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从学习思考生活开始

2016-03-05◎梅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学生

◎梅 晴

写作从学习思考生活开始

◎梅晴

写作并非无病呻吟,而应当有感而发。然而“感”从何来?当从每日正在经历的生活中来。

“生活”是什么?生活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是人类这种生命的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生活”的含义相当广泛,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在我们的生活范畴内。“生活”是一个接着一个场景,刻印成属于每个人独特的生命轨迹,从而形成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感”。“感”从思考“生活”而来,这恰恰是写作的源头——学会思考生活,才能写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好作品。

可是在日常教学的调研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的说法:现在的学生哪有什么生活?不是上课就是做试卷;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见识有限,城里人的生活他们没见过;学生的生活只有读书考试,没有别的生活……每每听到这样的论调,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研究者,我深感变革教育观念的艰难。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资讯的传播已经到了我们无法回避的程度,这个世界每天发生的事情铺天盖地而来,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有时候我们都害怕资讯过多会干扰了我们的生活,不得不去粗取精,通过思考来筛选。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生活中的资讯,而是对生活进行沉淀、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不同生命各自的生活质量恰恰从对生活的思考而来。

作文教学,正需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会思考生活,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先从这一课开始。生活在信息时代中的人,谁能逃脱时代生活的影响?教师如此,学生亦然。一个关心时代生活的教师,他的学生绝不可能与生活隔离。也许学生的见识有限,但当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就该给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的眼界开阔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教育的启蒙意义也在于此。教师的眼界决定着学生的眼界,教师的思想引领着学生的思想。这样看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借助众多的生活事件,并从思维方式上去影响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才能引领他们写出有独特生活感受的好文章。

那么,该怎么入手去帮助学生呢?笔者以如下思考与读者分享。

一、探寻生活事件背后的意义

生活事件每天都有,可是这些事件往往以其光怪陆离的表象与我们见面,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事件本身,很少能够看见其实质。这就需要我们面对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去探寻其本质,多从几个角度切入去思考其不同的意义。

比如人神共愤的“雾霾”现象。同样生活在雾霾里,许多人只是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如何创作搞笑的段子上,对雾霾现象及其相关的人和事冷嘲热讽。可是记者柴静却通过自己的深入调查和深邃思考完成了一部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对雾霾的形成原因追本溯源,对治理雾霾提出合理的建议。看过这部专题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纷纷为她的社会责任感点赞。雾霾,就是现象,对这现象的愤怒、不满,只能说是表面化的行为,而现象背后的原因却需要深入地思考。因为有了思考,才发现了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社会原因,甚至发现了体制背后一些不为世人了解的真相。因为有了思考,才会有合理化的建议,才会将表达社会责任感的方式从抱怨改变为建设,启迪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环境的美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探寻本质而唤醒责任,这样社会才有可能走向良性的、健康的发展,思考的意义即在于此。这是一个思考生活的典范。我们在柴静的《看见》一书中读到大量的案例,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只是现象,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经过记者由“看”到“看见”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从知道这件事发展到了解这件事发生的原因,进而萌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甚至提出建议。因此,思考对于写作的价值不仅仅是了解,更是唤醒。

每年夏季,各大小城市的水患让人心痛。在网友们发各种图片笑称“看海”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不同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城市的排水设施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工程技术的问题还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年年水患,为什么年年得不到彻底的解决?我们生存的环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城市的建设规划应该怎样设计更合理?智慧型城市应如何关注百姓的生活需求?作为城市的规划者是否应该往地下多看很多米,是否应该往未来多看很多年?……而这些思考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懂得“生活在其中,思考便在其中”的道理,每一点思考其实和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每个人生活的大环境相似,但相似大环境下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不一样,作文的质量就不一样。要想作文写得有“含金量”,必须经过这样深思熟虑的过程,在思考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方面来写作,探寻一个只有自己能领会到的主题。有了深入的思考,我们的表达才能变得有质量。

再如人工智能。当李世石与AlphaGo人机大战的时候,世界为之关注,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谈论这一大事件,各抒己见。关注这件事情的学生自然可以读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好文章,见识到很多新颖的观点,但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人机大战,这个新闻本身是个现象,这个现象所能引发的思考角度却有很多很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当大家都淹没在“人工智能统治世界”的悲观论调中时,我们能否通过学习、了解而思考怎样让人类从悲观论调中走出来?“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虽然很强,但它是否就已经达到可以替换人类的程度?“人工智能”的思考路径与人类是否一致?还有多少人类具备的功能“人工智能”并不具备?人类的恐惧到底是来源于科技的进步还是来源于科幻电影的想象?当人类因为科技的发达越来越依赖于机器的时候,其社会交往能力在逐渐地退化,人类真正应该恐惧的是什么?当人类被各种机器控制的时候,人类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可以思考的问题很多,任何一点深入进去都可以写成一篇好文章,而这些看似庞杂的思考过程恰恰是引领学生在思考中辨明方向的指向标。这个过程中也许还要查找很多的资料,或印证自己的想法,或推翻已有的结论;自己和自己讨论或者和同伴讨论的过程,会让自己的发现越来越明确,观点越来越清晰。思考明晰了,表达就变得从容了。

上面提到的这些事件哪一样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从现象入手,纵向挖掘进去,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思考过程中找到自己感触特别的写作方向,从而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这样的思维体操,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问题的快乐。

二、思考生活事件之间的联系

生活事件的表象各不相同,但细细品来,其本质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事件包含的道理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思考从横向上展开,去探寻事件之间的联系,发现共通的道理,从而寻求解决的方案。

前不久,网络上热传一段新闻:日本铁道公司为一个偏远的车站的一名需要上学的高中女生坚持运营一趟列车直至其毕业。这段新闻感动了很多人,网友们纷纷点赞。按常理,如果是乘坐人数比较多的车站和线路一般都会增开车辆,相对的,乘坐人数较少的路线和车站可能就会被废止,但这个车站和这趟列车的存在意义就只为了女高中生原田华奈同学一个人。这里面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带给人心的温暖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这样的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从这个角度延伸,由此类比,有人便联想到了丹麦哥本哈根的“1.2米的垃圾桶”事件。公务员丹尼尔观察到拾荒者在主街道的1.5米的垃圾桶边捡水瓶的艰难状况,写报告建议垃圾桶降低0.3米以让愿意自食其力的人得到应有的尊严。政府不仅采纳了建议,还将垃圾桶设置为可翻转型,甚至在旁边配上专门的饮料瓶回收桶。此文的作者在结尾感叹道:“一个社会是否发达、是否美丽,不仅仅体现在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中,更体现在这些小细节里——一个人的车站、1.2米的垃圾箱……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里,我们看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我想,不管在什么国界,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必定还是人情味吧!”这样的思考,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在同一个道理上得到了融通,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拓展了,思考也加深了。

同样地,“一个人的车站”事件,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胜过一千种口号。有网友评论:一个国家怎样对待他的孩子,孩子将来就会怎么回报国家。”这里的“孩子”,其实也是国家的子民。当我们看到原田华奈的乡民们为她请愿、除雪员爷爷为铁道公司点赞、众多民众去车站告别致谢等等细节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种多么生动的教育!一个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回报社会以什么,不言自明;一个懂得尊重的社会环境能滋长什么,无须赘言。由此也可以对比一下,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大道理上,没有实际的行动,无法令人信服;教育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或者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在整个社会疯狂追逐利益的大环境下,所有纸上谈兵的教育都将化为泡沫。如此一来,两种不相关的教育状态在对比中发生了联系,基于给学生怎样的教育环境的思考,让众多读者开始反思我们可以为教育的大环境做些什么。

再换个角度,“一个人的车站”看似一件小事,但其中体现的国民“对待小事的态度”却是令人敬重的。从这一点上进行拓展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这个民族在诸多小事上的精诚态度,的确值得世界人民学习。比如洁净环境的营造,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细,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大到人流量巨大的闹市、小到偏僻街巷,都有细致的垃圾分类设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垃圾袋,处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卫生间的清洁工居然跪在地上擦地……再比如建筑工地的管理,所有零件在标准化车间里完成,从工厂里延伸出来的楼梯带有钢筋,从工厂里出来的墙体也贴好了墙砖,施工现场仿佛搭建积木;如需现场焊接后浇混凝土,不允许留有残渣;为防扬尘,先搭起一层,再包裹一层,正在施工的大楼就在“天罗地网”中静静“生长”……还有众多的生活日用品,对产品细节的设计无不体现着其对身体的爱惜、对健康的爱护……在小事上绝不以“小”对待,才会让一个民族有真正意义上的“工匠精神”。这样的联想是有价值的,事物之间因发生联系而得出的结论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样的发现是更高层面的思考成果。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每一种发现都会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成长,理性地面对许多问题。

如果觉得前文的话题艰深,那么我们再说个轻松的,比如《疯狂动物城》的热映,一夜间,朋友圈都被那只名叫“闪电”的树獭刷爆了。网友们甚至制作了各种方言配音版本的视频。我们在哈哈大笑之余,是否可以思考一些问题:“迪斯尼”的动画片为什么这么动人?除了高超的制作技术外,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动画片为什么可以同时拥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迪斯尼的动画在故事构架和故事意义上有何特点?精致的动画片需要在哪些细节上追求极致来征服观众?“童心”在迪斯尼动画中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动画电影要赢得观众,除了技术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做纵向、横向上的深入思考。喜欢迪斯尼动画的孩子,可以从早期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开始研究,到鼎盛时期的《狮子王》、各种“总动员”,直至近几年复兴期的《冰雪奇缘》等。无论是对比还是类比,当寻找到合适的比较点进行思考时,往往会在这些领域产生有价值的发现。思考的乐趣,从娱乐兴趣点开始,在独特发现点结束,学生怎会不喜欢这样的写作?学会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其实乐趣无穷。

我们的写作教育,不是要培养那些在文字上精心钻营的砌字高手,而是要培养既会“看”生活现象又能“看见”生活本质的接地气的人。写作本就是沉淀生活、提炼思想的过程,写作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思考。只有精神丰盈,文章才能动人。

世间万事,以万种姿态示人,看似庞杂,实际上包含的道理很朴素。那些道理早就藏在老祖先留下的经典里,当它们披上美丽的外衣分散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时,我们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将它们找出来。由此,我们的作文才有了意义,我们的生活也有了趣味。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30000)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生活感悟
学生写的话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