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2016-03-04杨鹿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丙组微量血尿酸

杨鹿鸣

·临床医学·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杨鹿鸣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其UA水平分为甲组(UA高)40例、乙组(UA低)40例,再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丙组(UAER≥200 μg/min)40例、丁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 40例,记录各组病程、UA、UAER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分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结果甲、丙组与乙、丁组患者的病程、血UA以及UAER水平、IMT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患者明显受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影响,可通过评估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病变进行早期风险预测。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容易并发颈动脉内膜病变,且其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病程等呈正相关关系,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与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相符合。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1±5.3)岁;将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359 μmol/L、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416 μmol/L作为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标准,并将其分为甲组(UA高)40例、乙组(UA低)40例;同时,根据其UAER分为丙组(UAER≥200 μg/min) 40例、丁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40例;排除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史患者,四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80例患者均于清晨进食前取静脉血,检测其IMT、UA水平,再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UAER,保留尿液标本24 h后实施白蛋白检测。采取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检测患者24 h的尿白蛋白总量。全部患者均在住院7 d内进行3次UAER检测,获取平均值。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患者的IMT值,频率设定为6~11 MHz。另外,记录患者病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颈动脉内膜病变实施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互间关系应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丙组与乙、丁组患者的病程、血UA以及UAER水平、IMT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病程、血UA以及UAER水平作为自变量,将IMT作为因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证实,患者的病程、血UA以及UAER水平和颈动脉内膜病变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而UA与UAER为显著性相关。见表1。

表1 四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s)

表1 四组患者各项指标数据对比(±s)

注:与乙、丁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病程(年) UA(μmol/L) UAER(μg/min) IMT(mm)甲组 40 9.8±5.0a404.2±49.3a238.7±30.1a1.1±0.3a乙组 40 3.7±1.6 212.5±31.4 133.4±102.6 0.8±0.1丙组 40 9.6±4.5a389.3±50.8a268.7±59.6a1.0±0.2a丁组 40 4.1±1.5 200.2±39.7 128.4±98.8 0.7±0.2

3 讨论

经大量研究数据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能够促使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增加氧自由基,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另外,血尿酸提升还会促使血小板聚集,提高冠脉血栓形成的风险系数。然而,高尿酸血症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仍无定论[2]。

有学者报道,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其并发心脑血管的风险系数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导致血浆蛋白穿透受损内皮细胞,直至内膜下,从而促使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当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相对明显。

而本组研究证明,高UAER水平患者的UA水平比较高。同时,高UA水平患者的UAER明显较高,二者显著相关,另外,患者IMT与其病程、UAER以及UA显著相关。将IMT作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UAER、病程以及UA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有学者研究证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IM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其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冠心病临床诊断依据[4]。本研究和相关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显示糖尿病患者的UAER升高,不但是糖尿病肾病表现,同时也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内膜病变的诊断依据。

[1]崔国利,张旭,张文陆.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中国医药科学,2011,1(7):162,184.

[2]王想.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61-62.

[3]杨旭光.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研究.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5):452-454.

[4]付谧,杨旭光,董其娟,等.降糖、降压、调脂等综合干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的影响.山东医药,2012,52(5):80-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08

2015-09-14]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丙组微量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