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生活・生火
——我是矿工”文艺价值观的思考

2016-03-01浙江鲲鹏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2

关键词:矿工

张 黎(浙江鲲鹏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关于“生活・生火
——我是矿工”文艺价值观的思考

张 黎
(浙江鲲鹏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2)

摘 要:“生活·生火——我是矿工”这一系列创作是文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思考。本文以矿工这样一群“在黑暗中采掘光明的人”为创作主体,通过对我国矿工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深入挖掘,寻找文艺作品的创作审美与价值,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关键词:矿工 时尚艺术 文艺价值

当下,文艺市场化、产业化的很多做法,创造了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喧嚣、带来了希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到焦虑。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文艺作品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文艺的价值观应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会让我们在创作时陷入迷茫,甚至会迷失自己,而“生活•生火——我是矿工”周刚&张黎跨界艺术与时尚结合的系列创作,则重新带给了我们一种思考,一个答案。此活动是运用著名水彩画家周刚的画作“矿工”进行艺术衍生品的设计与展示研究,让我们从服装设计到时装秀的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很多感悟:如何将绘画进行设计再创作,特别是如何把握作品的文艺价值观,并通过复合现代审美的方式予以充分的展示。[1]

我们知道,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审美反映。现实世界的五彩斑斓,使得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创作,成为了文艺创作的必然。但同时,文艺创作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烙印,应该反应或宣扬主流的时代精神,这是文艺的一种价值观和使命。从文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来看,审美、文化、政治、商业等多种意识形态和形式纷繁复杂地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关系网——一个多元的网络或者说要素结构,而文艺创作正需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或要素结构中去展示自己的审美与价值。

基于上述思考,可见“生活•生火——我是矿工”的创作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组作品,来寻找文艺作品的价值,反应当下社会最基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价值。“矿工是在黑暗中采掘光明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艰苦的一线。”这样的精神价值,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也是“生活•生火——我是矿工”这组作品呈现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文艺价值观,同时是我们主创人员的一种创作态度和对于文艺创作的本质认识。

这组作品的创作主体和社会背景,也就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煤矿工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约有600万煤矿工人,他们工作强度大、报酬低,每天下井辛勤劳作,却终日见不到太阳。对于我们社会大众而言,他们就是“光明的采掘人”,而这些煤矿工人的社会形成原因与时代背景又是什么样的呢?[2]

一、能源产量大: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剧增。然而,煤炭由于生产成本低廉,一跃成为主要的能源品种。国内电力大约70%是煤炭产出的,每年的总产量接近40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

二、劳动力需求大:

国内的煤矿储量虽然很丰富,但大部分都是深层矿。目前,煤炭总产量只有5%从露天矿得来,这就意味着不能像澳大利亚挖铁矿一样在地表安装超大型的自动化采掘设备来降低对人工劳动的需求。挖煤必须要挖井,井下必须有人操作手工或者采用半自动化采掘设备——这就意味着国内的煤矿产业基本是劳动力密集型,需要大量劳动力。

三、安全事故多、死亡人数多:

2014年10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会议指出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较大事故同比上升,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另据有关媒体统计, 2002年,矿工死亡人数曾经达到7000人!

四、价格持续下滑,企业亏损经营:

2014年精煤价格由历史最高价1800多元/吨,降到800多元/吨,许多企业煤炭一吨亏损达200元左右,尽管如此,煤炭企业不仅不能停下来,还要逆风而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种种因素造就这个特殊的群体,而他们为了支援国内经济建设,承担着最辛苦的工作,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这个群体,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也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在今天,文艺作品的价值如何体现,文艺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又该如何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生活•生火——我是矿工”这组作品的创作,就是在社会现实纷繁复杂的网络或各种要素结构中,没有迷失创作方向,主创人员沉下心来,从接地气的社会需要、反映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创作角度出发,来发掘出“矿工”这样一个承载时代精神和文艺作品价值观的、特殊的创作主体。[3]

在设计及展示上“生活•生火--我是矿工”分为三组:第一组、面孔。以周刚老师的画--矿工头像为元素,结合当下最时尚的波普艺术进行图案设计进而变为波普头像。波普艺术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叛逆登上了艺术舞台,这也是当代最重要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的本质就是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艺术家应该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不受传统的约束。设计师将这些图案应用在衣服、裙子、包包上面。色彩以黑、白、大红为主,辅以黄色、灰色。第二组、宝藏。以矿工挖掘的宝藏为元素,例如金矿、银矿为元素。色彩为黑、金、银,辅以白、米色。面料用皮和呢,装饰物为金色、银色的钦钮,代替了之前常用流行的铆钉,整组服装摇滚另类,符合当代摩登年轻人的穿着喜好。第三组、生活生火。以矿工那种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指导。色彩为黑、白、大红、金、银。以西部牛仔的皮饰为主要手法,用硬挺的皮与柔软的雪纺、网纱结合。强烈的对比使得整组服装从小礼服到晚礼服无不传达出这种精神。活动现场把T型台设计为井下矿洞,以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烘托主题,激情的音乐配上变化的灯光,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加上一部用时尚的、MTV式的拍摄手法制作的微纪录片,将艺术家周刚创作矿工画作的关键节点,设计师张黎创作服装设计的灵感进行诠释演绎,更清晰地展示出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作思想和跨界艺术的完美结合。文艺作品的价值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融于设计,跃入观众的眼睛,最后深深的刻在大众的心里。

只有了解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才能创作出“生活•生火——我是矿工”这样一组艺术作品,把一群工作最辛苦、收入最微薄的特殊弱势群体,展现在时尚艺术的最前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因为有了这群“黑暗中采掘光明的人”,才有了聚光灯下的时尚艺术。

文艺作品是时代的写照,也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影响人的心灵,给人带来正面的精神力量。这是艺术工作者的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生活•生火——我是矿工”取材于社会现实、扎根于人民生活,通过对社会最基层的矿工生活的深刻感悟,而进行的一次艺术创作活动。“矿工是在黑暗中采掘光明的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艰苦的一线。”

文艺作品是附加着一定经济价值的精神产品,它主要的价值就是作用于人的心灵,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如果离开对真善美的引导,不能让灵魂净化,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么,所谓的文艺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也是失去了价值,“文艺作品不能沦为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

让我们再次向“黑暗中采掘光明的矿工”致敬!

参考文献:

[1] 周承红.四川煤矿职工困境亟待关注[J].中国能源报.2014.11版

[2]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和价值[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版

[3] 杨自俭.新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念问题[P].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3期

猜你喜欢

矿工
矿工有无数顶安全帽
陈黎作品选
矿工兄弟
基于新SEIRS 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分析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金牌挖矿工
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工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