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级组“三生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6-03-0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陈岗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陈岗
初中年级组“三生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陈岗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理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价值,必须将其融于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从而增强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年级组作为学校各类教育活动实施的前沿平台,应客观综合地分析好组内学生的认知基础、心智状况、生活环境等诸多影响其思想行为的因素,外延“三生教育”教育内涵,制定有实效的年级组教育目标,配套好有力度的年级组教育平台,创设有特色的年级组教育形式。通过阶段性的实践分析,找出并排除相关教育活动的实施障碍,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更新教育形式,逐步构建起适合年级组内师生共融发展的“三生教育”实践体系。
一、外延内化教育理念,确立实践体系目标
“三生教育”的教育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用“三生教育”之“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理论内涵来因地制宜地外延出年级组的教育目标与内容。如我校初中年级组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环境与成长特点,制定了“生命有生气、学习有生长、生活有生色”的“三生教育”内化目标。初中生的生命、生存、生活均和在校的学习密不可分。“生命有生气”的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在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提升主动积极的学习观,涵养健康向上的品行观,树立正确高远的发展观;“学习有生长”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初中生适应学校的集体环境?”“如何正确处理初中生心路历程中的思想危机?”“如何引导初中生乐观应对学习压力及摆脱学习困境?”等三个问题展开。“生活有生色”是学校在通过各种教育力量来帮助初中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与技能之外,努力打通学生生活环境中各层面的教育渠道,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关注社会,感恩家人,关怀他人,热爱生活。
二、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搭建实践体系平台
“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力量。而这三类资源因时、因地、因人会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三生教育”若要发挥出所有资源的潜在能量,既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优化,又需要构建与之相宜的实施载体与平台,如果根据其他已有的模式搞“一刀切”,势必造成“水土不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与外来务工家庭,现有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观念老旧,方式单一,有心无力”等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教育方式基本停留在口头的说教或斥责,还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无暇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孩子身上。对此,年级组积极发挥在三方教育中的桥梁性作用,采用“学习促动、组织带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方针来优化年级组的教育资源。
首先,各年级组主动走入家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首要作用。在学校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各年级组长负责引进并互通各类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建立常态化的学习资源库。各年级把每学年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并细分好主题,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好相关主题,并反馈能参加学习活动的时间段,年级组据此制定并协调好每位家长的个人学习时间表,并通过企事业单位告知文书及走访的形式来获得家长工作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其次,年级组分两类深入挖掘现有家庭教育中的可用资源,并成立相关活动组织,发挥群体正能量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家长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来。一类是由家教有方的家长成立家长互助会,在协助年级组开展各类家校共建活动的同时,由会员家长带头开展结对子活动,根据年级组收集反馈的家庭情况及开展的交流活动,牵线形成两个学生家庭之间在教育方面互通有无,相互协助的局面。另一类是由学有所长的家长成立年级组课外学习社团及多个开讲社团,由相关家长志愿担任学生的校外老师,这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从多角度加强了教育,同时也为年级组内营造了较好的家校共建氛围。
最后,年级组利用现有的社区教育平台,与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共建单位等组织合作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合作,吸收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到年级组中来;另一方面与社区携手,帮助部分家长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如调配好组内老师每周到各小区放心班辅助开展活动;定期参与各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的互动交流活动;指导共建单位一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
三、注入校园文化元素,构筑实践体系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加强文化建设:“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三生教育”的教育思想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文化,二者相辅相成,校园文化为“三生教育”的开展构筑了良好的实施环境。
“融文化”是我校近年来着力建设的校园文化。她是在“融”字意思上发展起来的,彰显着华夏传统历史文化的特色,她的魅力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性与融合性上,通过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兼容多元文化,实现“一方水土涵养人,多元文化融合人,校园文化教育人”校园文化教育目标,从而充分体现文化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障碍,关键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来实现教育的可操作性,使得实施内容流于形式。我校的“融文化”建设主要依托年级组实施平台来实现,这样各类教育活动更能贴近不同年级的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实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年级组主要通过“融文”、“融力”、“融学”三个途径来实施文化建设。“融文”类的活动是指传承本土特有的“水文化”、“吴文化”要素,兼容并蓄外乡文化、多元文化的精髓,积极打造具有“融文化”特色的校园内外教育环境,让文化示人;“融力”类的活动是指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融入多种教育思想共同谋划,融入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融入多种教育空间共同实施”,构建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融通的教育力量共同体,让文化强人;“融学”是指通过组织学习活动,使“融”内化为一种主体认知的学习潜力,外化为一种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使其了解自我、认识社会、拓展知识、增长才干、锻铸品质,最终认识学习的本源价值。
四、创设教育实施模块,提升实践体系效能
“三生教育”需要构建与其理念相匹配的实践模块体系。我校初中年级组创设了“生命溢彩”教育模块体系,指在“三生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校“融文化”建设的背景与要求,在年级组内开展的分阶段、分主题、模块化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其内涵为“让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学习、生活流光溢彩”。
“生命溢彩”教育模块体系默认配置为三个阶段七个内容模块,分别以七种色彩来为此形象命名。初一有两个模块:“绿色希望、紫色温馨”;初二有三个模块:“红色燃志、橙色学旅、青色心声”;初三有两个模块:“蓝色梦想、金色收获”。初一撒播萌发的绿色,初三撷取收获的金色,七个教育模块最终将让年级组的孩子们在毕业时收获一朵溢满色彩、香远益清、影响深远的“七色生命之花”。三个年级组既可以根据默认配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时进行一个模块或者调换相应模块。这样的实施模式更灵活,更有效果。
同时,“生命溢彩”教育模块体系的实施还由“教育规划、教育管理、教育平台、教育力量、教育实施、教育反馈”六部分组成:“教育规划”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教育管理”是组内的规章制度,“教育平台、教育力量”是实践的前提条件,“教育实施”是活动的具体方案,“教育反馈”是实时的工作记录与总结。“教育反馈”的汇总影响到下阶段“教育规划”的修正,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循环的教育实践流程。
【小结】“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年级组作为“三生教育”的实施前沿及基站,应认真研究并积极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及时总结发现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障碍,从内化深度、认同程度、评价角度、活动广度、特色高度等多层面分析并探寻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践体系。让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来实现教育对人的真正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