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五方伪刻北魏墓志辨释

2016-03-04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北魏墓志

何 俊 芳

(洛阳理工学院 图书馆, 河南 洛阳 471023)



新见五方伪刻北魏墓志辨释

何 俊 芳

(洛阳理工学院 图书馆,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北魏墓志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和史料价值,故伪作甚多。本文通过对新见五方伪刻北魏墓志的辨析,明确其主要的作伪手段,如通篇抄录他志,仅改换志主称谓或年号;如抄录他志部分内容,再臆造部分志文;又如改刻旧志部分内容,保留部分内容等,希望借此引起研究者和民众对相关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北魏;墓志;辨伪

北魏墓志以其隽永的文采、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美的书法艺术,倍受世人青睐,身价极高。因此,仿刻伪造之风甚烈、历时长久,致使真伪混杂莫辨,不仅给使用这一时期墓志材料的学者带来了困难,而且也给广大喜爱北魏墓志的收藏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已有学者对伪作进行了一些辨伪工作,如赵超先生在其《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中开列伪刻北魏墓志62方,*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朱亮、何留根先生在《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中开列73方。*朱亮、何留根:《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然近年来伪刻北魏墓志屡有出现,辨伪工作任重而道远。如《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邙洛碑志三百种》《北魏墓志二十四品》等书皆有伪刻北魏墓志刊出,而不为人所察觉,进而还有人在兜售这些伪志的拓片,贻害他人。今摘其中伪作明显之五志,主要从志文内容方面探讨其伪作痕迹,希望引起大家注意,避免上当受骗。笔者没有目验志石,仅据拓片或录文,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 正光三年二月三日《郭颖墓志》

该志为洛阳民间收藏,拓片图版载自《邙洛碑志三百种》,正方形,边长52厘米,首题“大代正光历后故宁远将军虎贲中郎将清敞队主郭公之墓志铭”*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中华书局2004年版。(图一)。该志志文有三点明显错误,表述如下:

第一,该志首题不伦不类,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从未出现过“大代正光历后”字眼。晋节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封授从漠北南迁,定居于盛乐的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为代王,“大代”是拓跋猗卢所建代国国号。376年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复国,改国号“魏”,偶尔有称“代”者。“大代”国号在北魏墓志中较为少见,目前仅见《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录4方,《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录2方。

第二,该志志文与千唐志斋藏《魏故右中郎将城阳太守郭君(翼)之墓志铭》[1]436大部分志文相同。特别是两志铭完全一致,只字不差;所述高祖、曾祖、祖、父职官名讳雷同,郭颖志仅多了其兄的职官名讳。郭翼墓志中“略阳略阳人”句衍“略阳”二字,作伪者不察,照抄了“略阳略阳人”病句。

最后更可笑的是,郭翼志文中的卒地“都西三门将解”,当指都西三门将的官署,作伪者误以为郭翼曾官任“三门都将”,从而刻在了郭颖志中。自以为把郭翼历官介绍得与其志完全相符,殊不知却弄巧成拙,露出了作伪的把柄。

综合上述三点,笔者以为,郭颖志文应抄录自郭翼志文,郭颖墓志当仿刻自郭翼墓志。

二、 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元璨墓志》

该志为千唐志斋新藏,拓片未见著录,录文载自《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首题“魏故伏波将军乡郡上党二郡丞元璨墓志铭”。[1]438志文中“其祖宗游蔚之茂,本枝繁衍之盛,故已照灼于篇籍,光明于图史矣”及“以尹负润膏腴,承华庆绪。少挺金璋之质,晚怀瑚琏之器”两句源自陕西华阴出土的熙平三年《杨泰墓志》,[2]第二句中首二字“以尹”,杨泰志仅有“君”一字,这样的改动反而使该句成为读不通的病句。该志首题中元璨曾官“伏波将军”不见于志文,志文中署官为“威烈将军”,而“伏波将军”却正是杨泰所任官职。传世有《元璨墓志》,时间也为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1926年洛阳城北张羊村出土,曾归藏于右任先生,[3]80志文与该志完全不同。同姓名之人、同年月下葬的几率微乎其微,何况二人皆为北魏皇室宗亲,所以,历史上根本没有“魏伏波将军乡郡上党二郡丞元璨”这个人,该志当是摘录了杨泰志文部分内容而臆造的一方新志。

三、 正光五年四月二十八日《比丘尼统清莲墓志》

该志为洛阳民间收藏,拓本见王河松、王国毓编《北魏墓志二十四品》,拓片长62.5厘米,宽63厘米,首题“魏故比丘尼统清莲墓志铭”*该书为非正规出版物,但在书法界较有影响,所载24品北魏墓志大多为真品。(图二)。该志除首题外,与1923年洛阳城北岭头村东南五里出土的正光五年五月十八日《魏故比丘尼统慈庆(王锺儿)墓志铭》志文完全相同,所不同者是把后者首题中的“慈庆”换成了“清莲”。因此,该志是拿《魏故比丘尼统慈庆(王锺儿)墓志铭》志文,重新刊刻的一方新志。

图二 比丘尼统清莲墓志拓片

四、 正元廿年八月十四日《长孙澥墓志》

该志为洛阳民间收藏,拓本见王河松、王国毓编《北魏墓志二十四品》,边长49厘米,首题“大魏故朝散郎行彭州司户参军河南长孙府君墓志铭并序”(图三)。此志伪作痕迹十分明显,表述如下:

第一,志文云:“高祖上仪同三司、工部尚书、南绛公毗,《随史》有传。”这里的《随史》即《隋书》,《隋书》为唐魏征等人编撰,北魏人怎知其高祖传在隋史呢?《隋书·高祖本纪》载长孙毗事凡二:开皇元年,以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开皇六年二月,山南荆、淅七州水,遣前工部尚书长孙毗赈恤之。《北史·隋本纪·高祖文帝》也有相同记载。高祖为隋人,长孙澥又怎么可能是北魏时人呢?

第二,志文云“年卅宿卫及第”。科举制度始于隋,北魏时期选人制度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有关北魏史迹中只有“高第”“擢第”等词,却根本没有“及第”一词,“及第”乃是唐宋时期传世文献及出土墓志中常见用语。

第三,中国历史上“正元”年号仅曹魏高贵乡公曹髦时期使用,历时仅三年,即公元254-256年。北魏无“正元”年号,而志文中却出现了“大魏正元廿年”“大魏正元九年”等年号。

第四,志文中的“雍州三原县”“伊阙县”均为唐时行政区划,北魏时期尚未出现。《旧唐书·地理志》载:“三原,隋县。武德四年,移治清父南故任城,改为池阳县。六年,又移故所,改为华池县。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贞观元年,废三原县,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州。九年,置高祖献陵于县之东南。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而伊阙县,为唐先天元年置。

第五,志主夫人范阳卢氏的曾祖赤松、祖承泰名讳、职官均可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找到,而且其从祖父卢承庆、承业、祖承泰两唐书均有传。其父三原县令卢行毅墓志已经出土,该志为唐大文学家苏颋撰文,时间是大足元年(701年)8月20日,*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故长孙澥墓志上限不超过唐大足年间。再按长孙澥高祖长孙毗为隋开皇年间人,到长孙澥共五代,若每代以30年计算,从长孙毗到长孙澥约150年,正好在唐玄宗开元或天宝年间,故该志实应为唐开元年间墓志。

综上所述,该志是用一方大唐开元年间墓志改刻而成的新志,志中的“正元”年号是唐“开元”年号改刻。原志主为长孙澥,高祖长孙毗为隋上仪同三司、工部尚书、南绛公;曾祖是上州别驾、散骑常侍长孙季让;祖父是贝州历亭县令长孙义成;父为洪州都督府参军、上柱国长孙承家;长孙澥即为长孙承家的第三子。长孙澥夫人为范阳卢氏,其曾祖赤松、祖承泰,父行毅。原志刊刻于唐开元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图三 长孙澥墓志拓片

五、太和十五年二月廿日《王节墓志》

此志为洛阳民间收藏,长方形,拓片长67厘米,宽65厘米。未见文献著录,网上及私下拓片流传甚广,凡见版本有二。A版,字体大且怪异,内容显得拥挤,首题“魏故齐梁州别驾王君墓志铭”(图四);B版,正书,字体小而疏朗,首题“魏故梁州别驾王君墓志铭”(图五)。两版志文内容基本相同,唯A版把铭“寒野生烟,归于久地”中的“归”字放在了最后一字“燃”的前面,致使不能通读;而B版最后一句“香火徒燃”前则脱“青灯空照”四字。

两版王节墓志志文与近年来洛阳邙山出土的隋《齐梁州别驾王节墓志》内容基本雷同。隋王节墓志载王节夫妇合葬于开皇十五年(595)二月廿日。墓志盖为盝顶,阳文篆书大字3行,行3字:“齐梁州别驾王君墓铭”。盖右侧坡面上纵刻八卦符号与隶书1行:“0。一千八百年,吴奴子所发。诫之:厚葬得福累世。”*赵振华、王学春:《谈隋唐时期丧葬文化中的墓志谶言——读柳山涛墓志及其谶言》,《碑林集刊》(十),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而且魏王节志中的太和十五年二月廿日与其干支不符,却与开皇十五年二月廿日相符,故知魏王节墓志当据隋王节墓志伪刻仿造,隋、魏志文中少有的差异之处正是作伪者留下的作伪印记。更露马脚的是A版首题加“魏故”二字,却未去掉“齐”字,致使墓主人死在北魏大和,又在后来的北齐任官,徒留笑柄。至于书法,一望可知其并非北魏气象,俗拙生硬,不堪寓目。

通过上述五方伪志,可知当下作伪手段主要有三:①通篇抄录他志,仅换志主称谓或改换年号,如《比丘尼统清莲墓志》;②抄录他志部分内容,再臆造部分志文,如《郭颖墓志》《元璨墓志》;③改刻旧志部分内容,保留部分内容,如《长孙澥墓志》。但不论作伪者采用何种手段,只要我们认真阅读,总会在相关志文中发现破绽,使这些伪志无处藏身。

图四 A版王节墓志

图五 B版王节墓志

参考文献:

[1] 吴钢主编.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专辑[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 杜葆仁,夏振英.华阴潼关出土的北魏杨氏墓志考证[J].考古与文物,1984(5):17-31.

[3] 朱亮,何留根.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熊伟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007-05

作者简介:何俊芳(1967-),女,河南宜阳人,助理管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文献。

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洛阳出土历代墓志全编”(0630);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出土墓志与唐代宰相世系研究”(15YJA770022)。

收稿日期:2015-10-07

猜你喜欢

北魏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论北魏的婚姻法律制度
北魏通语的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探析
北魏乐籍制度考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