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品读与揣摩,指导迁移与提高
——评陈碧云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

2016-03-01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邬银英

新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监生文段神态

□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 邬银英

引领品读与揣摩,指导迁移与提高
——评陈碧云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

□ 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邬银英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了陈碧云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我感受颇多,感谢陈老师给我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陈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让我深刻感受到如何把握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就这篇课文而言,要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引领学生去品读、去揣摩、去领悟,而后让学生在训练中练习这种写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提高。陈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去设计的。她设计的步骤是这样的:游戏(猜心思)→感知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品读、揣摩→学生表演→学生习作。思路清晰,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实用有效。下面结合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谈些体会。

一、猜心思游戏,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课伊始,陈老师巧妙地做猜心思游戏。这是一种铺垫,设计合理,用意深远。陈老师在上课伊始,脸带笑容,充满激情地和学生玩起了猜心思的游戏。老师猜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反过来让学生来猜老师的心理,从而引出要揣摩人的心理,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等就是要通过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一铺垫看似轻描淡写,其作用却影响至深。第一,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陈老师去执教从未见过面的学生,隔阂是存在的,但她却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一开课,整个课堂气氛就被陈老师激活了。第二,为后面揣摩严监生的心理埋下伏笔,铺平了道路。正如行军打仗,既把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扫平,又埋下了一支奇兵。陈老师在猜完学生的心理后让学生来猜,非常及时、切合,“学生猜”是猜的重心,时间与重心是放在学生的身上。当学生猜老师很高兴是因为老师笑了,激情之火点燃了,陈老师顺势而导,继续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一段话来描绘老师,引出描写老师神态、动作、语言的话语,从而有条不紊地导出揣摩的根据,把激情之火、思维之火继续升温。仅仅几分钟时间,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为以下的教学打好了铺垫。

二、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揣摩乐无穷

抓住重点语句品读,这是为理解、揣摩严监生的心理做好准备,也是为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找出模仿的材料、实际的根据。陈老师把握得比较好。品读、揣摩,这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突破了这一难关,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陈老师在这一教学步骤中,准确地抓住关键文句让学生去揣摩,让学生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去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指导学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揣摩严监生的内心,并通过边做动作边入情入境地朗读等,让学生反复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

我们知道,“品读”、“揣摩”指的是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辨析、反复思考,从而有所感触和领悟,一切还在于学生。因此,引导学生品读、揣摩的第一步就是读。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后,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读。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很注意这一点,读的形式也较丰富。我概括了一下,一节课中,陈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充分地读:老师和学生合作,学生读找出来的那些句子,老师读其他的语句。(2)理解地读: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词,如狠狠、越等,不解释,让学生读出那些词的语气。(3)品味地读、表演读。请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读,读完后进行适当地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陈老师注意一个鼓励与指正的过程,她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评价。我觉得那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理解与思考,此时老师只是起到指点与引路的作用,陈老师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接着,陈老师结合语境,揣摩内心。陈老师在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学生去揣摩严监生的内心世界。这时,学生已累积于心,一切已是水到自然成。陈老师引领学生理解严监生不是不想说话,而是不能说话,话在心中,话在动作中,千言万语化作他的两根手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他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那么他有哪些话想说呢?陈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抓住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词,让学生一边做出动作,一边说说严监生内心的想法,并指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想,进而使学生加深对严监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在学生揣摩出严监生的内心世界后,陈老师又让学生读一读。由于学生揣摩了人物的内心,此时,学生读起来绘声绘色,很有味道。教学到此,重点、难点突破了。

三、习作练笔,学以致用促巩固

习作练笔,将课文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这是这一课的升华,又是一个高潮。这是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高的一步,也是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陈老师总结归纳写法后,并顺势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材料,再次给学生提供参考的目标,呈现一个情境,从而可以缩小范围,锁定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有部分学生已经写好了二三百字左右的片段,内容也较感人,而且我发现学生能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刻画人物形象,很好地将课堂所学进行运用,真正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摘录一二习作片段如下:

文段一:记得第一节是梁老师的数学课,由于前天与好朋友闹矛盾,上课伊始,我就有些不专注。我悄悄地注意起梁老师的眼睛来。这是一双锐利的眼珠,很有它特别的地方:亮,特别明亮。水汪汪的瞳仁骨碌碌地转,像闪光的露珠在绿荷上晃,又像晶莹的珍珠在玉盘里溜。当梁老师的目光转过来,与我的目光相碰时,我赶紧低下头来,真的,那目光已经照到我心底里去了。老师的眼睛似乎有特异功能啊!我忽然间来了点灵感,我想起了电影里的探照灯,想起了童话里的宝镜……我马上下意识提醒自己,这节课梁老师讲授“体积与容积”中我们没掌握好的知识,梁老师分明是在提醒我不要走神。我立马整理思绪,端坐聆听。

文段二:我们班的“刺头”李诗民拿着根棍子得意洋洋地走进教室。看着他那傲慢的神情,好几个同学脸露怒色,可是敢怒不敢言。突然“啪”一声脆响,李诗民的棍子碰坏了一块玻璃,他愣了愣神,急忙收起棍子,脸上露出一丝惊慌的神色。

以上是我在课堂上摘录的两个文段,我计了下时,学生在短短的五分钟里,能将陈老师教授的习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等特征的描写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以上两个文段的描写虽文字不多,但却让场上听课的老师折服。文段一里与其说是对梁老师神情的描写,还不如说是透过梁老师的描写折射自己的内心世界;文段二对“刺头”李诗民的描写可谓是活灵活现。除了平时语言文字的积累,写法的指导融会贯通于课堂中,真正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体现的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纵观全课,陈老师从做好课前的沟通,拉近距离,观察、了解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到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揣摩,再到拓展习作,目标明确,实实在在。

猜你喜欢

监生文段神态
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不识“斋戒”闹笑话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写给一群羊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