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法制节目中彰显人文情怀

2016-03-02孙延宁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电视策略

孙延宁

(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022)



浅析如何在法制节目中彰显人文情怀

孙延宁

(大连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022)

摘 要:近年来,法制节目在我国电视节目中得到长足发展。虽然法制节目的质量一直不断提高,但是仍有一些节目没有处理好理性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法制节目中,“说法”是手段,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关注人性,并希望观众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电视;法制节目;人文情怀;策略

目前,一些法制节目虽然受到广泛的好评,但是仍然还有一些法制节目并没有处理好理性与新闻之间的关系,只是单纯地报道案件的进展过程,或者一味地“说法”,说教气息浓厚,节目的可视性差。法制类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节目可以给观众带来启示,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节目时,多关注案例背后的人文情怀。

一、以人为本,拓宽选题范围

我们从“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往往会比仅凭法律条文的解说更能发现深层的问题。以大连广播电视台《法治新天地》为例,收视率最好和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板块就是《非常帮》。《非常帮》以记者帮忙的形式,解决观众面临的困难,调解冲突,化解矛盾。其中有一期《侄子,我不用你养老》。事件起因是一个农村残疾老人,原本和亲侄子签订了遗赠赡养协议,但老人认为侄子并未尽到赡养义务,要求撤销协议。记者并没有单纯进行调解,而是围绕矛盾争议展开调查,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老人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在最后,将几方约集在一起进行面对面调解之后,谈判未成功,几方不欢而散,腿部残疾的老人艰难地向屋外挪动,亲兄弟、亲侄子眼看着却无动于衷,记者背起老人,一路送到了院外的车上。这一背,和亲人之间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顿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人文主义情怀使节目更加有意义。

法律背后的鲜活人物让我们唏嘘不已,观众在观看节目时,会不自觉地与法律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情感对话。所以我们应当拓宽选题范围,迎合观众兴趣和需要,深入生活,选择与普通人日常生活关系紧密的法律题材,如:医患关系、婚姻与家庭、赡养与继承以及房屋产权问题等。这类题材能够充分彰显法律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对典型案例的解读与点评可以深化观众对法律的理解。即使需要特别“刺激”的暴力杀人等案件,也不要过分描述作案过程等细节问题,而要更多探讨造成悲剧的原因,从人性角度分析犯罪的深层原因,使观众透过案件思考人生,直视生活中的善与恶。

二、以人结构,深化节目内涵

大多数法制节目以法律为主,情感为辅,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只是起点缀作用。这种过分重视法理而轻视情理的节目构思,人工雕琢的痕迹太重,无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自然也难以引起观众的深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思路反转,以事件人物的命运与情感为主线,循着其心理的变化讲述案件的发展过程,引起观众的深思,带给观众警示。例如:《养女,请你离开我的家》,该期节目忠实记录了养父与养女的矛盾纠葛,展示了养父苦心孤诣养大了养女,养女却不走正路打骂养父的全过程。该期节目以养父的情感变化搭起了节目的结构,从深深的爱,到深深的失望,再到深深地恨,情感变化真实而又发人深省,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每一个案件当事人来说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甚至会对其人生造成重大影响。作为法制节目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就事说事,而是应当充分利用其资源,揭示当事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外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从而引导观众关注案件的案情、法理以及人物的情感与命运。将视野拓宽到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上,以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事件的症结,才能彰显法制节目的内涵。法制节目应当不断提升,实现由知识普及到法理人情并重的转变。只有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物命运和情感,迎合观众的兴趣和需求,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思,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人性化制作,维护伦理底线

人人生而平等,即使是犯罪者也应当受到尊重,况且尊重犯罪者可以使其改邪归正,弃恶扬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对于案件相关人员,要做好保护工作,不但要保护其人身安全,而且要保护其权利,维护其尊严。在《法治新天地》一期节目中,妻子在丈夫手机中发现了丈夫与小三拍摄的性爱视频,大闹要求离婚。妻子找到记者,全程向记者展示了性爱视频,要求“上电视曝光”。单从传播原理来说,这样的素材是极具震撼性的,经过模糊化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吸引收视的亮点。但是,处于人性化考虑,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栏目最后撤掉了相关视频素材,坚决维护媒体的伦理底线。

对于案件的受害人和家属,报道中,应当避免过分渲染现场的可怕气氛,以免给受害人和家属留下心理阴影。尤其不能在强奸、猥亵等犯罪案件中,过分描述受害人基本情况,或足以辨识出受害人的特征,否则将会构成侵权。对于公安、司法人员、证人等在维护其权利方面也要做出人性化的处理。因为公安、司法人员也是普通的公民,也享受安全权和隐私权,随意披露其信息是不正确的。实践中,证人、线人经常受到打击报复,因此要特别注意证人、线人的保护,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必要时要采用马赛克或者其他技术措施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节目的制作方式,否则稍有不慎就会给观众带来影响和伤害。例如,过分渲染杀人现场血腥的场面,会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恐惧,增加其不安全感。如果使用娱乐的手法,虽然获得观众短暂的笑声,但却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作为有责任心的电视人,应当将观众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那些过分渲染乱伦或者自杀内容的电视人,不仅没有责任心,更是缺乏社会良知。

法律不仅仅是我们维护正义的武器,其人文精神更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法制节目不仅仅是宣传法律,更重要的是追求人的自由、发展以及幸福。法制节目需要进一步强调其人文精神,引起观众共鸣和深思,从而透过案件看人生,直面善与恶。

参考文献:

[1] 多闻,于春生.以人文精神优化电视法制节目[J].中国电视,2014(08):74-75.

[2] 陈豪.法制电视节目中的人文关注[J].交流之窗,2015 (02):66.

作者简介:孙延宁(1980—),男,黑龙江人,大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记者、主持人,研究方向:记者,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170-01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电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