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视角下的中国近代体育

2016-03-02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全运会体育项目上海

李 澹 殷 勤(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新闻报》视角下的中国近代体育

李 澹 殷 勤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摘 要:《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影响力巨大的报纸,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很有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利用《新闻报》的相关资料去探究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规律,通过它的视角来评论和分析近代体育的发展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报》;近代体育研究

《新闻报》是中国近代史上上海地区的著名中文报纸,曾与《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齐名,由绅商张叔和、袁春洲等人与西方人合资创办。初期美国人Danforth为总董,英国人Ferries为总理,第一任华人经理袁春洲。聘原《申报》副主笔、《沪报》主笔蔡尔康为该报主笔。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发行。每日出报,即使周末、节假日也照常出版。上海解放后停刊。

本文力图采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新闻报》1930年的系列体育报道进行研究,旨在揭示20世纪30年代《新闻报》体育报道的特点和框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期间以《新闻报》为例的我国内地报刊体育报道的总体规律、大致趋势和特征及框架,为当代体育报道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体育报道在新时期取得新的突破与成就。

一、开眼看世界

《新闻报》一直非常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为此设置了很多描绘国外,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体育知识、体育文化及体育科学的栏目。通过介绍众多具有海外特色的体育项目和西方国家的体育发展状况,同读者一起分享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体育科学理念。《新闻报》好像一只包罗万象的望远镜,吸引了中国广大民众求知的目光,开拓了底层老百姓的视野。

该报纸的众多体育报道中,编者还经常为读者介绍欧美先进国家,如英、法、美等国的特色体育项目。如拉克洛斯球和杖球,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曲棍球和板球。迄今为止,这两项运动仍然风靡世界各国,却依旧不被中国人所熟悉。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新闻报》就已经向上海地区的居民详尽地描述了这两项欧美传统运动项目的历史、规则,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报道。

除了这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新闻报》还向读者普及并详细讲解了海外体育组织的架构和发展情况,如远东运动会、万国足球锦标赛。

二、普及多种体育项目

《新闻报》1930年的报道中,关注最多的体育项目是球类运动,主要是足球、篮球,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冰上运动、水上项目及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报道极少。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新闻报》的体育报道框架上以片面性报道为主。即对当时群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和开展情况较为普遍的运动项目进行重点报道,特别是反响热烈的社会体育项目报道最多,而其他参与锻炼较少的项目则鲜有涉及。

三、宣传重大体育赛事

《新闻报》增设“体育专栏”,报道各类比赛消息,以球类及田径类比赛为主,对运动爱好者投其所好。其中包括全国运动会、远东运动会、万国足球锦标赛、中华足球会赛在内的众多重大体育赛事得以普及。

以全国运动会为例,第四届全运会于1930年在杭州举行。这是国民政府建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盛会,所以上至政府首脑,下至平民百姓,对此都特别重视,力求通过兴办此届全运会来体现建国、强国的精神。《新闻报》对此次全运会的报道,提前一个月进行前期造势,通告筹备,公布大会举办时间、地点,介绍运动项目。大会开幕式当天,对开幕式盛况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介绍与会嘉宾代表,特别提及国民政府主席、夫人等均亲临会场。全运会开赛期间的参赛队伍、参赛单位、参赛人数都有提及,对男、女子比赛项目都进行了精确的介绍与报道。赛场情况和比赛结果的报道亦精彩绝伦、精准无差。

四、关注社会体育

1930的上海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化,人们对体育生活的诉求也越来越大。20世纪30年代举办的一系列中华足球会比赛、西青篮球会等比赛,学生、军人、警察、商人、医生、工人等社会各界人士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参加体育锻炼、进行社会体育活动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尚且休闲。其中以学生、工人为主,军人、警察等公务人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较为积极,多次在比赛中摘得桂冠。并且,由于职业领域的不同,各界人士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动机、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参与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以日常锻炼、体育课、校内体育比赛、自发组织的学生体育社团和参加球队为主。因为学生的业余时间较为充裕,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也是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最普遍的方式。

工人作为社会底层居民,实际上是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资本的,理论上他们应该较少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然而,事实上工人阶级却成了体育运动参与群体的中坚力量,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休闲、时尚的生活方式,对工人阶级的娱乐形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工人参与体育活动同样也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运动水平非常有限,无法企及全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大奖,工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将运动、锻炼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工作之余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朕宇.《新闻报》广告与近代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 肖鸿波.《申报》77年体育报道研究(1872-1949)[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 姚颖冲.甲午战争期间的《新闻报》舆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况落华.《新闻报》视野下的义和团运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 邵绿.都市化进程中《时报》的转型(1921-1939)[D].上海:复旦大学,2013.

[6] 王彦.关于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7] 李挺之.《中国体育报》08奥运后社会体育报道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8] 赵真.《新闻报》经济理念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3-0047-01

猜你喜欢

全运会体育项目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