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录片中的播音美学

2016-03-02毛锐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合肥230071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时间纪录片美学

毛锐红(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71)



浅谈记录片中的播音美学

毛锐红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71)

摘 要:纪录片是关于时间的艺术,时间既是它夸耀的财富,也是它裹身前行的外衣。纪录片所记录的人和事构成了一部社会史的某些章节,而记录的方式则留下一道美学的印迹。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正因如此,纪录片节目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备受观众的重视,常常被称作主流节目。电视播音只有提高自身的美学价值,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地位,获得受众的关注和认可。纪录片播音是播音创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理由去探索发现纪录片播音的美学规律。

关键词:纪录片;时间;艺术;美学

电视专题、纪录片大部分是以深度展现为主的节目形式,其配音尤其是纪录片的播音,不同于广播播音,也不同于电视时政新闻的播音。它比广播新闻播音的语言更加灵活、更富于变化,比电视新闻片的配音更有艺术的美感,语言处理的技巧性更强,表达的语态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

一、美学与播音艺术

(一)美学概述

在当今这个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本身向我们提出或提示了种种新的课题和选题,常常推动我们去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以推动各类学科的发展,播音学科也不例外。笔者把纪录片播音作为鉴赏的原型,通过美学维度的分析,获得美的理想。

(二)纪录片播音艺术概述

播音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从广义上讲,播音是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传播信息活动。从狭义上讲,播音是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无论是哪个角度考虑,播音活动的创作手段都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

播音员和主持人一般在镜头前或者话筒前工作,播音员必须想象对象的存在。这是交流对象的虚拟性。播音语言要通过话筒,这要求声音必须集中。只有这样,声音才能在信号压缩或者放大的情况下不走样。每个播音员的声像不同,也就造就了播音员不同的风格。这种声像性的展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电视播音员的创作活动应有更高的要求。播音具有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创作和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总结了播音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纪录片播音有声语言的美学意义

语言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学而能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数人认为,有声语言没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更有人对播音这门学科嗤之以鼻。口耳之学确实是一种学问,而且是很大的学问。我们在使用时,要发现它的美,这是播音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声音美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它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言语主要由它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心理基础三方面构成。

纪录片播音中,在播音员的形象能让观众接受的前提下,声音就成为观众接受的第一层面的要素了。纪录片播音的有声语言依据文字稿件而产生,它不但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担负着普通话审美示范的作用。纪录片播音要求播音员的普通话必须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是纪录片被受众接受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受众审美的前提。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把北方语言当做基础的方言,以简单明了的现代白话文的相关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沟通语。使用普通话能使交流的时候少一些不必要的障碍。纪录片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广播纪录片工作者,播音员的创作必须通过声音体现。我们在播音学里所说的言语不同于一般的口语,播音员在传播中没有实际的交流对象,只能通过感受想象受众的人数、与自己的距离等。语言负载的信息量大,有声语言要通过电子传媒的手段进行传输,这或多或少地会对有声语言产生干扰,因此播音员必须对语音的清晰度加以弥补。

从美学的维度来看,“吐字归音”是纪录片播音语言的技术要求,“字正腔圆”是纪录片播音语言的审美要求。纪录片播音有声语言符号的产生必须具有美感作用。

电视媒体通过言语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作为艺术创作活动,纪录片播音活动既要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也要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内容。人的感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没有音乐,没有形式美,那耳朵和眼睛怎样产生美感呢?如何把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不打折扣地产生相应的美感,这取决于播音员的美学素养和语言功力。一切的核心是播音的情感。

(二)情感美

情感是有声语言和副语言创作的核心。播音创作的核心是以情感人。情感是艺术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情感在审美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播音情感”,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的具体感受引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状态,是播音员深化语言认识的产物。播音员只有让自己的情感动起来,随着文字稿件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激发自己的播讲愿望。在情感表达中,播音员的情感难免和电视台的情感有一定差距,在这个时候,播音员要做到小我服从大我,以大局利益为重。在追求审美的过程中,纪录片播音员必须认真做好情感酝酿工作,才能达到美学追求。这个酝酿情感的过程首先就是备稿的过程。

纪录片播音是广播电视媒介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纪录片播音是否规范准确,直接影响播音质量。播音前的备稿工作是纪录片规范准确的前提和基础,每一篇稿件的备稿过程也是纪录片播音创作具体化的过程。从纪录片广播语言技能来看,在广播之前接触手稿

的背景,能够快速触发播音员的情感,加强播音员的内心感受,使纪录片通过播音员的口语顺利表达出来。联系背景时,理解所涉及的事实有桥梁的作用。如果不考虑环境和特定的背景,那么就达不到宣传的效果,更不用说激发观众。现代纪录片的媒体信息量不断增大。很多播音员忽略了这一点,注重纪录片的数量,却忽视了纪录片的质量,播出的纪录片稿件没有指向性,也无法达到鼓舞、教育受众的目的。结合相关背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增强播音员的语言表达欲望的作用,使播音员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也使镜头前的观众更愿意收听。

播音员应当注意,每部片子找准了与基调相适应的用声感觉后,还应随具体的解说任务、要求进行调整,根据其需要决定调整的幅度大小。解说用声一般要比广播低,也低于电视新闻口播。否则,就会有语言浮出画面之感。千万不可什么基调、类型的片子解说都使用一种声音,保持在一个共鸣点或一种音量上。那样,播不出多样、完美的解说。播音员应对自己声音的运用有所设计与考虑,因为二者不完全自动化。解说音色的选择与使用也应在设计之列。刚与柔、明与暗等性质应依片类、解说气质、解说身份及情感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

三、结论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播音主持艺术是语言的艺术化体现,应该被列入美学研究的范畴。纪录片播音、播读的是纪录片事实,既不是文学佳品,也不是表演台词,不需要情感,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声语言的审美必须遵循“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提升路径。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尺度的播音作品,才有可能达到传播效果,使观众产生共鸣。有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社会需要正确的引导,媒体需要自己有一个美的标准。播音员主持人是纪录片工作者,担负着传递信息的任务,他们应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在播音中给大众传递美,从而影响社会。播音员主持人只有自身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才能传递给他人美的东西。播音美学领域的研究很有魅力,它关乎社会精神体系的建设效果。

作者简介:毛锐红(1968—),安徽桐城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一级播音员,著名音乐节目主持人,编辑,就职于安徽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曾经主持节目:《中国原创地带》、《摇滚DJ》、《音乐主张》、《金曲大本营》、《热力调频》、《音乐无极限》、《九度音乐空间》等,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

中图分类号:J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135-01

猜你喜欢

时间纪录片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纯白美学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