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妙语论英雄
——由《草船借箭》说开去
2016-03-02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郭成海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郭成海
雅言妙语论英雄
——由《草船借箭》说开去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郭成海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原著的兴趣。充分阅读经典语段,积累好词佳句。
2.以朗读促理解,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并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等阅读文章的能力。
3.感悟经典语段,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意识,感受英雄的情怀,积蓄正能量,积极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充分阅读、积累经典语句,并学以致用。
2.感悟经典语段,体会、感受大英雄的情怀。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用“蒙书法”和借助朗读、参看注释等方法读懂古文及经典语句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妒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英雄
(出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师:这段话出自谁之口?(适机引出:《三国演义》曹操之语)是啊,大英雄当如此也。上学期同学们学习过一篇取材于《三国演义》的课文叫——(生接)《草船借箭》。
今天我们由这位“草船借箭”的大英雄说开去。这节课希望同学们“雅言妙语论英雄”。生读课题,师引学生一起恭敬板书“诸葛亮”。再来感受一下他的“雄才伟略”。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英雄”开头,引出学生曾经熟悉的课文内容,唤醒回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拓展阅读——品英雄
1.引导学生回顾《草船借箭》并思考:
(师出示: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哪些英雄才能让周瑜更加“妒忌”?)
(生说预设)神机妙算,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识人心等。
师:这就叫“诸葛亮草船借箭,好一回神机妙算”。周瑜输得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2.由“妒忌”引出诸葛亮之前所做的事情,从而引来周瑜的“妒忌”。
(师出示:“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师:这是诸葛亮在含沙射影地批评——周瑜。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赤壁大战”期间。那诸葛亮身负使命、出使东吴的过程中还做了哪些事让周瑜心生嫉恨?
3.引导学生列出在“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所做的几件事情引起周瑜的妒忌。
(生说预设)借东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
师:我们常说:看一个人是不是英雄,要看他打败了什么样的对手。要“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个戏才好看。如果说“三顾茅庐”等还是“耳听为虚”,那么这几个故事就是“眼见为实”了。
4.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智激周瑜、借东风孔明回归”等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5.巧妙引导学生介绍“赤壁大战”时两军的各项对比。以朗读的轻重变化,让学生体会两军在战前的悬殊实力,并体会重要的写文章的方法——铺垫。
师:说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就不得不说“赤壁大战”。俗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要有舞台,才能凸显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6.引导学生品读“诸葛亮舌战群儒”。
(师出示“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东吴七位谋士的表现)
引导学生“通过结果来想象过程”,以语音语调的变化和简洁直观的课件来品味诸葛亮的“唇枪舌剑,口诛笔伐”。
7.引导学生细品“诸葛亮智激周瑜”。分别出示阅读要求,介绍阅读方法——蒙书法,并出示一些古词语的解释,以此降低阅读难度。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老师适机引导学生“以读促悟”,通过朗读的多种变化再次“品味”诸葛亮的“智激”周瑜。(引导体会“反衬法”。周瑜越是生气,“诸葛亮智激周瑜”就越成功)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读补充拓展的经典语句及裁剪的《三国演义》“原文”,用“原汁原味”的原文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并教方法,附解词,以梯度阅读的方法,减缓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畅所欲言——赞英雄
1.生看课件自由说“火烧赤壁”的感悟。
(生说预设)火势熊熊,大火猛烈,惨烈,惨不忍睹,大获全胜等。
师:一场大火是铺天盖地呀!这场震铄古今的战役最终以曹操大败而告终。从此天下三分,三足鼎立。这场战役既成就了周瑜,也成就了——(生)诸葛亮。真可谓:天下英雄谁敌手?谈笑间——(生接)樯橹灰飞烟灭!
2.生再读:“夫英雄者……”用经典的语句再次赞美英雄。
师引导感悟: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德艺双馨”。此信是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希望儿子高瞻远瞩。
3.师总结并补充板书形成一个圆月。
师过渡:诸葛亮就如这轮满月,光耀千秋万代!照耀在历史的天空,闪耀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无比骄傲自豪。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为宗旨,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心中所悟,心中所存”都充分地释放出来,读写结合,点面结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来表达对诸葛亮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四、真情感悟——敬英雄
1.师以康熙之语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为国家、为百姓的情怀。
(师出示康熙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师引导学生读此句并思考:诸葛亮身为丞相会为国事、为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生说预设)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管好权力,惩治腐败;做事公平公正公开,任用贤臣等。
师(过渡):诸葛亮深深地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难怪思贤若渴的康熙大帝扼腕叹息:“如能得到此人的辅佐,何愁天下不定,大业不成啊!”
2.学生随意说感受。
师(引):这声音“催人泪下,令人感奋”。这是一位千古贤相的忠诚誓言,这是一名烈烈忠勇的心灵告白,这是一首堂堂正正的正气之歌。
(生说预设)脉脉柔情,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坦坦荡荡,清清白白,上不愧江山社稷,下不愧黎民百姓等。
3.反复吟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升华感情。(师出示并请全体起立读这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思、读——悟”为基础,熟读成诵,熟读思悟。经过这样的引读,师生共同把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对诸葛亮的敬意,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诸葛亮耿耿赤诚、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升华情感——惜英雄
师(总结):一曲长歌戛然而止,一代贤臣飘然仙逝,高山仰止,天地动容。(出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书法版,并让主题音乐响起)就像这首《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一样: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千百年过去了,当历史的一页随风飘去,留存在我们内心的,或感动,或深思,这些英雄的故事也会在某个瞬间温暖着我们。也许这就是名著的魅力,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无限精彩,尽在《三国演义》。
【设计意图】课至此,经过多个环节,学生的情绪已经水到渠成,有余音绕梁之妙,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升华情感,产生浓厚的阅读原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