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以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为例

2016-03-04陈亮郑伟波巴彦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适应性跨文化办学

● 陈亮 郑伟波 巴彦峰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以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为例

● 陈亮 郑伟波 巴彦峰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更加多样与丰富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与评估关乎到合作办学的效果,对未来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创新性的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五维度测量:学习态度、知识获得、知识应用、学习环境、身心适应。以NVIVO质性研究软件为工具,分层、随机地对河北省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的204名项目学生访谈,统计检验得到显著性效果。基于测评提出对策建议:重视知识获得与应用,顺畅学习过程;加强引导规范,优化外部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健康心理。

中外合作办学 学习适应性 质性研究 NVIVO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外合作办学已逐步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3月,全国经审批和核实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2403个,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约占总数的90%,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46万人,毕业生超过160万人。中外合作办学致力于满足社会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中国本土大学的教育中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知识掌握情况不乐观,甚至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等不适应的状况,这种在学习过程中阻碍知识获得的现象,以及主体不适应的现象,并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研究软件,通过个案访谈研究与资料分析归纳,尝试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评模型,进而提出提升学习适应力的有效对策。

一、概念与命题

学习适应性源自于生物学层面“适应”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领域的延伸,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 国外学者Pascarella(2005)、Zitow(1984)、Baker和Siryk(1984)等将高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纳为整体适应性的一个维度来研究,并根据长期研究制定了众多具有权威性的量表,为该项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后,国内学习适应性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学术界说法不一。辰野千寿(1986)认为学习适应性是“超越学习情境中遇到的障碍所获得的心理倾向”,皮亚杰(1976)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同化是主体将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冯廷勇等(2006)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王滔将学习适应性界定为“对学习充满热情,根据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的习惯性倾向”。周步成(1991)在《〈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中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为克服困难所取得的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该表述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

学习适应性的层次结构性决定了测量维度指标的构成,对于中外合作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层次的厘清有助于学习适应性这一抽象概念的操作化定义,为测量与建立模型打下基础。关于学习适应性具体的结构划分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Simon L与Rolnad.R(1995)将学习适应性划分为包括学习信念(belief)、学习情感(emotion)和学习行为(behavior)等三个维度下的九大因素,即害怕失败、考试焦虑、考试准备、注意质量、同伴帮助、求助教师、学习优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容易度。王滔(2007)认为学习适应性包括学习的动力性、计划性和方法性等三个维度。冯廷勇与李红(2002)认为学习适应性从影响因素的视角来看,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环境因素、教学模式、社交活动五个项目。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该特定群体与普通高校学生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因此本文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双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根据现有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成果,按照Krashen(1980)提出的语言学习输入输出的逻辑顺序,尝试性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五维度测量:学习态度、知识获得、知识应用、学习环境,身心适应。

二、研究设计

为保持研究对象的真实性、情境性与具体性,本文采用质性研究范式,将扎根理论与分析归纳法相结合,运用NVIVO 8质性研究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码和模型构建。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修正,通过从部分到整体、从经验事实到理论的路径进行研究与模型搭建,最终得出分析结果。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检测阶段,通过小范围样本初测,检验方案及访谈提纲的有效性,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调整。第二阶段为正式测量,利用调整之后的测量框架将个案研究推广到更大范围,力求检验并增强研究信息的准确性,并在研究过程中对测量细节进行微调,进而得到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测评的普适性模型,提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对策。

三、结果与讨论

(一)预测评

首先对H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全样本进行分层后随机抽样,抽取样本30人。对访问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录音并现场笔录。其次运用NVIVO8质性研究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编码和模型构建。基本步骤为:(1)将收集好的访谈录音记录整理成文本资料,输入NVIVO软件;(2)为文本资料编码,将预设的五个维度设置为树桩节点及子节点,不能确定某段文字内容所属节点的,暂标记为自由节点;(3)对内容相近的节点进行合并;(4)返回受访者中,验证初步结论是否合理,并进行必要微调,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码,在理论构建的学习适应性维度上建立5个树节点,20个子节点。通过节点材料的来源数以及参考点的数目,判断各个节点在学习适应性评价中的重要性。根据子节点参考点数可知,对“未来与生活”的追求,为了“进一步学习”两项,是“学习态度”的重要动力。学生 “主体能动性”与“教师作用”是影响“知识获得”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化文化差异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知识应用”方面,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主观影响、跨文化情况、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授课、知识作用客体认知、潜移默化等诸多因素。关于“学习环境”,测评集中于校园人文环境、教室与课堂环境、宿舍环境、心理环境。其中校园环境与教室课堂环境成为学生们评价的重点,而学校的政策与对于合作办学的规划对于自身学习的影响也占了较大权重。为此,在该维度添加学校政策内容,并将环境从“学习环境”调整为“外部环境”。关于“身心适应”,可以归结为对外关系、学习状态、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四个节点。

通过以上新属性和原有属性进行的聚类和抽象,对树节点再分析和合并整理子节点,得出微调后的五维度测评框架(详见表1):

(二)检验与测评

基于第一阶段的检验结果,修正学习适应性的测评结构:第二阶段进一步将调研样本扩大为全部河北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通过量化对预检测结果的普适性进行二次检验和正式测评。第二阶段同样根据分析归纳法的要求采用分层后随机抽样,以学校、年级为单位,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通过对问卷整理、录入、编码、分析与导出,对照预测评的五维度结构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总体样本落在子节点和相对应的树节点上,理论构建的检测效度良好(详见表2)。以下为实际测评结果:

表1 国际化合作办学下学生(H大学)学习适应性结构初测(N=204)

表2 样本的节点覆盖(N=204)

“学习态度”维度,根据受访者的描述分析,多数受访者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与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既包括长期导向,如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希望未来生活更舒适,也包括短期目标,如为了考研或者出国。测评显示该维度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目标的明确,是提升学习适应性、支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

“知识获得”维度,主要反映为课堂学习中的障碍,文化差异与教师能力影响明显。60%的受访者认为在课上获得的知识很少,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差异,二是教师授课。关于文化差异,受访者认为语言应用水平较低是妨碍知识获得的主要障碍,外籍教师、原版引进教材和知识传授体系与受访者所熟悉的传统国内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授课障碍主要是指个别教师授课死板、体系逻辑混乱,课堂吸引力不足,因而成为不适应的重要原因。

“知识应用”维度反馈较好,但跨文化因素与知识内化过程不足。多数受访者认为在知识应用方面很满意,认为自己无论在结课考试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能娴熟地将书本上的理论加以应用。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主观因素外,跨文化因素也成为知识应用的主要障碍, 62.5%的受访者认为跨文化因素对知识应用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大超出同一维度下的其他节点。另外部分受访者认为知识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知识内化储存效率低导致知识应用的障碍。

“身心适应”培养与“外部环境”营造任重而道远。关于身心适应维度,受访者无论在社会活动、身体状况还是精神状态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适应性,表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独立性强,社会适应性强,在大学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由于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变而造成的焦虑。关于外部环境的反馈,受访者认为总体上适应,但希望校园的学习环境应更加浓厚,认为校园以及其他身边环境中的学习“软环境”还需进一步营造,如增加学术讲座、人文精神氛围等。此外,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项目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对于项目的顺利运行与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升,也存在明显影响。也应增强针对性,着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跨文化夏令营等模式,让学生提前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四、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知识获得与应用,顺畅学习过程

教材形式与教师授课方式的差异影响学习的过程。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有很大差别,原版教材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利用大量案例与解释性的内容将知识体系间接地、有过程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牢固。外籍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体系甚至测评方法与传统的国内教学方法差异也很大,外籍教师更注重小组参与、案例教学等模式。因此,应特别注重汲取国外优秀经验并加以内化、尊重差异,为我所用。要加强合作项目的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团队教学能力与方式,转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增加课堂学生参与环节,增强项目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保证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将课堂讨论化、自由化、娱乐化,增强教师引领课堂能力,在保证教学内容得到完整教授的同时,将必要的时间留给学生。

知识应用是学习过程的又一重要方面。国际化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增加跨文化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为日后发展创造条件。学校要创造条件实现“学校-社会”的有效对接,在知识获得与知识应用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提升,使得学生们把课堂上不知道的、不清楚的疑问,带到真实的社会与企业中去体会和理解;再把学生们在实践中的心得、兴趣带回课堂来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实践与企业实习

(二)加强引导规范,优化外部环境

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谈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问题,认为政策性因素对学习适应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层面要建立“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全面统筹项目学生教学、生活以及出国事宜,避免出现各方力量分散,沟通效率低,整合能力弱的现象。该机构必须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充分体现本土学校、外方院校、师资教学团队以及项目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全面整合留学生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等跨文化资源,在实现内部资源共享的同时,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为项目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升打造良好的基础;至于学习生活环境的营造问题,则需要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为管理者更好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形成良好的“政策-实践”互动,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相对独立的引导规范作用,使外部环境与学习过程形成良好双向互动,相互促进,进而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健康心理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客体与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效果最直观的体现者,也是学习过程与效果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习中,由于文化差异与教学思想的不同,学生难免会产生由于学习障碍导致的焦虑与失落等负面情绪,甚至导致抑郁以及自暴自弃等心理。为此,项目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切实为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扫清障碍。同时学生应该加强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自制力,加强对网络、手机等负面影响的抵制。班级应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教育管理机构应严格考勤制度、作业自查制度,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促进,最终实现增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有效提升。

1. 辰野千寿(著),山效华、王效贤、戚立夫(译):《学习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 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载于《心理学探新》,2002年第1期,第44-48页。

3. 冯廷勇、苏缇、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载于《心理学报》,2006年第5期,第762-769页。

4. 林小英:《分析归纳法和连续比较法:质性研究的路径探析》,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第1期,第16-38页。

5.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报告(2010-2015)》,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 王滔:《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载于《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第76-83页。

7. 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 Baker R W, Siryk B. Measurement adjustment to colleg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4, 31(31): 179-189.

9. Brainerd C. J. Piaget: A centennial celebr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6, 7(4): 191-199.

10. Pascarella E T. Terenzini P T.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05.

11. Simon L, Roland R. Test of reaction and adaptation in college (TRAC): A new measure of learning propens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5, 87(2): 293-306.

12. Zitow D. The college 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4, 25 (2): 160-164.

■责编/李朋波 Tel:010-88383907 E-mail:lpbup@sina.com

Zhang Xinxin

(Jounral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

Abstract: How to inherit and practice develop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in the Chinese contex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Annual academic conference of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China discussed the relevant issues, which is held in Shijiazhuang November 19 to 20 in 2016.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meeting are reviewed on the topics, such a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leadership, case studies, labor relations,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eme report and the venue discussion.

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Practice Innovation

■ 责编/王震 Tel: 010-88383907 E-mail: hrdwangz@126.com

Cross Culture Adap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A Case of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of Hebei Province

Chen Liang, Zheng Weibo and Ba Yanfe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e education of China become more diversity and colorful.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study adapt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 effect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put forward fve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daptability, tested 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software NVIVO, obtained signifcant results, in a sample of 204 students who are in cooperative study project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of Hebei Province stratifed and randomly.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the study provided suggestions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daptability in cooperation project: Highly concerning about learning process; construct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virtuous cycle about the key elements, so a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as training talents.

Chines-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 Learning Adaptability; Qualitative Research; NVIVO

陈亮,河北经贸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

郑伟波,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

巴彦峰(通讯作者) ,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电子邮箱:18333110368@163. com。

本文受河北经贸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2014JYZ01),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6GJJG078)资助

猜你喜欢

适应性跨文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