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2016-03-02温雅
温 雅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论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温雅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宜州546300)
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党报作为其子系统也必然受到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环境;变化
一、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44个少数民族以单一民族或多民族联合的形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1]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源头始于1905年,内蒙古创办了第一种民族报道的报纸《婴报》。[2]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报道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据统计,“2000年全国有少数民族文字报纸84种,总印数10116份”,[3]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基本上覆盖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新闻报道宣传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统一,保障社会稳定。
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从数量、规模方面都相对欠发达,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是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党报作为其子系统也必然受到影响,了解分析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环境对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由于新闻传播反映对象的丰富性,以及和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紧密联系,因此,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同研究其他历史新闻传播学一样,都离不开各个时期的政治斗争史、政治发展史和生产斗争史、经济发展史等”,[4]同样,研究新时期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也离不开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
(一)政治环境的变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汉族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杂居着不少汉族。[5]这一基本国情说明少数民族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呈现出个性化特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基本国策。少数民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方方面面。
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自出现少数民族区域报刊开始,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就履行着基本职责。从过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紧紧围绕着宣传国家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展开。时刻牢记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独特使命,通过各种新闻题材的报道向受众宣传少数民族政策,推进国家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展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越发复杂的形势对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下,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严重危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危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件。特别是2008年“3·14”西藏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2009年“7·5” 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样恶劣的事件,危害了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多种传播手段,对国内媒体覆盖率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信息渗透。通过免费发放全波段钟控(调频、中波、短波)收音机,且经过改装和定频、定时,主要收听“自由亚洲电台”、挪威“自由西藏之声”等,干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6]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少数分裂分子的破坏行为,滋长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此时,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体的作用被凸显出来。不管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还是常规新闻报道中,都应意识到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核心精神传播到广大受众中,促使少数民族群众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
(二)经济环境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仍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较早发展起来,相较西部地区更为发达。而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又极具特点,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左右。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物质需求较精神需求更强烈,接触的精神产品较少,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媒体。
1999年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激发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这项政策给西部广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强调在此基础上民族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快而好地发展起来。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同时,也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生存环境。一方面,自“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理念提出之后,新闻媒体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紧密的联系。随着媒介经济观念的进一步推进,新闻媒体市场运作亦形成常态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媒介经济水平,因此,相对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的数量和规模都相当有限,但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少数民族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描述的,人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由低至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生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也逐步改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此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正是输出精神产品的一大来源。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对发展地区经济、缩小发展距离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文化环境的变化
经过长期的累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甚至是文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记录下丰富的少数民族史料,形成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少数民族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较为突出的有各少数民族独有的节庆,以广西区域为例,就有仫佬族 “依饭节”、壮族“蚂拐节”、毛南族“分龙节”等多种节日;有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礼仪及婚丧嫁娶等方面;还有在生活中创造出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仍以广西区域为例,如“刘三姐”的传说、编排成的“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花山壁画以及三江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等。这些对于国家、民族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成果。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环境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流动性和包容性空前强大,并且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呈现快餐化现象。面对这样的文化环境,少数民族文化即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拥有极高的价值,在强有力的文化流动中能被更多的人了解、接触、认识,能通过更多的渠道流传开来,增加对外交流,增加其影响力。同时,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也面临着流失的危险,首先,大量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较为单薄,传承的人力物力都很薄弱,使得很多独特技艺都面临消失的境地。其次,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年轻一代对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追捧空前高涨,导致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冷落。
面对这样的文化环境,媒体应承担起文化继承发展的责任。这也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就明确提出,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以及社会遗产传承功能。[7]这就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大众传播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主流媒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方面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从而搭建起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技术环境的变化
新媒体的加入改变了原有媒介格局,传统媒体受到严重冲击,与新媒体一起寻求媒介融合发展的道路。新媒体迅猛发展,网络、手机迅速进入人们生活,并成为主要媒介。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90.1%。[8]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接触时间增多,并且接触的方式非常多样化。
少数民族多处于边远地区,传统媒体的覆盖率相对薄弱,但是网络的普及逐渐实现了“地球村”的概念,少数民族地区的受众也能轻易通过网络接触外面的世界,向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展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经受不小的冲击,媒介渠道拓宽内容增加,使得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逐渐降低。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的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其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都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少数民族受众对信息内容需求的增加与传统媒体信息输出有限的量也形成了明显的矛盾,即少数民族新闻媒体的信息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需求。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新闻传播工作将更加艰巨。
当然,任何一种因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相互影响,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宏观环境共同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新闻传播工作。因此,应综合考量宏观环境的变化给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带来的影响,从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工作力度,形成有特色的新闻传播活动。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
环境的日益复杂给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少数民族地区媒体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影响尤为明显。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相对封闭的环境逐渐瓦解,开放性环境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新闻传播的内容。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少数民族地区党报要坚守其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基本职责,新闻传播内容坚持宣传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民族统一,同时,逐步改变少数民族地区党报新闻传播单一性局面,从内容上丰富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内容。其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给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带来了新生机。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信息的生产在翻倍的增加,具体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产品需求量明显增加,这就意味着给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在信息生产方面扩展了空间。以受众为核心的传播理念在现今逐渐被提倡,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需求,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党报的重要任务,根据需求调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策略。其三,随着媒介融合技术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党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媒体的主力军是变革的重点对象,媒介融合的步伐不可逆转。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将从形式上内容上与新媒体接轨,进一步贴近受众,加强其传播效果,同时,加强少数民族特有的信息内容的输出,提升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增强其认同感。
综上所述,新世纪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媒介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必然受到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党报作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正视环境的变化给媒体新闻传播活动带来的影响,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策略,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安定团结,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认同感。
[1] 王建,金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三个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方面重要论述系列论文之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4):2-7.
[2] 刘迎新.少数民族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32-135.
[3] 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112.
[4] 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13.
[5] 赵飞.深刻认识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牢牢把握民族工作正确方向的前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方面重要论述系列论文之三[J].黑龙江民族化刊,2014(6):1-4.
[6] 钟克勋.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的互补效应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5):111-114.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
[8]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2016-01-22.
G216
A
1674-8883(2016)17-0009-02
本论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形象构建及与变迁——新时期广西主流纸媒体少数民族报道研究”(KY2015LX360)成果;2015年河池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新世纪《河池日报》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特征及价值取向研究”(2015XW0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