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2016-03-04成尚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成尚刚

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成尚刚

目的探索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的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症状出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症状出现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好优对照组,实验组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疗法,收效良好,不良症状少,能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治疗质量,临床当中应当大力推广与使用。

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伴随交通事故越发增多,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比例也较以往增多了不少。所谓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处水平部位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并且也是处理起来也较为困难的一种髋部位骨折[1]。想要使患者痛苦减至最低,综合提升其生活质量与水平,对满足治疗条件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成败便在于增强内固定。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64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予以观察,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2.21±6.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情况、文化程度与家庭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持续硬膜外周麻醉或全身麻醉方式,患者患侧臀部略抬高,C型臂X影像引导透视,复位较理想以后,股骨近端的外侧切长至10~16 cm切口,对阔筋膜和股外侧肌纵向切开,显出大粗隆,把一克氏针插进股骨前部来判断前倾角,接下来选取髁螺钉进入点位于大粗隆高处距离为5 cm左右,在骨干外侧的中点位置,按照130°颈干角和与前倾角平行处进针,股骨颈中导针钻入方式,C型臂用X射线机透视判定定位导针正常运作以后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实验组:持续硬膜外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方式,由患者大粗隆顶端至近侧做出直形的切口,对外展肌纤维予以钝性分割,至股骨大粗隆的顶端,应用棱形锥把大粗隆顶端骨皮质刺穿,进入髓腔内,由开口朝股骨髓腔的方向插进导针,借助导针的引导,从该孔由从小到大顺序将髓腔扩大,进钉位置髓腔应当采取常规扩大方式。参照X影像选取粗细适当主钉,朝股骨颈中钻进一防旋转钉,再置进股骨远端锁钉避免骨折远端出现旋转情况。

1.3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Parker髋关节的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以后的功能恢复状况予以评分:优为无需扶拐,生活达到自理标准,髋部没有疼痛感;良为需要扶拐,髋部没有疼痛感,生活达到自理标准;可为需要扶拐,髋部有轻微疼痛感,生活达到自理标准;差为需要扶双拐,髋部有疼痛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表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症状出现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症状出现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出现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中老年常见损伤疾病,伴随老龄化社会来临,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想要使致残率与病死率尽快下降,稳固固定及早期功能训练为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所以,假使患者适合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早期的手术治疗成为现如今公认观点。应用手术方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过程中,增强内固定与早期功能训练被视作治疗标准。动力髋螺钉为较标准的一种治疗方式,经对即时静力及负重以后的动力加压能够帮助骨折部位尽早愈合。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为髓内固定系统范畴,它与负重力线较为接近,凭借荷载传递,力臂较小,使得弯矩有所减小。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还能够有效闭合复位,不会造成很大创伤,血运干扰也尽可能降低,使骨折的愈合率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比较理想[3]。本次研究应用以上两种方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经结果证实,实验组优良率要比对照组好(P<0.05)。实验组增加防旋钉,减少螺钉切割率,同时使股骨远端应力得以分散,股骨远端骨折率也得以减少,内固定更为稳固。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出现情况展开研究,结果证实实验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

综上所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疗法,收效良好,不良症状少,能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治疗质量,应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1]刘晓峰.DHS、Gamma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13(31):13-14,17.

[2]肖海军,薛锋.PFN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4):329-331.

[3]陆志刚.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4):487-4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79

2015-09-08]

404100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外科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