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真正融入到教育之中
2016-03-04顿珠
顿 珠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希望小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让情感真正融入到教育之中
顿 珠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希望小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而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情感,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激励学生坚定的意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 学生 情感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学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将它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以情施教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引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运用情感,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激励学生坚定的意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对师生双方的行为发挥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采取“情感交融”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良好的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辅导,主要是使小学生的情感机制与其他心理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二、坚持以情施教
情感教学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以情施教,其主要用以指导师生间伴随着教学中的认知信息传递而形成的情感交流回路的第二、三、四条分支回路的流动状况,以及教师情感的自控回路的流动状况。根本宗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传播思想,同时伴以积极情感,进而使情感与知识相融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面带微笑以喜悦的心情步入教室,学生们自然会倍感温暖和亲切,课堂就会充满快乐的情感。此时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能够敞开心扉接受新知识,并能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冷漠或者充满愤怒地表情步入教室,学生们自然会感到情绪压抑,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这种情况下教学势必阻碍学生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始终保持积极热情、饱满振奋的情绪,对于带动学生快乐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爱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的桥梁
对学生要爱字当头。不论是怎样的学生,我们都要“爱”。要爱学生,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各方面,不论是学习上,家庭上,还是个人成长方面。通过这些细微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有许多闪光点。就是平时在我们眼里那些“一无是处”、“无可救药”者也有可取之处。如他们中大多数能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各方面暂时还跟不上的学生,有不少是社会、家庭等方面原因所造成。如:性情孤僻,言语偏激的学生,多数是父母离异或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一些对班集体的荣辱,对学校的活动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自卑感强,心理负担重的,大多数是家庭生活环境较差或父母地位较低的;而有一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喜欢高谈阔论的则多来自家庭经济条件好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要爱宇当头,从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让他们从老师处得到师爱,在班集体中得到温暖,用人间真情去激起他们希望的浪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树立竞争意识,多为他们营造参与竞争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形象;用爱心去洗净那些傲慢者的傲气,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会从小事做起,力争把小事做好,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只要教师向学生倾注了足够的爱,还怕师生情感建立不起来吗?
教育学生,是一个艰巨的灵魂、性格的塑造工程,而情感存在于人身上,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良好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使他们感到知识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力量,这时的学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积极向上;相反,遭遇到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会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就会自暴自弃,消极悲观,不求进取。当今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只注重单纯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因素,则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情感因素。人是有感情的,何况天真无邪的学生呢?我们作教师的,应该以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挚去激发学生的真情。以传授的真“理”去激发学生获取真“知”,真正将情感感融于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