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
2016-03-01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一中湖北襄阳441700
张 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一中 湖北襄阳 441700)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
张 丽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一中 湖北襄阳 441700)
摘 要:21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一个高科技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个现代普及的工具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并指出在教学中紧紧包围的中学所培养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紧随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案,最终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 情境导入应用
一、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及,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近年来的教学水平可以看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导入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教学的内容过于系统。由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为了将信息技术当做在以后日常工作中的工作来使用,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根据目前的教学材料中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学生,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较多,而且要求教师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对于老师的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性。
2.教学模式太落后。由于现在的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处于被动的位置,主动性往往被忽视,甚至有可能被压抑,也就直接影响了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像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学生都没有太大的乐趣学习,也就说明学校现在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主动性。根据调查显示,由于学生在入学以前信息技术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不到35%,课下经常复习的学生仅有8%,说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并不高,所以学习态度还有待端正。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
根据现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有效的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都是所有学校现在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本门学科而言学校最终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做到掌握技术、专业层面的专业信息,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以后工作中的问题。然后逐步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拥有一定的开发能力和创新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应该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制造悬念,创设导入情境,更新观念。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现在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断的更新,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做到的是更新以前老旧的观念,摆正在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想学习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能够利用各种可能的条件从中获取知识。
2.操作实践,创设导入情境。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的学科,虽然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更应该培养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操作。在 excel的教学中,特别是在讲图表时,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自己找到制图的方法。如用一张数据表与一张根据数据表制作出来的图表,呈现给学生时,非常直观,每个学生都觉得图表比数据表更能清晰表达出制表者的目的,怎么做呢?用图表向导,请每个学生自己操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不规定做出来的图一定要怎样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自己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得出图表的类型,图表区中的数据选择,图表上应该有的相关信息等,这样,学生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作出他们觉得清晰明确的图来。
3.巧设疑问,创设导入情境。讲到 excel的筛选时,笔者出示一张该班级的一次考试成级,希望他们能告诉在这次考试中,是男生的成绩优秀,还是女生的成绩优秀。所有的学生都很有“性别”荣誉感,都觉得自己所代表的“性别”是优秀的,可是口说无凭,得有真凭实据证明是优秀的呀?怎样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判断出来呢?这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都希望自己能正确的回答出谁是最优秀的。于是,自动翻开课本,找到筛选内容,按照课本所说的步骤,完成了相应的内容。这样,整节课里,积极性被调动,显示出充分的热情,特别是男女生之间合作良好。[2]
三、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会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优化情境导入,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再是被动的学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本的掌握情况自主的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针对教材进行自学或经过教师的指导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使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选择,得到应有的发挥。而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找老师,让老师进行辅导,这样也就可以把学习起点不统一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
2.优化情境导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教学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在授课中,教师更多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的获取知识,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么学习,在讲课时要考虑的不是怎么讲、讲什么,而是思考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景教学模式。如何指导学生在机上做实验,如何通过网络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等。
3.优化情境导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中,不但可以学习到已有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获取需要的知识,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找。不必按照课本上的程序。它主要包含着两种锻炼:一是获取了信息。二是掌握了信息的运用。同时,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4.优化情境导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通过这个网络可以围绕同一个主体和问题,进行大胆得交流,经过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参与的同学获得多方面的较深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紧紧以围绕中学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立足点。在教学中不断的改革创新,培养出适合社会的一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计算机教学中情景的设计及运用[J].信息与电脑,2010(5).
[2] 郑燕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