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一节课的感悟
——浅谈如何在高一化学绪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6-03-01李晓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川成都610000
李晓军(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高中化学第一节课的感悟
——浅谈如何在高一化学绪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李晓军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列出的每一条都包含了德育的具体要求,在“课程目标”中,也都处处体现出德育是化学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分割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他们片面地认为这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的份内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德育在学习的个性发展中至关重要。因为思想是能力的前导。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环保意识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科学精神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列出的每一条都包含了德育的具体要求,在“课程目标”中,也都处处体现出德育是化学教育目标体系中不可分割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
一、课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Where is Chemistry?)
通过学生举例、电脑展示、老师补充说明化学在哪里-----在你我他的身边。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化学的热爱从此升温。[2]
二、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Where is Chemistry?)
通过课题引入,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让大家一起探讨如下问题:1、废旧电池的污染与回收;2、汽车尾气的处理;3、修正液对人体的伤害;4、抽烟的坏处;等等。通过这些知识和材料的学习,在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通过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化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比如不随意扔垃圾、回收废旧电池、回收废塑料、尽量减少塑料袋制品的使用、减少纸张的使用,保护花草树木等等,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量。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环保问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环保的长久性及艰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环保知识的探讨学习使大家对化学的热情进一步加强。
三、在资料查阅及讨论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What is Chemistry?)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应结合教材中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大力宣传.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需要在师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下进行。
在本节绪言课之前组织学生收集以下资料:古代中国在化学方面对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过那些重大贡献?当代中国在化学的那些方面领先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等?然后大家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的成果。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得出比较完善的如下化学史资料:
我国古代的时候也为化学技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人类的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周、春秋时代冶铸大量和使用了大量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炼铁技术也逐渐成熟。至西汉已经出现了竖炉炼铁,之后又出现了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一水法炼铜。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非常重大的贡献。由硝石、硫磺和木炭组成的黑火药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后来解放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得到非常飞速的发展。60年代时先后开发并建成大庆、大港等现代化的大油田,以石油和煤为原料的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塑料三大合成工业也得以迅速发展,建立了鞍钢、包钢、武钢、宝钢等一批大型钢铁工业基地。60年代我们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发射了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卫星发射技术已步入商业化,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除此之外,我国在超导体的研究上和新能源的开发、C60分子结构及性质研究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3]
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和课中的积极讨论,大家学习化学的热情空前膨胀,增强了爱国热情。同时认识到,尽管如此,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含量跟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这一代发奋图强,担起强国富民的重大责任。这样的合作探究,使学生开始不断的加深了对“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体验,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学生的发展起了很好的定向作用。
四、通过案例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等科学精神。(How to learn Chemistry?)
通过前面的同学讨论、老师补充,解决了本节课的两大专题:(Chemistr—Where? What?)。同学们对化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喜欢,兴趣越来越浓。那么如何学好化学呢?(Chemistry—How?)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探究来说明:
准备一试管生活中常用的溶液及一些常见的药品:Mg、CuO、NaOH、Na2CO3、白糖、食盐、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等。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组间交流等。整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主动观察、思考,边做实验,边记录,自己体会如何学好化学(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我的感触颇深: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以教材为主,研究依据学科特点实现学科渗透的内在机制,有感而发,不要生拉硬扯、乱贴标签;要精心设计,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坚持不懈,不要随心所欲、心血来潮;要形式多样,方法多种,课内课外结合,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的道德实践,产生真实的道德体验,不要千篇一律、缺乏趣味;要投入情感,研究让知识怎么把情感成为中介,然而转化为道德信念,不能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总之,在学好化学的同时要学会做人,这是我们的基本准则。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我还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以有利于推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扎实的文化知识水平、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必修之路。
参考文献
[1]《化学发展史》 科学出版社 1980年
[2]吴克勇,蔡子华。 《挖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化学教学,2004年
[3]陈耀亭,《中学化学中的德育》,长春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