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鹊应词研究

2016-03-03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词人

赵 思 奇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沈鹊应词研究

赵 思 奇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沈鹊应作为晚清词坛重要的女性词人,其作品以丈夫林旭殉国为界,前期感伤幽怨词作较多,后期则抒写饱蘸血泪之作,“字字泣血,语语含悲”,不仅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且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和生活于其中的女性思想观念的变化轨迹。

沈鹊应;闺情词;咏史词;悼亡词

沈鹊应(1877—1900),字孟雅,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代洋务派重要人物沈葆桢的孙女。其父沈瑜庆,熟于史事,善诗,有《涛园集》、《涛园诗集》等传世。鹊应天资颖悟,所作诗词温婉深致。1891年和林旭结为夫妻,林旭遇害后,她于悲痛中整理亡夫遗稿,终因哀伤过度而早逝。她留有《崦楼遗稿》,内存《崦楼词》35首,《崦楼诗》27首。其时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社会剧变时期,在西方殖民主义坚船利炮的冲击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格局开始裂变,男性精英分子在感受西方文明的同时,以“废缠足”、“兴女学”为突破口,将女性问题放在救亡图存的高度上,指出通过思想的改造和知识的更新,实现女性的解放。而女性知识分子则摆脱了被动等待,提出靠自己的争取,获得女性权利,凸显爱国意识和对民族国家的责任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女性的命运和思想不可避免地出现实质性的转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在作为社会文化思潮敏感载体的文学方面。作为其中才学斐然的佼佼者,通过沈鹊应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建树,可以一窥近代女性思想的流变轨迹。

沈鹊应的词作以林旭殉国为界,前后期在风格和情感上有实质性的变化,反映了女词人在丈夫殉国前后曲折的思想情感经历。鹊应前期词作颇多慨旧伤今之篇,她从小跟随父亲四处宦游,经年的漂泊生活,使她对人生之情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体验,特别是婚后一直与丈夫林旭聚少离多,她时常被孤独寂寞所困扰,所以对故乡的情思和与亲人的离愁成了她早期词作的主要内容,风格上既感慨又萧散。描写爱情的如《点绛唇·对镜,用周美成韵》:

深院无人,梦醒小雨敲窗润。算来春近。故遣催花信。慵自梳头,怕见落。红阵。非关闷。宝奁频趁。慰此因循恨。

词人空守闺房,深夜被雨声敲醒,更觉心思寂寥,生起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慵懒中对着奁台独自梳头,惟恐怕看到落发,更生出年华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还是趁着时光,多多妆奁自己,慰藉这颗寥落之心吧。《点绛唇·春早犹寒》同样书写了与丈夫离别的痛苦:

春早犹寒,阑干倚偏人微困。征鸿飞尽。苒苒无音信。独隔天涯,萱草难蠲忿。谁行问?从行无分。多少思亲恨。

在春日寒风中,少妇倚着阑干,眺望远方,人已微困,仍望眼欲穿,执着地企盼伊人早日归来,征鸿飞尽,却杳无音讯。她思念爱人情深意切,不尽的泪水,无限的忧愁,“多少思亲恨”亦包含着“多少思亲泪”,这正是词人彼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描述亲情的如《淡黄柳·春雨》:

小楼晓色。一片同云黑。做雨飞来声滴滴。欲访芳菲径里。争奈空阶几番湿。最堪惜。韶光任虚掷。杏花信、杳消息。叹西园、寂寞天涯隔。最是无情,一池春水,比似当初更碧。

沈鹊应借用了宋代姜夔自度曲的词牌,当时姜夔客居南城,虽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由于金人的入侵,百姓四散流离,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作者倾诉,有感于此,姜夔便作了此曲。沈鹊应深知姜夔词的意境,便借用词牌描绘了一幅春雨迷蒙的图景。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早晨,词人欲沿着芳菲径里寻找春意,可惜空阶雨湿,最让人不堪忍受的,是阻挡不住的春光飞逝,亲人远在天涯,杳无消息,令人叹息不已。词人通过饱含感情的春景描写,深刻表达了心中难以排遣的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渡江云·重九》同样抒写了对亲人的相思:

秋深风渐紧,虫声应和,唧唧透窗纱。异乡佳节至,何处登高,隔水尽蒹葭。登楼凝望,只一片、疏柳啼鸦。想此日、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堪嗟。卷帘人瘦,瑞脑香斜,念旧时篱下。孤负了、黄昏时候,谁对黄花?如今且尽樽前酒,怕秋光、又落谁家?秋有信、奈何水隔天遮。

蒹葭来自《诗经·国风》,描写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恼和思念,而茱萸一词则因唐代诗人王维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浸染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此词借用“蒹葭”、“茱萸”意象,将深秋佳节怀念亲人故友的惆怅和孤身异乡的愁苦和盘托出,而“秋虫”、“秋鸦”、“黄花”更增添了心情的萧索凄凉。当然,沈鹊应长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祖父辈的疼爱,生活幸福无忧,所以,其前期词作也不尽然“愁”、“思”,还有一部分表达了无忧无虑的快乐。如《虞美人·鲇鱼风筝》:

野塘春水连天碧。化作烟波色。忽听何处弄鸣筝。又是东风卷入、碧云声。迢迢直上干霄汉。儿女争呼唤。从容不傍逆风飞。何事竹竿难上、笑男儿。

词人回忆了年少时,“野塘春水”边“弄鸣筝”的快乐情景,“儿女争呼唤”的笑声直上云霄,融入“连天碧”的“烟波色”之中,相伴的,是随风冉冉而飞的风筝。王蕴章《然脂余韵》卷五评论道:“《虞美人·鲇鱼风筝》云云,妙有寄托”[1]1066。另如《惜红衣·绿阴清润似花时》:

泼绿淋漓,残红狼藉,春归无迹。罨画林塘,如今尽成碧。重重翠幄,似障断、花开消息。难得。晴日暖风,似江南寒食。依依绮陌。天气清和,连朝弄春色。韶光莫绊却解,伴诗客。岑寂丰姿依旧,何事无人追惜?倩画图谁写,掩映向来词笔。

窗外落英缤纷,春天不知不觉中隐去了。在这好似江南寒食节的暖风晴日中,欣赏翠色风景,也是难得。走在繁华的街道上,两边杨柳依依,激起过往诗客的雅兴,此情此景,怎不撩人思绪?这首词虽写风景,却不同于一般的女性吟风弄柳之作,而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犹如绘制水墨风景画,用意颇深。除了描述情感生活,沈鹊应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咏物之作,词人融情入物,寄予理想追求。如《如梦令·腊梅》:

蝉翼黏霜初透。别样风光中酒。偏占玉奴先,一例暗香盈袖。三九。三九。试过宫黄时候。

越是寒冷的季节,梅花越是傲霜开放,独天下而春,它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为有暗香来”,独具风采。这不正是词人所追求的高洁品质吗?《点绛唇·千叶水仙》:

黄晕冰绡,并刀剪就明玑碎。自然仙态。仿佛添环佩。昔日凌波,依旧丰姿在。功夫耐。层层轻载。欲共梅花赛。

水仙花瓣如洁白的丝绸,自然天成,婀娜在水中,犹如步履轻盈的美人,乘碧波而行,其品格可与梅花的幽独清绝一较高低。另有《金银花》:

四月清和日初永,清晨寂寞人犹倦。小鬟新进金银花,令我身轻手足旋。臭味泯泯入帘清,香风脉脉染衣遍。借问此物何处得,答云新开人初荐。黄白二色间深浅,青蔓千条蟠庭院。荒城觅花俱乌有,偶然见汝倍留恋。三代所贵不贪宝,世人误认唯利善。繁华能使文胜质,名字遂到邦之媛。我家旧有夜识亭,此花烂漫美如练。命名寄慨大父心,深意流传子孙见。平生脾冷患寒湿,对此清凉心空羡。今朝叹赏笑口开,远地相逢似深眷。

词人对金银花情有独钟,在百无聊赖的清晨,见到金银花,立刻神清气爽,花的颜色和形态甚具吸引力,“荒城觅花俱乌有,偶然见汝倍留恋”,更令词人珍视的是,“三代所贵不贪宝”,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现世中,这种遗世独立的精神,正是词人心之向往的境界。《石榴》:

耐熟偏宜五月风,更逢照眼一枝烘。庄容例入姬姜谱,蹙线偷来织女工。试映裙看疑绛草,暂停车处似丹枫。任从着意夭桃李,岂傍千红万紫中。

在词人的眼中,石榴花是端庄美丽的,尤其从远处看去,犹如经霜泛红的枫叶,“暂停车处似丹枫”借用了“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对这一片红的情有独钟。难能可贵的是,在桃李争春之际,石榴花却不与百花争艳,“岂傍千红万紫中”,而这正是词人耐得住寂寞、坚持理想的真实写照。《绮罗香·花露水》则借花露水讽喻了帝王的昏聩:

红袖香风,琼筵佳气,都异麝尘兰炷。吹馥欺花,偏要氤氲如许。喷罗绮、珍重堪嗤,惹蝶蜂、痴迷无数。甚扬州、十里繁华,美人认作金茎露。铜仙愁绪万缕。羞见璃琉满贮,泪零如雨。臭味差池,总觉恼人无语。记当时、滴粉搓酥,从此便、不须相妒。叹而今、柏上囊空,误求仙汉武。

汉代人相信神仙可以降露人间,饮服甘露能使人长生不老,汉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为求神仙降仙露,他下令在长安建章宫建造神明台,上面铸造一双手捧铜盘的铜仙人,以此求露,再由方士炼成仙丹,延年益寿。沈鹊应借用了这个典故,今昔对比,讽喻之意纤毫毕现。综观沈鹊应的咏物诗,“或是借物情自照,或是借物态寓理,总之给读者留下了穿透物表、深入境中的深邃空间,这样的词,也能意余言外”[2]564,而这言外之意,除了表露女词人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之外,也寄寓了一位女性知识分子入世的追求。

在沈鹊应之前也有以闺情词擅长的女作家,如被推举为“清代女词家中第一人”的吴藻,她的闺愁幽怨之作主要抒写婚姻不遇的哀伤和失落,如“忏旧愁、愁还翻新”(《寿楼春》),“病是愁根愁是叶”(《卖花声》),“一样有、笺愁句”(《酷相思》),“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点绛唇》),“春去还来,愁来不去,春奈愁何”(《柳梢青》)等等,以至于词人披露“十年心事”,得出的竟是“欲哭不成还强笑”的无比凄凉的感慨。沈鹊应的闺词中也不乏抒写离愁别绪的幽怨之作,但因其婚姻符合内心期盼,所以她并未像吴藻那样,词作中渗透着来自无言婚姻的挥不去、抹不掉的哀怨,她有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入世的理想,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她的词虽也有理想受挫时发出的岁月蹉跎、人生无常的慨叹,但绝非无病呻吟,而是情真意切,一唱三叹,具有很高的思想内涵。

作为生活在晚清的知识女性,沈鹊应对于时代有着敏感的自觉。其时正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之潮愈演愈烈之时,她所生活的环境,充溢着进步知识分子要求革故鼎新的呼声,耳濡目染,激发了沈鹊应御辱图强的激情。尤其作为林旭的妻子,被丈夫忧国忧民、尽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她走出了传统词作中闺情的藩篱,生出敢于涉入闺房之外的世界的豪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她的咏史抒怀之作中。如《浪淘沙·虬髯客传》:

越国意扬扬。不惜红妆。剧令深夜出严装。蹀躞叩门茅店里,颜色仓皇。慧眼识三郎。委地青长。虬髯顾盼思如狂。锁钥尽教将一妹,来佐秦王。

《虬髯客传》取材于唐传奇,李靖于隋末在长安谒见司空杨素,为杨素家伎红拂所倾慕,随之出奔,途中结识豪侠张虬髯,后同至太原,会见李世民。虬髯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非凡,自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之辅佐李世民成就霸业。李靖﹑红拂﹑虬髯三人,后人称之为“风尘三侠”。沈鹊应借用唐传奇故事,意指康有为、林旭等维新志士辅佐光绪皇帝实行新政,乃顺应民意、强国富民之举,具有民主性和进步性。《燕山亭·读〈列女传〉》:

薄晚寒闺,轻盈弱质,井水心情自守。触目惊心,栋折榱崩,何恤玉颜消瘦。针管慵拈,误几度、窗前停绣。回首。叹周道游观,将非君有。嗟彼女伴何知,把慷慨情怀,认萦丝藕。葵践兄亡,冷眼年来,已知大弓难彀。无限伤心,当商女、后庭歌奏。能否?比例似、无盐觅偶。

词人读《列女传》,心情沉寂,当政权崩溃、国家危难之际,有谁会怜惜红颜薄命?即使心忧国事,在当今形势下,抱负也难以施展。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将“商女式”女子的无知与齐宣王后无盐作对比,希望能再出现“无盐式”的女子,为治国安邦、救亡图存献计献策。可见,无论是《虬髯客传》,还是《读〈列女传〉》,都寄托了词人对国家中兴的期望,表现出她敏锐的政治觉悟和对国事的关注,具有强烈的民主性。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林旭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参预新政事宜。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军机四卿被捕入狱,七日后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林旭的殉国,给沈鹊应造成极大的精神冲击,她终日以泪洗面,抒写饱蘸血泪之词,“字字泣血,语语含悲”[2]562,“不施一些粉饰,全是朴素之词,为血泪所凝成。历代女词人悼夫之事,从未有如作者所写那样,丈夫是陷于不测之祸,为国事而死者”[3]419。王赓在《今传是楼诗话》中云:“君殁后,哀毁逾岁卒。所谓‘嘉名端合与孤孀’者,盖不胜惋惜之意矣。”[4]322词人一面缅怀林旭为国捐躯的未酬壮志,一面痛斥清廷的腐败昏庸,残害忠良,如《凄凉犯·墨梅》:

幽奇妙笔。传神处、横斜一片难折。水边竹外,无言独自,盈盈清绝。墨香染颊。任羌笛飞声自咽。但凄然、冰魂一缕,掩映夜深月。索笑人何处,弄蕊吹香,欢情销歇。罗浮梦断,思恹恹、怨怀谁说。洗尽残妆,入横幅馀姿更洁。有凝波、缥缈冷淡,不可接。

林旭殉国后,词人将满腔幽恨寄托于墨梅,“欢情销歇”,剩下的是已不可能再得到婚姻之爱的孤独,美好的生命失去了颜色和热度,字里行间渗透着哀怨,“冰魂一缕”,“罗浮梦断”。郭则沄在《清词玉屑》里评说此词:“借花自况,酸苦如揭。结拍则纯乎变徵之音矣!”[1]1067其最感人的悼亡之作当属《浪淘沙·悼晚翠》:

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到,云暗江头。绣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限泪,共水长流。

邓红梅认为,此词“最感慨悲咽的却是‘我已君休’这一句”,因为“林旭的壮志未酬之恨和自己虽生犹死的无望痛苦,写得令人透骨生寒”[2]563。郭则沄在《清词玉屑》里评说此词:“闻暾谷耗,赋《浪淘沙》述哀,字字沉痛,侍者哀之”[4]328。沈鹊应的咏史和悼亡之词,不再局限于描写个人的遭遇,而上升到了国家危亡、民族苦难的高度上,沈瑜庆在《〈崦楼遗稿〉题语》中云:“人之有诗,犹国之有史。国难板荡,不可无史;人虽流离,不能无诗,此崦楼之诗所由作也。过此以往,以怨悱之思,写其未亡之年月,其志可哀,其遇可悲。冯庵行矣,父唱子和,有不足为外人道者,亦藉以自摅其郁积也欤!”[4]305

沈鹊应的词作,不论思想性,还是艺术价值,在当时及以后的文坛上都具有相当的高度。其中重要的表现即是以情怀见长,如《角招·豫留别季兰三妹》:

春还又如何,一点离情暗逗。垂柳新愁相合就,悔却旧时何事厮守。别时尚久,早苦透。心花前后,明月低穿窗牖。听二十五弦声,问谁家还奏?相对。俱成消瘦。频年欢笑,化作愁盘袖。拟同拼撒手。行路迟迟,寸心难朽。思量僝僽。且共此、论文尊酒。休想长亭时候。天涯若比邻,君曾知否?

这是一首闺情词,鹊应描绘了一幅与亲人依依惜别的图景,但她没有像柳永那样,抒发离愁别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而是学作男儿的洒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深厚,江山难阻,勿在离别之时悲伤,鹊应将与季兰三妹依依惜别的离愁,以慷慨豪放的风格表达出来,思想性和艺术性甚高。除了以情感取胜,词人还擅长将典型性的动作和特征性的表情以一种长镜头式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空间的调度和视角的远近推拉,制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包蕴性空间,如《如梦令·帘钩》:

明月一弯新样。终日傍人帘幌。挂起玉纤纤,草色增人惆怅。低放。低放。莫对平芜凝望。

月亮意象向来寄托人的思念之情。或望月抒怀,表达对故人的想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或烘托悠闲自在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词人沈鹊应也不例外,在月光的映照下,她通过“挂起”和“低放”两个层次感极强的典型性动词,勾画出女子寂寞凝神的怅然之态,尤其“惆怅”一词,更描绘出尽在不言中的气氛。再比如沈鹊应《兰陵王·鸡声》中“梦初阁。残倦馀酲尚著”,《点绛唇·对镜》中“慵自梳头,怕见落”,《高阳台·怀蘋妹西洋女塾》中“危阑独倚斜阳下,似迢迢、一水蒹葭”,《解连环·用姜白石元韵代书寄棣先》中“被杨花千点,勾人离思”,《临江仙》中“小窗频倚独凝眸”等等,均惟妙惟肖,堪称传神。

同时,沈鹊应善于借用典故,融旧调入新词。如《点绛唇·春早犹寒》中“萱草难蠲忿”一句,借用西晋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合欢能让人消除郁愤,萱草能让人忘记忧愁,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而沈鹊应在词中却反其道而用之,萱草尚且难蠲忿,由此可感受到女词人内心由于思念而郁结的愤懑有多么浓烈。《西河·江州琵琶》“荻花瑟瑟夜江头”、“天涯沦落憔悴”则借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句,抒发“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英雄寞落之感,其中的“孤亭”,甚有渊源可考,宋代梅尧臣《会胜院沃洲亭》“孤亭一入野气深”,朱熹《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金代元好问《横波亭》“孤亭突兀插飞流”,尽显孤独寂寥之意,沈鹊应借用其旨,用意深远。而《渡江云·重九》中“茱萸遍插,分不到天涯”则借用了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写女词人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高阳台·怀蘋妹西洋女塾》中“欲寄鱼书”,则借用了《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中“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凤凰台上忆吹箫·忆菊花》中“家家黄叶堆门”则有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的韵味。

沈鹊应的词融汇了《诗经》中“比、兴”的传统。“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使难言的情状变得鲜明,抽象的事理变得易懂,比如《卫风·硕人》。沈鹊应的词中也不乏此种手法,如《鹧鸪天》中“钟山如黛照传巵”,《如梦令》中“岁月真如弹指”,《祝英台近》中“细认凝笑蛾眉”,《琵琶仙》中“圆比明珠,红疑起玉”等等,都体现了这一特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不论情感的抒写,还是景物的刻画,都跌宕有致,参差错落。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如《邶风·泉水》,就将水有源头和诗中离开父母而远嫁的女子见水思源、想念父母联系在一起。沈鹊应的词中也贯穿了“兴”的手法,比如《凄凉犯·墨梅》中“无言独自,盈盈清绝”、“入横幅馀姿更洁”等句,梅花花香四溢,却不能和心爱的人一起赏花,独自一人,即使生存环境恶劣,仍然不屈不挠,保持气节。梅花的“但凄然、冰魂一缕”,恰似词人浇注于墨梅的满腔幽恨。

邓红梅认为,沈鹊应“是晚清词坛上的异类”[2]561,她将沈鹊应与同为晚清词人的邓瑜、萧恒贞进行比较,虽同属晚清女词人,邓瑜对于由父亲和丈夫仕途冷落造成的生计艰难感触良深,再加上对自己婚姻生活的失望,她的词倾向于抒写对于母家的依恋和向往。如《乳燕飞》中“叹空炊、无米慈劳甚。长太息,恹恹病”,“回忆孩提真乐趣,二十余年一瞬。常漫把、思亲泪揾”等。萧恒贞则由于经济生活无忧,且和丈夫琴瑟和谐,故以闺情词擅长,但在内容上略显狭隘,“难以给人带来阅读的新意”[2]557,如《生查子·书所见》中“残荷红渐稀”、“秋梦无痕迹”,《苏幕遮·袁浦寓庐绛桃一株》中“嫩烘霞,娇腻雨,一树桃鬟,艳到红如许”等。与这两位词人相较,邓红梅认为,沈鹊应“不仅在生活经历上为前二人所难以追及,即使是词的题材的开放性和情思内容的时代性,也都为前二人所难以追并”[2]561。赵玉林在《沈鹊应殉夫》中写道,涛园有云:“人之有诗,犹国之有史。国难板荡,不可无史;人虽流离,不能无诗,此崦楼之诗所由作也。”呜呼!暾谷孟雅,皆当年吾闽之杰出青少年也。才华奕奕,劲节硁硁,彪炳千秋,可以无愧。今日辑缀遗诗,于宣扬我中华民族之优良传统不无裨助,岂只图不令故纸生蟫、名留死豹哉![5]10从这个意义上说,沈鹊应词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可称得上是晚清词坛上不可多得的精华,而从她词作前后风格内容的变化,也可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动和女性思想观念的变化脉络。

[1] 尤振中,尤以丁.清词纪事会评[M].合肥:黄山书社,1995.

[2] 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 钱仲联选注.清词三百首[M].长沙:岳麓书社,1992.

[4] 沈瑜庆,等.涛园集(外二种)[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5] 赵玉林.灵响居随笔[M].北京:中华诗词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石长平

The Research on Ci Poetry by Shen Queying

ZHAO Si-qi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As an important female Ci-poetry write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hen Queying’s poetry became quite different with her husband Lin Xu martyred. There were more bitterness in her early writings, but her later works was even overflowed with blood and tears. Her works had high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value, but also reflected the big changes of modern China and the thought trajectory of women then.

Shen Queying, Boudoir feelings and language, Ci-poetry, memorial ci

2015-11-15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近代中国女性观念在文学中的流变”(项目编号:2012032)。

赵思奇(1982—),女,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近代文学。

I206

A

1671-9824(2016)03-0059-05

猜你喜欢

词人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流派?
猜谜能手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孤馆寒窗夜无寐
虚实相生,真切含蓄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