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益智类真人秀大会

周 磊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浅析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

周磊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400065)

《百家讲坛》热潮后,电视文化节目一度沉寂,随着2013年《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到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在收视率和口碑上的成功,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显 然已经成为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方向。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的成功,在于其始终以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普及为核心,综合了真人秀、益智答题、对话访谈等节目元素,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和节目寓教于乐的娱乐效果。

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文化;综合性;参与性;娱乐性

2016年上半年,在各大综艺节目的重重包围中,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突破重围,无论是在收视率、观众的口碑,还是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事实上,自2013年的《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到此后的《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直至2016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批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的出现,让《百家讲坛》后一度沉寂的电视文化节目焕发了生机。对这一系列电视文化节目加以解析不难发现,以知识普及、提升文化品位为内核,综合不同节目类型的节目形态,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互动,适当添加娱乐性元素是其共通之处,这也代表了电视文化节目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一、文化性——节目内核

从内涵角度看,尽管所有的电视节目在广义上都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活动及成果,但电视文化节目主要指能够明确表达一定文化信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提升大众审美品位与思想水平为主要宗旨和功能的,有深刻内涵和品位的电视节目。从外延上看,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基本以传播知识、表达观点、深化认识为特征,依赖观众的理性认识与理性思维,与以唱歌、跳舞等舞台表演为主的文艺节目有所区别。因此,无论在节目形式上有多大的变化,文化节目的内核是不离其宗的,即以文化信息的知识性传播为基础,这是其作为一个节目类型的核心特质。

益智即知识普及,是整个节目存在的基础与核心。在节目板块设计中,这类型节目都采取了以问答的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如《汉字英雄》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对汉字的读音、书写与意思等基本知识点的考察为基础;《中华好诗词》与《中国诗词大会》主要围绕古代诗词作品的背诵和释义展开。可以说,益智问答的形式决定了这类文化节目在传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知识普及点状化的特点。

然而,电视文化节目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文化知识进行普及性的传播,还应当引导观众在此基础上去品位与感受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蕴藏的美和文化内涵,去对历史、时代、社会、人生及人性进行探索与追求,去思考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在更开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建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田本相在《电视文化学》一书中谈到电视文化的功能时,这样表述道:“电视文化,可以说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这两种文明物化现象的特定反映,它不但具有自身的物质结构、表现形态,而且具有它特有的产品,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巨大的作用”。[1]因此,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大多采取了嘉宾点评与制作相关背景短片的方式,来弥补益智问答的节目形式所带来的文化普及过于平面化、点状化的不足,通过嘉宾的适时引导与启发来拓展观众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审美品位与认识水平。由此,嘉宾的表现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蒙曼、康震、王立群等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妙语连珠,以及与主持人董卿的默契配合,提升了整个节目的文化品位。

二、综合性——融合多种节目形态

从当下整个电视节目的发展来看,混合性的节目形态早已成为主流。2000年后,现代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席卷全球,而真人秀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对个体行为表现的纪录为核心,将不同节目元素注入其中。例如,《老大哥》将真人秀与游戏竞技、访谈相结合;《流言终结者》将真人秀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等。而这几年我国通过购买版权引进,并取得成功的一些综艺节目更是将综合性演绎到了极致。例如,《爸爸去哪儿》混合了明星真人秀、旅游、美食、游戏竞技、访谈、亲子互动等节目形态,而《奔跑吧,兄弟》则将明星真人秀、表演、旅游、游戏竞技等融为一体。

与电视访谈节目、益智节目、新闻节目等节目类型不同,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的基本形态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只要承载文化信息的传达,文化节目在形态上完全能够博采众家之长。正是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将益智答题、竞赛、文化常识评析与真人秀相结合,使节目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以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普及为核心,将游戏竞技类节目的悬念感与竞争性、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感与娱乐性、脱口秀节目的妙语连珠与深度解析有机结合,使整个节目张弛有度,寓教于乐,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事实上,其他类型的文化节目也在节目形态上进行着探索,如因为收视不佳而不得不进行改版的《文化访谈录》(后改为《文化视点》),呈现为集访谈、表演等形式于一体的电视杂志性节目。而如《寻宝》《一槌定音》这样的收藏鉴定类节目,实际上也融入了真人秀、竞赛等节目元素。2014年,河北卫视推出的一档展现中华民俗文化和百姓文化的优良传统的节目《文化杂货铺》,更是创新性地将脱口秀与情景剧相结合。

相比单一的节目形态,综合性的电视文化节目在节目形式上显然更灵活多变,功能性更全面,更能保持节目的新鲜感,满足观众的多种审美期待。

三、参与性——让观众成为节目的一部分

电视媒介以视听与影像传播为基础和特征,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也具有信息随着图像的变化转瞬即逝的特点。当内涵丰富、具有明显理性色彩的文化信息借由电视这一媒介进行传播时,所遭遇到的一大困境便是,一方面,电视图像的运动感很难留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记录、思考与品位所获得的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文化信息的单向传播尽管有利于所传递信息的完整性、理论性与深度,但又很难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电视文化节目必须通过强化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来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其一,对全国观众进行选拔,挑选一部分观众到节目现场参与录制,并使其成为节目进程的重要组成,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来自各地的中学生,《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从全国甄选出的100位诗词达人等。尽管来到节目现场,参与现场互动的观众人数有限,但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这些观众分别代表了某一地区、某一年龄段、某一职业背景的人群,在客观上能够引发与其有共同背景的观众对节目加以关注,并产生收看的兴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类型节目的成功就在于发动了全国的中学生来参与,而每一个中学生背后是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潜在收视人群,这在无形中放大了节目的关注度,起到了节目推广的效果。

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还体现在借助新媒体调动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节目进程。当下,很多电视节目都会发动观众利用微信、微博发表观点,与主持人或嘉宾进行实时互动。电视文化节目,尤其是益智答题类的节目因其一问一答的节目形态,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深入地参与节目提供了可能。《汉字英雄》在这方面就进行了很好的示范。河南卫视与爱奇艺合作,不仅实现了节目的多媒体联动同步播出,还开发出了《汉字英雄》的应用软件游戏。当节目在电视台与爱奇艺进行直播时,观众进入游戏的“直播互动”界面,就能与现场参赛选手一起实时答题,与选手分享紧张、快乐的情绪。

事实上,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参与性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如可以借助新媒体发起话题以增加节目的关注度,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让观众与嘉宾进行实时互动;剪辑视频片段进行网络“病毒式”宣传;在整个节目的播放周期,举行一些有奖活动,如发动观众制作与诗词相关的短片等。

四、娱乐性——增强节目的可看性

当文化信息被置于电视这一平台进行传播时,必须适应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性。作为一种媒介,只有当传播的信息传达给受众,为受众所接收,才算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因此,电视文化节目的制作必然要面向大众而展开,必须要采取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满足大众的收视需求,也就是传播学上的“受众即市场”。

“受众即市场”的观点认为,传媒活动本身具有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作为大众传媒对象的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成为传媒活动的消费者。[2]因此,商品制造以购买者的需求为基础,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必须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为重要标准。尽管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兼具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同时传播者本身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我们不能以简单的买卖关系来形容大众传播的传播与接受双方。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要求电视节目在策划与制作过程中必须把观众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电视文化节目尽管以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的承载为旨归,但在节目形态上应尽量考虑到电视观众的审美方式和接受方式,寓教于乐,融入娱乐性元素以实现更大化的传播效果。

回顾2000年以来的电视文化节目,凡是在收视和口碑上获得双赢,具有较强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节目,几乎都具备了明确的娱乐元素。《百家讲坛》的成功与其讲座题材的大众化、通俗化甚至娱乐化倾向,以及具有趣味的讲故事的表现方式有关;《一槌定音》《寻宝》等收藏鉴宝类节目,将持宝人或夺宝人在镜头前的真实表现作为卖点,并通过设置重重悬念吸引观众的眼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等真人益智类节目,一方面以竞赛答题的方式来传播文化信息,在一问一答中,紧紧扣动观众的心弦;另一方面,其大量运用真人秀节目的创作元素来为传统的益智类节目增加看点,强化其娱乐性。例如,在具体拍摄制作时,节目往往参照了真人秀节目的表现手法,运用多镜头、多角度、特写与跟拍等方式力图捕捉到每一个细节,营造出一种竞赛的临场感与紧张感。参赛选手的自我介绍、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在镜头下的一举一动,让选手的个性特质日趋鲜明,从而建立起选手与观众之间的某种情感联系。不少真人益智类文化节目的参赛选手都成为“小明星”,如《中国诗词大会》仅仅7岁的参赛选手李尚容、16岁的才女李子琳等,他们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究竟有怎样的表现也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成为观众观看节目的兴趣点与期待点所在。此外,节目中主持人与评委、主持人与参赛选手、评委与参赛选手之间的互动,语言轻松幽默、妙趣横生,既调节了竞赛所带来的紧张感,又为节目平添了几分欢快的色彩。

必须指出的是,当我们将娱乐元素融入电视文化节目时,必须警惕“泛娱乐化”倾向,不能为了娱乐而娱乐,电视文化节目作为一定文化信息的载体这一本质不能动摇。

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了《广电总局将加强电视上星综合节目管理》文件,2013年,又再次向各大卫视下达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被媒体称为“限娱令”。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限娱令”与习主席的讲话,在客观上为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真人益智类电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也证明,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文化内涵与娱乐性的电视文化节目,能够在综艺节目与电视剧的重围之下走出自己的一条发展之路。

[1] 田本相.电视文化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8.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77.

G222

A

1674-8883(2016)17-0106-02

周磊(1977—),女,重庆人,西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从事《影视英语》《西方文学》等课程教学,曾参与《电视节目解析》一书的编写工作。

猜你喜欢

益智类真人秀大会
浅析益智类节目的教育意义和知识观呈现
益智类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WAIC与WIC大会简介
浅析益智类节目的创新性与品牌价值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益智类体育项目在银川市中小学普及和推广的研究①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