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2016-03-04张焕华
张焕华
摘要:本文结合西藏高校特点,在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媒体给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西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38—02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网络新媒体来势汹汹,青藏高原不复神秘。新媒体触动并深刻影响着西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方式、行为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改进创新”,作为民族地区思政工作者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顺应并接受时代发展和革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
由于互联网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新媒体技术花费下降的同时,便捷性却在增强。新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促进西藏大学生现代意识的形成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地区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开放和高效,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参与者和更激烈的竞争,高校急需培养的是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大学生必须要摈弃闭塞、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现代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生活,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储备。
西藏现有本专科高校共6所,不同于内地高校,其学生民族构成呈现藏族学生为主的特点,在3所大专院校尤为突出。且因西藏地域经济原因,本地生源多来自较落后的农牧区,学生普遍表现出现代意识不强,尤其是缺乏竞争和合作意识。
新媒体形式较传统媒体具有开放性、时效性等特点,并形成了参与无门槛、服务个性化、信息爆炸、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独特网络文化特征。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更加快捷多元地获取知识和信息,而这点弥补了有限的课堂教育,开阔了大学生视野,让西藏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内地及全球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认识到自我的不足,刺激其探索求知的欲望,提升现代意识。
2.拓展西藏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空间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若能积累更多的可靠社会关系,培养良好人际交往方式,将使其一生受用。
对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所处的是一个很多事物方兴未艾的地域,学校与学校间、学校与企业间的交往未形成常态;而从地理因素限制上来说,真正“走出去”交朋友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许多全国性活动基于经费问题只能减少参与规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然被限定在家人、朋友、同学和教师这些熟人社会的小圈子。
新媒体形式较传统媒体具有虚拟性、平等性等特点,转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得到拓展。通过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通信工具,大学生可以与天南海北的人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克服社会交往的狭隘性,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利于个人全面发展。
3.优化西藏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要求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要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专业学科的深入学习,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更新,以及如何在兴趣和精力允许下做到二者的平衡。大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简单知识点的学习而已,还包括良性学习方法以及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受限于西藏本地教学条件,国家在对本地生源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政策上有优惠政策。如此,西藏高校中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相对较差的情况,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目的性相对模糊,求知欲望较低。
新媒体形式较传统媒体具有共享性、互动性等特点,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网络上可以共享的丰富资料能满足大学生无论是基于教学目的学习或者单纯兴趣爱好的个性需要。而一些能实现互动,探讨学习经验、思维发展过程,甚至是学习生涯规划的开放式平台,则为大学生反思学习方法、管理学习过程,真正做到有计划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4.张扬和发展西藏大学生的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尤为凸显,无处不谈创新,以往那种仅仅知道埋头苦干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需要的是既有吃苦耐劳品质,同时又有个性、有创意的人才。
西藏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在学习生活中有较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民族意识较强,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受益,认同现代文化,承认其带来的便利。如何在保存民族特点的同时,又不落后于世界文化舞台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形式较传统媒体具有多元性、交互性等特点,依托于网络技术,各型各类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产品得以传播,形成各式各样的亚文化,其受众不断增加,影响力和渗透力也不断扩大。西藏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展现其文化,不仅能提升民族自信心,也使自身精神世界得到发展。
二、新媒体给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和方式是在两课的基础上,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由思政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并结合相关实践活动达到教学效果。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这种你教我学的单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渐渐显示其不足——运行不畅。教师有时会发现很多信息和案例,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已有了解,无法激发学习兴趣;而设计简单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应该通过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工具开展课上课下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真诚交流,鼓励学生多思考,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性;通过构建内容真正贴近和关心大学生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或校园文化主题网站,让学生接受和信任,达到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多种多样,如教材资源之类传统资源。在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拓展。由于开放和共享的信息与原有的传统教材资源得到整合,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获得了更多选择可能。
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通过更形象、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3.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为本,真正深入了解和帮助学生,注重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西藏高校大多面临着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思政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投入足够的精力。
新媒体已经融入现代人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手机来互动联系就成为一个更为广阔的理想平台。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理论部,“学术月刊”编辑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N].光明日报, 2012-01-10.
[2]胡锦涛.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Z].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1965.
[4]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