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6-03-04杨小东翁成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介素危重高血糖

杨小东 翁成刚

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杨小东 翁成刚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4例高血糖反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胰岛素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胰岛素治疗。并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20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后24 h空腹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危重患者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P<0.05);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细胞因子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危重;高血糖反应;炎症细胞因子;预后

现阶段,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危重患者极易出现高血糖反应,进而导致其出现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伤[1]。高血糖反应会严重影响危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导致其死亡的关键因素[2]。危重患者出现高血糖反应的机制较为复杂,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高炎症细胞因子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3]。基于此,本研究以6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血糖反应与炎症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糖尿病史,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2.5±4.6)岁;其中20例感染性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13例中毒,9例创伤,4例心肺复苏,3例过敏。按照患者入院时的危重症评分[4]将其分为G1(<10分)组24例、G2(11~20分)组20例、G3组(>20分)20例;将高血糖反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并以同期到本院体检的20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50.5±4.8)岁。各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分别抽取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将其中2 ml置入含EDTA-Na2的试管中,进行30 min离心,分离血浆后,置于-20℃冰箱冷藏,准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将剩余的2 ml进行分离血清,以检测血糖。

1.2.2测定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美国Biosource公司提供)规定步骤进行操作,检测则是在酶标仪上进行,并根据结果进行标准曲线绘制,观察并记录各细胞因子浓度。血糖值则是通过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根据预后分组标准将患者预后分为良好、差、死亡。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危重患者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血糖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P<0.05)。

表1 危重患者与对照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危重患者与对照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血糖(mmol/L) 肿瘤坏死因子-α(ng/L) 白细胞介素-6(ng/L) G1组 24 7.6±4.4a22.8±5.5a22.2±12.3aG2组 20 8.9±5.7a26.1±7.3a64.6±22.6aG3组 20 11.1±9.2a29.4±6.9a72.3±25.9a对照组 20 5.2±0.7 8.6±1.2 35.4±14.4

表2 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预后情况对比(n)

3 讨论

当前,大量临床研究认为,导致危重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因素包括应激反应、胰岛素抵抗等。胰岛素抵抗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是因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与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能对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因子-4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造成抑制[5]。此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还能提升糖激素,对脂肪细胞游离脂肪酸等激素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调节作用,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产生影响[6]。本研究对64例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实施常规治疗和胰岛素治疗,并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分析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危重患者的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危重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异常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不仅造成了强烈的炎性反应,还进一步介导到胰岛素抵抗中。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危重患者的血糖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P<0.05),且血糖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随着血糖的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炎症细胞因子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危重患者高血糖反应需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1]姜兴,彭晓霞.探讨危重病人高血糖反应与炎性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糖尿病新世界,2015,4(7):68-69.

[2]章昕,王秋雁,张勇.ICU危重症患者血糖浓度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IL-6相关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0):1173-1176.

[3]吴标良,覃晓洁,王民登,等.危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的影响因素.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19-20.

[4]王弋.危重病人高血糖反应与炎性细胞因子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浙江大学,2010.

[5]李静思.ICU危重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病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第三军医大学,2011.

[6]徐坡.血糖波动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苏州大学,20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27

2015-10-08]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杨小东);新乡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杨小东 翁孝刚)

猜你喜欢

介素危重高血糖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