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报纸校对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03-02长江日报湖北武汉430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

刘 谏(长江日报,湖北 武汉 430000)



新形势下报纸校对存在问题及对策

刘 谏
(长江日报,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随着新时代无纸化办公及网络发展的推进,新变化的校对行业面对新式原稿形式,传统意义上的原稿与相对应的校样被合二为一了,被模糊化了。校对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已不再是“核对原稿与要上报纸的稿件是否一致”,而是要从校样中找出存在的各类错误。目前校对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前,有原始手稿可以比对,由编辑对稿件进行初审,错误少;而现在,没有可供参考的原始稿件,这就对校对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校对人员从校样中找出各种错误。

关键词:数字化新形式;报纸校对;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在新媒体数字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对传统报纸校对工作带来多方面影响,如当前报纸校对人员需完成“成稿加工”到“信息分辨完善”的职能转变,这一要求的难点在于容不得半点疏忽,一旦出现差错则无法追悔,尤其是在科技报刊中表现得异常明显,以下将结合新形势下报纸校对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如何有效解决报纸校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新形势下报纸校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差错多样性

报纸上出现校对差错的原因由多种因素造成,其中大部分问题属于传统校对工作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而随着网络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又为校对工作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传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校对人员对某些字词句的意义不甚明确而导致出现差错,如“安详”错成“安祥”,“雄才大略”错成“雄材大略”;有的字则是受简化影响,如“陷阱”错成“陷井”,“杂沓”错成“杂踏”等等;有的字则是内容不准确,如“爱屋及乌”错成“爱乌及屋”,“僧敲月下门”错成“僧推月下门”,由于校对人员对某些生僻的古诗词中的词语使用频率存在误解,仅仅凭借读起来是否顺口进行校对,未进行彻底查阅资料才导致的错误。另外有些校对差错是由于校对人员对词语理解不彻底,如“鞠躬尽瘁”常常错成“鞠躬尽粹”,再如“肺腑之言”常常错成“肺腹之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其做出如下定义:肺腑代指内心,释义为出自于内心的,真诚的话语。而不是“肺腹”指人的具体器官。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和互联网给校对人员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很多新的差错也层出不穷,且错误难以发现,最为常见的差错为输入法差错,原稿作者使用五笔输入法时,经常将字形相似的字混淆,如将“勿忘我”错成“匆忘我”,将“花开堪折直须折”错成“花开堪近直须近”,这自然是作者在输入时按键错误所致。当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时,容易将同音字写错,如将“百花齐放”错成“白花齐放”,将“由于”错成“优于”。

此外,常见的差错还包括知识性差错,传统差错和新问题中均能发现知识性差错的影子,如我国常见地名更替,而校对人员对这些新的地名接收不及时所造成的错误,“瀛洲路”更名为“瀛州路”,“后湖社区”更名为“后湖街道办事处”等,一般情况下多习惯于用旧名称,导致差错出现。

由于校对人员认知水平各有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甚理解的问题,因此,校对人员还需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开阔视野,遇到不明了的问题多查阅文献,多翻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资料。

(二)报纸编辑工作缺乏规范

规范的新闻报纸报道一直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1.文字文章语言的不规范。文章报纸报道的主体要求必须准确、规范,可是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现象的普遍出现,使得报纸报道新闻的质量打折,公信力下降。

2.文章标题信息头的使用不规范。同样是信息文体,而有的标题有信息头,有的没有;同样的本地信息,标题信息头的标注方式要统一;对于来自其他媒体的信息,其标题信息头要有不同。

3.不规范统一的版权标识。没有统一的认识关于报纸版权身份的标识。虽然版权的排版应该紧随报纸标题之后,排在报纸的上半部,但是在具体排版上却非常混乱。还有,不规范的消息版权表达和随意简化消息来源及侵权。以上几点是现在新闻编辑工作不规范表现的几个方面。

三、针对新情况采取新对策

(一)强化校对责任机制

校对人员要具备严谨、细致的作风,充沛的精力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还需对各种新闻信息和新兴科技等基本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广阅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涉猎范围,双管齐下才能把握好校对工作的核心。对于专业性、技术性的常识关键在于日常工作积累,不要求“精”,但必须达到“清和广”,因为掌握各种专业技术知识以常人的精力难以达成,但对校对工作中的科技知识和新闻信息大致上应做到心中有数,明白是非道理,了解一般的科技术语,以科技报刊为例,牲畜饲养小偏方、蔬菜种植的温湿度控制、水产养殖的生长习性等知识需以原稿为参照,以校对人员自身知识为“准星”,将原稿差错和疑点通过询问作者或查阅文献进行纠正,达到对原稿和报纸负责的双重目的。

(二)着力控制源头

如今的稿件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原始稿件转变成电子稿件。按照给出的校对定义:“校对,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但想要报纸校对的质量提高,首先就要提高初始稿件的质量,这就要求记者在对初稿的撰写过程中对文字表达和遣词造句方面要精确,数字、日期、名字都要做到精准无误,不给后序工作人员埋下“错误炸弹”。对于稿件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地理名词运用,记者如若在原稿中将地名、路名、单位名等弄错搞混,而校对、编辑人员又不知情,这样的事实错误将难以得到纠正,更加无从质疑。尤其是人名,虽然现在强大的搜索软件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其中的错误也不少,如“宋代苏颂韩公廉等人创制了水运仪象台。”中的“韩公廉”在搜索软件中就有“韩公廉”和“韩工廉”两个,但查阅资料后发现只有“韩公廉”是正确的。然而这些“错误炸弹”只是上报排版发行后被读者阅读发现才“爆炸”。由此可见,从源头抓起消灭错误,应把好记者这第一关。

(三)提升校对人员的认知水平

1.逻辑思维与机械记忆结合。一位合格的报纸校对人员大脑中,至少需记忆5000左右的汉字信息和词汇固定用法,以及相关政策信息,此外还需大量存储报刊所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这就为校对人员工作增加了新的内涵,机械记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校对人员在用脑记忆的同时用心、用手,做到脑勤、手勤、心勤,养成随时做笔录的良好工作习惯,尤其是负责版面所刊登的重要资料,一定要注意剪贴保存,牢记常识性知识,明了规律性知识,长此以往必然会将校对工作触类旁通。

逻辑思维的高度与机械记忆的维度相辅相成,机械记忆的知识越丰富,逻辑思维水平越高,以温湿度的计量单位为例,温度以“℃”表示,湿度则以“%”表示,两种符号性质不同,若将其混淆后果可想而知,再如养鸡时在饲料中加醋可提升蛋鸡产蛋率,若原稿作者笔误将“醋”写成“蜡”,校对人员若缺乏这方面的常识,会给报刊造成校对不负责的不良影响。

2.重视语言知识积累。随着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大量引进,外文文献在报刊中已大量存在,这对报刊校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校对人员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了解常用单词的含义用法;其次需熟练掌握英语工具书籍的使用方法;再次要弄清原稿英文符号的书写规范标准;最后对校对完毕的符号和单词做好按图索骥,能迅速查阅其出处和所代表的含义,并积极做好笔录强化记忆。

3.关注多方面信息,扩大沟通范围。以新闻报刊校对工作为例,在日常工作中多方位思考问题尤为重要,原稿所反映的问题是否符合政策和法规需要从多方位、多视角去查证,如有些稿件是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与当时政策相符,但是否违背历史事实还需校对人员仔细查阅,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对稿件进行改动。随着无纸化采编系统的广泛应用,报纸校对工作中未被发现的差错往往隐藏得很深,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多提问、多关注、多探讨,在遇到模棱两可或语意不明的地方,要多与同事、总编、作者讨论,避免违背原稿本意造成差错。

四、结束语

随着传媒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报纸校对工作面临各项新挑战,今后所面对的各种新问题也会更加多样化,因此,校对人员需要与时俱进,见微知著,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类汇总,最大限度减少校对差错。

参考文献:

[1] 李伟.新技术条件下的报纸校对[J].新闻前哨,2013(10):77.

[2] 薛汉春.网络化时代报纸校对人员的责任心要求[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93,234.

[3] 桑丽凤,李玉娥.校对的职责不仅仅是找错别字[J].才智,2012(14):155.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190-02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