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小说阅读方法习得策略浅探
——以《水浒传》为例

2016-03-01刘东平刘碧娟

新课程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阅读方法水浒传

□刘东平  刘碧娟



古典小说阅读方法习得策略浅探
——以《水浒传》为例

□刘东平刘碧娟

【摘要】明清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髓,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材料。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以《水浒传》为例,谈谈古典小说阅读的指导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关键词】古典小说;阅读方法;策略

明清白话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小说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精髓,是学生积累文化底蕴的重要材料。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可以让学生从小了解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的行动和语言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喜欢阅读故事情节的小学生的首选。

虽然这些名著,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读过,但是读得不够仔细,不够深入:一方面是因为读本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则是无人进行系统地指导或者交流,导致学生对书中人物、故事一无所知或者把事情与人物张冠李戴。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深耕精读,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意志,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能力。

可是,采用什么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能力?需要学生运用哪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来实现自主阅读?这都需要老师借助有限的阅读课进行精细化的指导。现以《水浒传》为例,谈谈古典小说阅读的指导方法。

一、竞答情节,激发兴趣

学生读书,首先关注的是故事情节。情节在小说中占据统领的地位,读懂故事情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水浒传》的情节曲折而又繁杂,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聚义之前情节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牵连;聚义之后,整体推进,综合安排。

一般来说,学生初读不仔细,往往会把情节和人物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读明白故事情节,笔者设计了“竞答法”,即让学生根据老师或者同学的描述猜出有关的故事或情节。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1.精彩情节回放

你觉得书中的哪些情节写得精彩?你能够讲出来,或者几个人一起表演给大家看吗?

2.师问学生答

如:(1)林冲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雪夜入梁山,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够说出其中的故事吗?

(2)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的人,你能够说出有关他的“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吗?

(3)多少年来,“智取生辰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你能够说出这个故事的情节吗?

3.小组内互问互答

由小组长主持,3个学生轮流出题,其他学生竞答故事情节。

4.小组间竞答

即小组内选出最佳问题,让其他小组竞答,全班进行评价。

运用竞答、竞猜的教学策略,学生会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再次捧起书本认真阅读细节;同时在自己出题、答题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快乐的阅读中对名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情景再现,情趣相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水浒传》中的很多故事,很多英雄好汉的做法令孩子们费解。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如何让他们饶有趣味地继续读下去?笔者采用了“情景再现法”,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把抽象的文字艺术地再现成当时的生活场景或事件,从而完成读者、作者与文本的对话。

1.绘制画面

梁山英雄曾经两次攻打曾头市,第一次攻打,晁盖被杀,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攻打,采用了怎样的攻打方式后取得成功?要求小组合作画出五路兵马的路线图,标明人员安排以及攻打方式等,学生在绘制、讨论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细读了故事情节,再现当时复杂的战斗情景。

2.语言渲染

如在“青面兽卖刀”的故事中,笔者创设情境:“杨志是杨令公之孙,因为丢了花石纲,经过多方打点,好不容易才见到高俅,可是却被赶了出来。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志?”“此时,杨志盘缠用尽,只好去卖宝刀,可是却碰到了泼皮牛二。现在,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杨志?”这样,通过语言渲染,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杨志的形象。

3.表演故事

如“景阳冈打虎”一段,笔者就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请大家读一读片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划出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注意“闪”“抡”“劈”“揪”“按”“踢”“提”“打”)

(2)在阅读时,除了要注意所勾画的精彩词句外,还要注意语调。你们认为应采用什么语调呢?

(3)精彩的动作描写是需要我们反复品读的,你能够读好这段话,让我们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吗?学生自由练习。

(4)表演读,体会气氛的紧张,老虎的凶猛,武松的英勇机智。

运用以上方法再现当时的情境,当然还可以是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再现,有助于学生再现当时的情境,理解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认识。

三、积累佳句,体味语言

名著语言的规范性是值得我们记忆、借鉴和模仿的。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品味、内化语言的工作。笔者采用了“摘抄积累”法,但有别于平时的提法。

首先,让学生在指定的篇目内摘抄20个四字词,摘抄两个好句。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摘抄的是片段或者场景,了解后才知道,只有摘抄一个片段,结合上下文才知道其中的奥秘,这说明学生的阅读水平明显提高,审美能力明显增强。

接着,让学生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思维,提高认识,提升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摘抄积累情况,笔者发现学生喜欢“拳打镇关西”的语言,于是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很多同学摘抄了这个故事中的句子或者段落,你能够说出喜欢它的原因吗?

(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3个比喻句,从郑屠的味觉、视觉、听觉,写出了郑屠被打的惨样,写出了鲁智深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3)让学生合作读、评价,体会气氛的紧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味语言的精妙。

(4)给3分钟时间,选择最喜欢的句子,看谁积累得多。

引导学生自主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合作探究、总结描写的特点;朗读诵咏,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为学生写人记事的作文打下基础。

四、对比阅读,练就慧眼

了解了故事情节,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后,应该聚焦于书中的人物形象。可是,《水浒传》中那么多英雄人物,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呢?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1.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

同样是打虎,武松和李逵的不同表现体现在如下几方面:打虎的原因不同,打虎的方式不同,打虎的数量不同,打虎的难度不同,杀虎后的心情不同,影响力不同,观察点不同,打虎时的心情不同,性格有差异……

2.同一人物,不同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或者发展变化

“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等故事都是写林冲的,体现了林冲的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发现了林冲单纯、是非分明、生性耿直、喜欢结交朋友、武艺高强等多样性特点,而对他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心理变化也把握得比较准确。

3.由具体的一个人物形象谈到多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找共性,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由忍辱负重的林冲想到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由鲁智深想到李逵,再想到武松,这一组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运用“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学生对情节、人物、环境等进行审查、分析、综合,找出他们的共性,练就学生的慧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唇枪舌剑,理趣横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让大家花这么多时间来读这本书,因为书中写的是遇到任何事情,不是靠说理,而是用刀枪、拳头说话;应该告诉大家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而不应该靠打斗来解决。这是本书的一大写作特色,也是很多人认为小学生不宜读《水浒传》的原因。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事情呢?我们采用了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目的。

步骤如下:

1.认为作者施耐庵可以写打斗和不可以写打斗的原因,各写3条。

2.小组合作讨论。

3.分成两个大组,抽签,辩论。

凡是辩论,笔者都会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他们有时间阅读,通过找具体的事例写出“可以写打斗”或“不可以写打斗”的原因,并且建议他们多角度地运用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辩论时,老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答案,适时点拨,保证思维的多样性,提高认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采用辩论的方式,发现学生更加喜欢结合生活现实,对书中的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从书中看到社会现实,从书中看身边的人和内在的自己,而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对名著产生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六、查阅文献,善于借鉴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写作背景、主题、人物形象等,有很多的评论和争议。当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同学的交流讨论,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应该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利用他人的见解来理解《水浒传》,从而博采名人、名家评论,开拓视野,并通过班内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对名著的认识更加深刻。

七、问题延伸,趣味盎然

有了交流,有了思维的碰撞后,学生开始对所读的书,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有了自觉的思考。如以上所提到的该不该读此书,有同学说:“听我爸爸说,宋江不好,可为什么还要他当梁山泊首领?”“老师,您平时都要求我们写表现‘真善美’的作文,为什么《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表现社会阴暗面的作品,却成为中国的名著呢?”这些问题,立刻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共鸣,也有“小老师”主动现身解答。孩子们跃跃欲试,说明他们很有兴致解决来自于身边同学的问题。

暂且不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合适,也不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否精准,只要他们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就非同凡响。因为这些问题,不仅仅来自于文本,还来自于交流,更来自于学生阅读的高度——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这种高度是一种高于自己的体验,是一种源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醒悟,是相对于当下的前进。

总之,指导学生阅读,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渗透阅读策略,生成探究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在弥漫的书香中得到浸润,任思维驰骋,让素养提升,饶有兴致地踏上阅读之旅。

(编辑:赵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35-03

作者简介:刘东平,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副校长,全国创新型校长,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刘碧娟,华中科技大学附小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阅读方法水浒传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看官”是什么官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中国古典小说序跋语篇之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