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信息技术常用教法的认识与探索

2016-05-06钱华斌

考试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程序设计

钱华斌

摘 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认识和探索。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认识,并探索与之相适应六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IT文化熏陶法、技能迁移法、任务驱动法、教练指导法、开放性探究法、协作性学习法。本文结合几种教法,列举典型教学案例,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 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加以完善。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原理常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除了学校建立相关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按照哪一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方法的支持,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有兴趣地、有效地、对知识有深度地思考与学习。因此,选择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相当重要。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五种常用的、有效的信息技术常用教法,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IT文化熏陶法

IT文化、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独特文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利用IT文化丰富的内涵熏陶学生,在信息社会,因特网已经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网络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方式,体验因特网对生活、学习带来的深刻变化。在现今这个网络熏陶文化的大背景下,为学习应用软件创设合适的情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典型案例:在学习office软件时,可以先讲讲微软公司的发家史、微软垄断案。然后延伸介绍国产软件金山软件总裁求伯君的三次创业,中国软件业和印度软件业的比较。通过对每个学习的软件的介绍渗透IT文化的变迁,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使用应用软件的兴趣,这一教学方法正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

二、技能迁移法

迁移法指的是学生利用已经学过,掌握的软件操作经验操作其他新软件的方法,运用迁移法在教学中是比较普遍的,让学生用教师授之以“渔”,获得以“鱼”,掌握“技术”的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最终使学生由被动地迁移过渡到自觉地迁移。主要通过应用软件的界面、菜单和软件操作步骤上的比较,通过使这些内在规律的“外显化”。

典型案例:在“设置Excel(电子表格)单元格数字日期格式”教学单元中,引导学生按照“设置单元格小数点格式”的操作步骤,完成上述操作,这两者的操作步骤都是相似、相通的,随着教师教学设计的深入进行,学生还可以利用此操作步骤完成Word软件设置单元格字体、边框等,通过这种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就贯通其他应用软件的操作步骤。

三、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师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甚多。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体验探索、发现、创造的喜悦。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典型案例:在计算多媒体文件存储容量教学时,对于让学生掌握未经压缩的图像、声音和视频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特定的任务,如:查看多媒体文件的参数、容量大小等任务,学生完成填写任务单后,对多媒体文件容量有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使学生构建这一知识的模型,突破难点。

四、教练指导法

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环绕完成某些学习任务组织以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练时进行帮助与指导,实现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熟悉过程与方法、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教练法可以归纳为:提出学习任务和注意点→动手实践,教练指导→归纳交流。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明确规定了学生练习的内容,即有任务、有目标,而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练习,练习时允许学生互相讨论,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做到练习效果的及时检查,及时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典型案例:在“局域网的应用”教学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关闭机房服务器的DHCP服务,演示设置计算机IP的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动手设置本机的IP地址,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利用电子教学软件检查完成情况。在操练过程中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最终完成整个机房局网络计算机的正常通讯,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突破“网络地址IP的表达格式和重要性”的教学重点。

五、开放性探究法

网络应用技术教学的许多内容是信息获取、加工和发布,适合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主动获取信息并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它的目的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过程为:首先,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与研究的参考选题;其次,学生讨论或自主地确定主题和研究思路;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筛选提炼出有效信息,完成研究,撰写报告,发布信息和进行交流。高中学生已经具备多门学科知识的积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逐渐失去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现在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整合也基于此目的。网络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其他学科为主题进行研究学习是比较普遍的。

典型案例:设计某学科的网站,如何定位网站的主题和名称?确定网站的栏目?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网站栏目的链接等。都是本次活动要求研究解决的问题。整个活动,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研究热情,每个研究小组均制作了风格独特的主题网页。教师根据评价指标,对个小组的网站建设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在网络中发布。通过完成本次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领域中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六、协作性学习法

协作性学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织在一起,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共同实现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协作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组织者,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它基本的步骤:①组成协作小组。一般2-4人为宜,小组成员互补性较强。②分工与执行任务。按照主题任务,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作不同的分工(可以在小组内容自行讨论完成分工)。③交流。学习小组汇报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相互提出建议和评价,取长补短。④合作提高。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互换角色,共同掌握知识,以求最后完成任务。此教学方法和研究性学习小组类似。

典型案例:在“算法和程序设计”选修模块教学单元教学过程中,在利用EXCEL中的VB设计程序,判断一个数是否小于0及1到100的累加结果,通过设计了解三种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思考和研究代码、修改输入数据、设计输出信息的内容和更改程序中的阀值,协作比较两台计算机中修改程序前后的运行结果,加深对程序结构的理解掌握。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简单地仅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再辅以其他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相互作用,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切实把握各种常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发挥作用。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改善必须以教学方法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正确选择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正确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多种适合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逐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最终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

[2]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3]朱光明.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5(5).

猜你喜欢

中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程序设计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