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6-03-01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罗 瑶(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罗 瑶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作为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教育导向功能、创新激励功能和引导学生自我成才功能,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目前,很多学校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教学质量成为学校的生命线,许多学校将大量的精力投入教学质量而无暇他顾,学校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及常规管理等方面往往盲目随大流。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对学校文化本质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形式及方法途径等方面认识的不足,而将学校文化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加之学校文化建设无法在短期内见效,学校从实用功利的角度也不太重视。具体体现在
1.文化主体不健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领域、多学科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选址于远离市中心的“开发区”地带。这对于教师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限制很大,不能够充分营造以师生为共同主体的校园文化的氛围。
2.培养目标偏狭,思想认识不够 。
由于受“质量唯一论”等影响,部分高校一味注重文化课教学,较为忽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层的思想认识未形成共识,多数领导认为应该以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所以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狭,并且在新形势下对加强民办校园文化环境建等方面,缺乏科学、专业的研究与部署。
3.非主流文化对校园冲击。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非主流文化冲击着校园。例如,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以外语特色为立校之本,这样西方国家的非主流文化充斥着大学校园,这不但影响了中国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不利于学校的主流文化的传播,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两点:
(1)加强“三风”建设
所谓“三风”就是指校风、学风和教风。其中,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注意校风养成的特点,从一点一滴培养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
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树立良好学习风气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实践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为方式达到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教风建设时我们应注意首先建立民主性教学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集体作用,关注个体特点,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不应滥施惩罚而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其次,必须强调树立教师的职业道德。这是“教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上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多进行课堂讨论,开启学术自由的风气。
(2)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加强社团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社团的重要地位。大学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意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保障社团运作和发展的专项经费,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确保社团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健康成长发展。同时也要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应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要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层次性、倡导主体开明、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要指配专门的专业教师,加大教师在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生源情况复杂的大学院校,制度文化更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1、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强化激励机制。2、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出台前,可根据师生的实际思想情况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舆论引导制度出台后,则要大力宣传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义等,组织师生学习制度规定的具体内容,甚至还要详细解释。通过舆论宣传,扩大教育效果,有意识地进行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并最终成为制度的执行者和传播者。3、要认真组织实施,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执行,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3.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制约的育人作用。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大学院校应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指导下,做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人从中获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大学院校在继承和发扬各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经验的同时,需注意在校园的设计和布局中应将象征学院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色调、造型和组合的交融中,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
作者信息:罗瑶,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