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捧课本 社区用语文
2016-07-22陈瑞固
□陈瑞固 黄 秋
学校捧课本社区用语文
□陈瑞固黄秋
【摘要】学校学语文基本上等于学课文,学课文的分析、解释、记忆,学生在长期的听课、作业、考试中,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学了九年的语文,也不见得生活中语文能力提高了多少,言语依然缺少书卷味,写作依然很直白。这是学校学习语文而不用语文的结果,而生活中许多要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却没有教学,所以学生所学都停留在课本上,离开课堂,什么也用不上。因而用语文,改变学生生活语文面貌的任务很重,教师需要思考学生用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学课本;用语文;社区服务;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尽管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的重要性,但学校语文学习的困惑之一,恰恰是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被限制在教室里,双手捧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书,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即便是老师创设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应用课本所学,也大都带着假设性,真情实感总是欠缺,实践是准实践,与真实的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培养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当然也就打了折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突破这一瓶颈,为学生找到语文实践的平台,真正践行实践性课程。
走出教室,把学生带出校园,不少老师已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公园等,为学生搭建了平台。可是,这样的平台常常是快餐式活动,并没有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可持续平台。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挖掘出社区这一平台,它有着丰富的资源,足以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语文实践场所,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社区资源的潜在价值
查阅文献,我们会发现国外社区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高,社区的各项资源为学生母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可以把学校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得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提升。以美国学者的研究为例,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
1.社区服务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既有分科的,也有综合的。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了所学知识的意义,并且产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
2.社区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
反思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有所提高和发展,就要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提供对经验进行反思的机会,使他们参与到学习——行动——反思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之中,从而获得更多的成绩。
3.社区服务是根据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开展的,可根据个别州或地区标准来进行调整
社区服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动手学习的机会和场所,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评价场所,而且还提供了对学生的服务体验进行评价的书面材料。
从这些研究的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社区服务的价值所在。从我们的教育社会环境看,目前社区与学校的联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因而一些教师在协调社区与学校办学上,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学年搞一两次的活动上,仅仅是为开展活动而利用社区资源,社区服务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挖掘。
现代社区服务功能已经很多,走进社区,你会发现除了为居民办理各项事务的服务平台外,还有许多为居民提供娱乐的场所。如网上冲浪室、多功能器材健身室、老年活动之家,还有社区阅览室、棋牌室,心理咨询室等。社区的这些服务平台,一般人只会想到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然而用教师的眼光去看,就会发现这里是极好的学校外援,这是学生用语文的天地,是落实课程标准——语文实践性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平台。
二、社区用语文的平台搭建
慧眼来自专业的心,社区的各种功能室本是为社区居民设置的,它们并没有学校教育的功能,更没有为学生实践母语的功能,如果只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发现不了其中的教育功能。社区成员活动的场所改变为学生用母语的场所,是需要教师用专业的思考去设计的。
1.协调社区与学校共建关系,设计互惠活动
我国社区与学校的联系,还不能是社区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辅助。社区有着自己的任务,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协调各科室的运行。社区没有对学生的教育义务,协助学校的内容是相当有限的。学校也相对独立,与社区联系不多。即使国外研究社区服务对学校教育有多大的意义,我们要实践起来依然需要自己去协调,理论的研究不能起到多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搭上社区这辆实践语文的列车,需要学校、教师去协调,搭好共建关系。
社区场所虽好,但毕竟不是为学生学习实践而设置的,偶尔借助一用是没问题,但如果想要成为学生实践语文的可持续性平台,就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学生总打扰社区,而没能为社区做出贡献,学生不能为社区进行服务,这种单向性就会使活动运行发生困难。所以,教师首先是要协调好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最好是学校与社区组成共建单位,在某些项目上有互助性;其次,教师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好是互惠性活动,即学生通过活动既有利于学习语文的应用,又能利于社区的发展或帮助社区完成原本的任务,亦或是为社区增添特色,成为社区总结文章里的一笔重彩。这样,社区更容易敞开大门,接纳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帮助社区设计、完成某些主题的宣传栏,既让学生把课堂里从语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又帮助社区完成一项工作;学生为社区设计、撰写某些主题的宣传单,并帮助分发,或是参与老年大学的某些活动。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既把课堂里所学的课本内容加以应用,又能帮助社区完成任务,增添色彩。互惠性的活动能带来可持续的实践效果,社区就能长期地成为学生知识实践的平台。
2.以语文实践为线串起各项活动之珠
语文是母语课程,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社区实践活动正好可以利用语文的这一特点,把用知识的平台设计成:以语文综合实践为红线,以社区各科室和学校各科目为珍珠,通过连续性的实践流动设计,使各科室和学科活动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连续性活动的实践系列,使社区实践活动成为有目的、有组织、有序列的巩固学校所学的科学性活动。“学生学习是学用结合、思行结合,让课本中学到的知识,通过活动而提升为能力,内化成素养。”使学生成为知能合一的新人。
以网上冲浪室实践活动为例,社区网吧都是绿色网吧,教师可以放心让学生在网上冲浪。现在的学生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冲浪对他们而言,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活动,参与的心理可以用“求之不得”来形容。但是,如果活动设计只是带学生到社区的绿色网吧进行冲浪,那么这一实践活动就变成单向性的活动,活动之后最多让学生写一篇感想,算是用了语文,活动效率也就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活动可以这么设计:推选学生代表与社区领导商议,借用绿色网吧进行网上冲浪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口语交际,完全真实的情境产生的是完全真实的情感)社区领导提出要求,网上冲浪后要作两份小报,一分是有主题的“反对邪教,崇善科学”,每一篇内容后都要有小评论;还有一份是无主题的,完全凭学生的兴趣而做成的小报。(写评论,语文知识的应用;设计小报,美术知识应用;查找资料等,电脑知识的应用)另外,还要教会老人,怎么进行网上冲浪。(语言沟通艺术,语文能力的实践,电脑操作能力的内化与实践)教师要求,活动结束,每个人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感谢,可以现场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可以在电脑里画一幅画,可以录制一小段歌,还可以即兴语言表达,如即兴赋诗或从电脑中借取诗句、名言等。最后回到学校每人写一篇简短的冲浪感
3.每次活动都应重视“三步走”
进社区用语文实践活动要重视活动的设计,严谨组织,要给社区领导留下好印象。一般而言,每次活动都要做好“三步走”工作。第一步,活动前充分准备,教师应思考去某个功能室活动会用上什么知识,要进行备课。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课本中教到什么知识,正好可以在社区某一功能室进行应用,另一种是在社区某一功能室活动中,可能会用到哪些学科知识,特别是语文的哪些知识。要提醒学生加以注意,或事先准备相关知识;第二步,活动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知识的应用,一般在活动中都是综合性的,即各种知识难分学科,体验也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因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提醒学生应用备课中设计到的知识或开展设计的活动,以便活动的目的针对性强;第三步,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总结方式也有多种,最方便的也是两种,一种现场总结,即兴与社区成员对话,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另一种是回校书面总结,写成文章。除了学生总结外,教师也应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活动过程才能构成“学习——行动——反思”的完整流程。以学生进入棋牌室为例,备课时,要让学生知道有关棋牌的故事,积累一些描写玩棋牌的成语,推荐学生看棋牌的文章如《棋王》;学生在棋牌室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下棋或打牌的成语,并由同学检验是否用得准确、自然。如果同学不懂某些成语典故,还可以现场发挥一下。活动结束,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评价,并作针对性的举例指导。这样,学生课本知识通过实践和反思就能快速地转化为技能并提升为能力。
三、社区用语文示例展示
语文学习本就是综合性的实践学习,可是课程标准还要特别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说明我们的实践现状令人担忧。语文学习大多是关在教室里进行单一性的学习,所以才需另列出来,加以强调。
我们已设计并实践了系列化的社区用语文活动,下面展示两例:
1.网上冲浪
(学生的感想:我们活动之前就已策划好,哪些同学玩什么,哪些同学下棋呀,可一进门,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之前说不能使用的绿色网吧,竟然可以用,这让许多同学放弃了原先的“岗位”来使用电脑。12台电脑瞬间就被“一扫而空”,大家虽然很激动,但也有一些人不愿使用电脑,所以虽然电脑一下被占光,但也没有发生“抢”的迹象。
这个社区的领导十分热情,从我们进门就一直陪在旁边,听说我们班有乒乓球“高手”,社区领导立马想与他切磋切磋.....不过姜还是老的辣,三两下我们的同学就败下阵来,这可不能怪同学实力不够,只能怪社区领导太厉害了……)
2.心理咨询中心体验活动
(学生的感想:下午,我们在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玩了一个游戏——盲人与哑巴。两个人一组走一段旅程,往返两人分别扮演盲人和哑巴的角色。去的时候我扮演哑巴,小心翼翼地牵着同伴的手。同伴是盲人,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我绞尽脑汁地帮助她避开。不过有时候我也十分着急。因为我是哑巴,不能说话。当我们遇到一个小台阶的时候,我摇了摇她的手,踩了踩台阶提示同伴。而她没有反应,突然一个下降使她手足无措。这可把我吓坏了,我习惯性地想说“对不起”,可话到嘴边又被吞下去了。因为我不能说话,这使我十分难受着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她将我拉回了现实。
到了终点,我们俩互换了。这时,戴上眼罩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盲人的无助、迷茫。正当我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我摸到了一双温暖的手,就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丝光明。我感觉前方一片黑暗,我的双手使劲地伸出去,希望能再次得到光明。让她帮助我!在我上楼梯的时候,她尽全力扶着我;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她想办法提醒我。在她的帮助下,我完成了这段旅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玉如.美国中小学管理——社区服务对学生学习的作用[J].网络资源.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第五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组稿:黄瑞夷编辑:胡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121-03
作者简介:陈瑞固,厦门市骨干教师,翔安区学科带头人,翔安区优秀青年教师,现就职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井头小学。黄秋,福建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武夷山市教研员。想。这样,一次活动就通过语文的口语交际或写作把美术、音乐、电脑等各科知识串连起来,在同一个时间里加以应用和巩固。同时又把绿色网吧和社区领导办公室、宣传室串起来,活动效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