,点出这件“无厘头故事”的写作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旨”:在枯燥、统一、压力的校园生活里的情态和学生的精神心理状态。它的主旨无关高尚,无关积极,跟道德、说教没有关系,却真实,有趣,又蕴含着学生们的情感。

从表现方法来看,由于文章要表现的是群体状态和背景意义,无中心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用,但都不是中心,算是一幕无中心群像的喜剧,所以连人物的名字都不需要,A、B、C、D就可以,因为这个A那个B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这个状态下任何一个人,代号的方式本身就具有情趣性。当然,作者用以表现情趣的最用心之处,则是对人物描摹的生动具体。“惊呼一声:‘哇,救护车!’然后‘蹭’地站起来,以一种自由的野马风范扑向走廊,一个大翻身坐到搁在走廊上的刚换出来还没搬走的旧讲桌上”“脸上竟然有些无辜和懵懂状”“D感觉E有点毛病,沉默了十秒钟,也笑起来,有点诡秘,说:‘我来给你讲个笑话。从前有一个剑客,他的剑很冷,他的眼神很冷,他的心很冷,最后他冷死啦!’”无论是动作、神态,还是对话,都非常具有现场感、情境感,又特别符合现下高中生的说话风格,无论师生,看了之后都有会心会意的默契和相通。这就是情趣。

情趣之获得,取决于两点,一是所写本身有趣,有思想内涵,有表现价值,还能通过情节设计把意旨提炼出来;二是如何表现情趣,手法上有讲究,描写细致,言、行、神生动有趣,“具体”是基本要求。

例文二:

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黄子悦

校门口总有各种强大的力量,可以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风景。就说外卖吧。

学校是禁止订外卖的,据说是为了健康,也为了清理校门口太有碍观瞻的情形,但学校的饭菜很难吃却是事实。于是自从规定下来的那一天起,学生和校方的斗争就开始了。

刚开始时管得比较松,保安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到午饭时,校门口便拥着一大群一大群的送外卖者和接外卖者里应外合。学生有伸长脖子张望的,有拉着同伴急速奔跑的,有掏钱的,有口里嚷嚷着“六份”、“八份极品牛肉”的,一声比一声响。突然有人喊:“十二份打包的呢,谁的?”便引得一片人转头看去,于是有人略有一丝得意地接过十二份码得整整齐齐的汤水和饭菜。

学校渐渐查得严了起来。门口的保安“黑胖子”,嗓门大,中气足,常常一声炸雷声惊呆胆小的女生,虽然他更多是在怒目呵斥嚣张的男生。于是学生们都不敢去正门拿外卖了,战地转到校门口旁边一段围墙处。围墙是铁丝网格做的,把学校围了个严实,是镂空的,不难看,平常是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的。今年为了“迎接新生”,还特地加高了几尺,顶上安了电线,上面附一个牌子:有电,禁止攀爬。但这都不是问题。最早有人提议用航模飞机吊着外卖飞进来——学校内颇有些航模的爱好者,但试验过后,无奈外卖太重。之后有造福人类的学哥学姐,把铁丝网剪了个大口子,从此方便了许多。

没过多久,事情暴露了。校方不动声色地把铁丝网修好,还在吃饭时节派了保安巡逻,逮到拿外卖的劈头盖脸一顿骂,有时还能看到校长在这一片散步的身影呢。

游击战打得更艰辛了。拿外卖的小分队的地点分散开来,轮流变。说实话我很佩服学哥学姐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两块铁丝网拼接的地方开了口子,从缝里递送外卖,手一松开,铁丝网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巡逻的保安和散步的校长都完全看不出来。

不仅如此,送外卖的人也更加敬业,他们爬上一人高的铁网,避过扎人的电线(其实大家都知道有电的牌子只是吓吓君子的),像壁虎一样贴着在网上,小心地把外卖托进来。远处乍看真吓一跳;定睛一看,不禁赞叹“好身手”。

于是,校园里,大门口,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就叫做“今天中午我一定吃上外卖”。

最后,德育主任在升旗仪式上强调了不准订外卖,还上升到卫生、形象,特别是纪律层次,订外卖的人一下子少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送外卖者,穿着便服,把一个个不透明的袋子递进来,小心翼翼地递、收钱。

据说最高明的是,有的送外卖的得到了学生订餐时的串通,他们送来时,不像个餐厅打工的样子,要像爸爸妈妈或是姐姐,然后,正大光明地,在校门口等着,学生们则像子女或是弟弟妹妹一样跑过去,亲热地接过来,钱是另外找时间给的。

这时,那种“今天中午一定要吃上外卖”的力量从未消减,只是从外刚化为内柔了,校门口显得安静而温馨。

食堂的饭菜依旧难吃。

【点拨剖析】

此文贴出来后曾经有教师只给一个及格分,理由是作为文章很有趣,但考场作文还是要健康向上,有积极意义,对于带有批判及批评倾向的作文,还是要谨慎。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即我们的教师在教写作时,出发点是应试分数,评判标准就是以这样的观念为基础的。也许这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惯性思维和僵化评判,然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考场作文的套式化、模式化、无聊化。要问谁规定考场作文就一定是那个套式化庸俗化的样子呢,则没有答案;考场上如果写出有情有趣,但无什么高大上的道德意义的文章是否会得低分,也没答案,只是习惯上以为而已。所谓教师的脑子里先装了一个克格勃,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所以作文教学的改进以及作文识真,首先是观念上要改变,我们要的是真写作,我们的评判是“识真”,不能一边对作文现状痛心,一边又不自觉地去维护庸众思维,写庸众文章,成为庸众中的一个。

那么例文的真正价值在哪?还是情趣。没有假大空,没有人云亦云,没有伪抒情,没有凌空高蹈,没有矫揉造作。

从素材、题材来看,这篇作文取自真实状态——很多学校都有的“外卖风景”。初稿是该学生的一篇随笔,篇名是“校门口”,触动作者的是“校门口外卖风景”,让她觉得有趣,就写出来。后来正好有个命题作文的任务,命题是“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该学生将原文的主旨准心略做调整,以“力量”——“今天中午一定要吃上外卖”为核心串联各个场景。学生与校方之间的斗智斗勇,令人莞尔。这种“斗智斗勇”正是“真实力量”的体现。如果非要言及此文的“思想意义”,作者并不做好与坏、该与不该、褒与贬的判断,只是记录一种感慨一种感受,这正是一种真实的青春记忆,一种时光印痕。作者本人反而显得超脱,好像只是一个旁观者发现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真写作,以我手写我心,以我笔写我见、我感,不去拔高,不做作,更不因所谓积极意义而站在校方硬扭出个道德判断,或站在学生立场生硬地批评学校,她把这一切几乎是当作一种“可爱(学生和校方)”来写,正可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平和的,是包容的,是有境界的,没有陷入二元对立的泥淖。

情趣的另一个表现是语言描摹之准确生动,几乎有穷形尽相之功。“据说是为了健康,也为了清理校门口太有碍观瞻的情形,但学校的饭菜很难吃却是事实。于是自从规定下来的那一天起,学生和校方的斗争就开始了。”这句话交代了“斗争”的由来,为健康、有碍观瞻,是事实,但“据说”则语带微词化入轻讽,使“吃外卖”作为一种力量有了支撑和基础。“一到午饭时,校门口便拥着一大群一大群的送外卖者和接外卖者里应外合。不能不说这样的表现非亲身经历深有感触者是做不出如此精彩描摹的,神、形、声俱全,色、香、味纷呈。而除了这类精彩的描写之外,如“嗓门大,中气足,常常一声炸雷声惊呆胆小的女生,虽然他更多是在怒目呵斥嚣张的男生”“之后有造福人类的学哥学姐,把铁丝网剪了个大口子,从此方便了许多”“没过多久,事情暴露了。校方不动声色地把铁丝网修好,还在吃饭时节派了保安巡逻,逮到拿外卖的劈头盖脸一顿骂,有时还看到校长在这一片散步的身影呢。”……语言风格上的俏皮、戏谑、幽默更使文章生色,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语言风格,而换作或沉重或端庄或愤怒的语言格调,此文断不会表现出足够的“情趣”性。

有时,我们摆脱了那种“端庄的伪抒情”“凌空高蹈的道德说教”“矫揉造作的人生感悟”的习惯,让学生放开写,忠实于内心和自己的眼睛去写,学生会写出充满情趣的文章。而情趣,本就是好文章的“好”之所在。

(江苏省苏州市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215000)

猜你喜欢

深刻铁丝网校门口
隔热的铁丝网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点点破案记(三)
——铁丝网丢失记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学生写作积极思维品质的构成与培养之探索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舌尖上的校门口
舌尖上的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